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蒙特梭利方法論(二)──導師

由於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以“兒童為中心”, 迥異于傳統幼稚教育的以老師為中心。 所以老師就不再是一個站在黑板前面大聲呼叫, 發號的權威角色了。 他不會以“灌輸”知識給孩子為教育目的, 反而是居於“幫助兒童生命成長”, 設計、指導孩子自己學習的客觀立場。
以啟發和誘導為手段, 而讓孩子樂於自由、自動地去動腦筋, 使智力和體能不斷地增長。 所以, 蒙特梭利的“老師”在“實驗兒童之家”稱之為“導師”(在日本稱之為“指導員”或“導員”。 由於此書是針對母親而寫, 所以此章中所述的導師都是由母親在家裡代替)。

Advertisiment

他必須懂得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和教學方法
我們說蒙氏是一個實踐家, 因為她會將理想化為方法而付諸實踐;我們又說她是教育家、科學家, 因為她用觀察的方法, 發現了《童年之秘》(意指童年成長的奧秘。 這是蒙氏理論的名著), 替孩子找出了教育的根據點。
正因為蒙氏實踐理想和方法的“教具”, 是根據對“兒童的發現”(意指蒙氏對兒童的發現, 亦為名著)而設計的, 導師假如不明白這個道理, 便會一成不變地、機械式地指導兒童, 反忽略了兒童內在的需要和因他們成長的法則和個別的差異, 而造成不合理、無效果的干預行為, 甚至對孩子造成傷害。
此外, 她也要熟悉蒙氏的教育方法。 例如:家庭主婦想將一塊豬肉切絲,
Advertisiment
假如她能細細地觀察了它自然組織的紋路, 懂得運用適當的刀法, 就可以順利而且漂亮地切出一條條肉絲;反之, 如果拿起刀就亂切一陣, 結果的不順利與難吃是可想而知的!
懂得原理和方法的導師, 在指導兒童學習的“工作”時, 會深知“它”其中的目的、程式與啟、導之間的變化;她會懂得孩子內心的意識, 和學習的能力與自然的限制;以及什麼年齡, 什麼心態應該給他什麼東西, 而予以正確地指導, 才會有效地幫助他們的身心能夠正常發展, 並提高其智慧潛力。
要懂得如何操作教具
兒童借著教具獲得智力與體能上的開發, 而教具的介紹, 必須靠導師適當地提示, 所以導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媒介人物。
她不但能“簡易”、“簡潔”與“客觀”地示範給孩子“教具”的使用方法;還要能隨時瞭解孩子對此項教具的反應,
Advertisiment
以決定啟發他繼續操作或誘導他暫時停止。
她還要虛心認真地觀察面前“這個”孩子內心的需要和限制(尤其心智和體能的)。 同時也能真正地懂得什麼是“以孩子為中心”!例如:不用強迫式的語氣命令他這樣、那樣地去做;會蹲下來與孩子說話, 不採取高倨姿態;示範時能輕聲細語, 動作輕慢而俐落等等;這些細微的地方, 導師也都必須注意, 才能讓孩子明明白白地領受, 高高興興地“工作”(學習)。
導師的綜合特質
她要很有耐心地觀察孩子, 關心他們的需要, 是一個細心的“觀察者”;她能根據觀察所得, 設計出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 是一個教材、教具和良好氣氛的負責“準備人”;孩子如何和環境接觸,
Advertisiment
他能居中協調與引導;更是一個孩子學習“靈感”的“啟發者”, 與轉變“頭腦”的“誘導人”。 他要能保證這個環境, 維持環境的完整, 讓孩子的每一次接觸, 都是完整的學習。 這些特點, 是幼教導師都應具備的素質。 此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導師本人須時常保有謙虛的下臺心態。 有許多大人常存著些老氣橫秋的態度, 比如說:自以為是。 這在蒙氏教室裡, 是一個相當大的“障礙物”, 因為它遮蔽了導師對兒童的認識, 容易導向武斷與強行方法上的錯誤。 所以在蒙氏教育裡, “大人”也是受教的一環──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導師必須具有謙卑、仁愛之心, 要能改變個人傳統“唯我獨尊”或孩子無知無識的不良舊觀念;重新認識兒童是潛力無窮,
Advertisiment
前途遠大的“未來才俊”;並且要以兒童為師, 才能當一個成功的

