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萬萬想不到,產科醫生才是無菌術真正的奠基人!

偉大源於細微的觀察:從2個產科病區說起

產科醫生伊格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 下文稱“老塞”)是第一個教會醫生洗手的人。 1818 年, 老塞出生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 1844 年, 他完成學業並選擇了產科學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兩年後來到維也納總醫院產科病房工作。

伊格茲·塞麥爾維斯

維也納總醫院的產科病房有2個病區, 病區設施類似, 最大的不同是一病區由醫生和實習醫生負責接生, 二病區由助產士負責接生。 奇怪的是一病區的產婦死亡率遠遠高於二病區。 僅在1846 年, 就有451 名產婦死在了一病區, 而二病區只有90 名產婦死亡,

Advertisiment
相似之處在于多數產婦都死于產褥熱。

產褥熱在現代醫學中, 被稱之為“產後感染”, 而在老塞做產科醫生的時候, 細菌學理論還沒有誕生, 因此, 年輕的老塞看著那麼多產婦在醫院分娩後喪生, 痛心萬分卻不知原因。 他詢問高年資的醫生, 得到的解釋是:可能是醫院裡的某種瘴氣所致, 可能跟地球磁場有關, 可能與產婦乳腺阻塞導致母乳在體內腐敗有關等等。 不管這些理論在今天看起來多麼荒謬, 在當時都是被廣泛接受的假說。

1847年, 維也納總醫院的法醫學教授科勒什克(Kolletschka)死於敗血症。 據說科勒什克是在解剖中割傷了自己的手指患上敗血症而死的。 老塞參加了科勒什克的屍檢, 他發現, 科勒什克的屍體呈現的許多特徵和因產褥熱死亡的產婦非常相似。

Advertisiment
老塞的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會不會是某種“屍體顆粒”害死了科勒什克和產婦呢?

一病區、二病區產婦產褥熱感染死亡率對比

細想之下, 他發現了另一個被大家忽略的事實:一病區的醫生和實習生們常常在解剖完屍體後參加產科病房查房, 醫生們經常用觸摸過屍體的手為產婦體檢, 而二病區的助產士不參與解剖屍體。 為了驗證推論, 老塞要求一病區所有的醫生在解剖操作後都必須用漂白水洗手, 還要用氯化鈣消毒器械。 在此舉實施的很短時間內, 一病區的產婦產褥熱死亡率從近20% 急劇下降到1% 左右。

結局悲慘, 但歷史不會忘記

但是, 老塞此舉的成功沒有得到同事們的認可。

Advertisiment
除了少數的支持者外, 大部分醫師對他的舉措不屑一顧。 矛盾很快顯現了出來, 1849 年老塞失去了自己在維也納總醫院的助理教授職位。 為此, 他一氣之下離開維也納返回故鄉。

老塞的晚年是非常悲慘的, 因為其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與當時醫學界的權威作對:如果承認是因為在助娩前醫師或助產士沒有認真消毒、洗手而造成了產婦的死亡, 也就意味著之前的醫學權威是在“殺人”。 這種挑戰權威的理論自然是要得罪很多虛偽的面孔的。

正是因為老塞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 加上