新幼教導師。
具有成功的啟發技巧
“啟發式教學”的標語, 幾乎在每一張幼稚園的招生簡章上都能看得見。 但是媽媽們得小心, 以大人為中心的啟發, 仍舊是依成人的主見“傳授些知識給孩子, 讓他們被動地去領悟、記憶或模仿”, 完全不同于蒙氏教育裡的“讓孩子們自己去打開吸取知識的靈窗, 運用自己的思考, 而日新又新”。 讓我們從一句問話中來體會這種不同(當然, 得視兒童發展的程度來發問):▲傳統式:小明, 你看看這兩個球有什麼不一樣?哪一個是大的?哪一個是小的?
▲蒙氏:來!小明, 摸摸看這兩個球, 你發現了什麼?前者的問題,局限性大,而且早已規定好兒童必須回答些什麼問題。後者的彈性非常寬,他不僅要小孩親自摸摸看,去體會感覺,更將問題的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腦子,發現事物的種種不同和奧妙。再來,前一個問題,是老師“期待”的有限答案;後一個問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各種的答案。觀點與立場,是多麼大的差別呀!
如何啟發孩子,是一件頗難的工作,需要相當多的思考與技巧,經驗的累積與專業性的訓練,都是不可缺乏的修練。但假如您是一個新手,無法拿捏其中的訣竅,要心裡擺著一個譜:“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去動頭腦”,話出口前也先細細咀嚼再三,時日一久總可以揣摩得到其中方法的!
具備愛心、耐心
雖然兒童在本能上有與生俱來的“內在的動機”,會驅使他(她)們自動地去接觸環境、喜愛環境,以及各形各色的教具;但如果沒有老師用她們的“愛”去關注和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便難以持久而“見異思遷”,而使得蒙氏倡稱幼兒成長的“工作”(指兒童自己去接觸環境,實際地去操作教具而求長遠的工作),變成一般成人眼中所謂的“遊戲”;意義和效果就完全變質了。所以有愛心、耐心、高度教育修養的導師,才能使孩子的智力與體能得到有秩序、有層次的發展。
摘編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你發現了什麼?前者的問題,局限性大,而且早已規定好兒童必須回答些什麼問題。後者的彈性非常寬,他不僅要小孩親自摸摸看,去體會感覺,更將問題的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腦子,發現事物的種種不同和奧妙。再來,前一個問題,是老師“期待”的有限答案;後一個問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各種的答案。觀點與立場,是多麼大的差別呀!
如何啟發孩子,是一件頗難的工作,需要相當多的思考與技巧,經驗的累積與專業性的訓練,都是不可缺乏的修練。但假如您是一個新手,無法拿捏其中的訣竅,要心裡擺著一個譜:“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去動頭腦”,話出口前也先細細咀嚼再三,時日一久總可以揣摩得到其中方法的!
具備愛心、耐心
雖然兒童在本能上有與生俱來的“內在的動機”,會驅使他(她)們自動地去接觸環境、喜愛環境,以及各形各色的教具;但如果沒有老師用她們的“愛”去關注和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便難以持久而“見異思遷”,而使得蒙氏倡稱幼兒成長的“工作”(指兒童自己去接觸環境,實際地去操作教具而求長遠的工作),變成一般成人眼中所謂的“遊戲”;意義和效果就完全變質了。所以有愛心、耐心、高度教育修養的導師,才能使孩子的智力與體能得到有秩序、有層次的發展。
摘編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蒙特梭利數學系列長棒教具要怎樣用?

    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好發於某些家庭,其成員在相隔多年後相繼發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內傳播來解釋,而提示遺傳因素的作用。男女兒童本病的發病率相等,但男孩癱瘓發生率高於女孩。成年人本病發病率以女性為高,但... [詳細答案]

  • 1回答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與操作要注意什麼?

    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好發於某些家庭,其成員在相隔多年後相繼發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內傳播來解釋,而提示遺傳因素的作用。男女兒童本病的發病率相等,但男孩癱瘓發生率高於女孩。成年人本病發病率以女性為高,但... [詳細答案]

  • 1回答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與操有有什麼特點?

    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好發於某些家庭,其成員在相隔多年後相繼發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內傳播來解釋,而提示遺傳因素的作用。男女兒童本病的發病率相等,但男孩癱瘓發生率高於女孩。成年人本病發病率以女性為高,但... [詳細答案]

  • 1回答

    求分享蒙特梭利教具使用與操作

    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好發於某些家庭,其成員在相隔多年後相繼發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內傳播來解釋,而提示遺傳因素的作用。男女兒童本病的發病率相等,但男孩癱瘓發生率高於女孩。成年人本病發病率以女性為高,但... [詳細答案]

  • 1回答

    蒙特梭利教具有哪些?

    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好發於某些家庭,其成員在相隔多年後相繼發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內傳播來解釋,而提示遺傳因素的作用。男女兒童本病的發病率相等,但男孩癱瘓發生率高於女孩。成年人本病發病率以女性為高,但...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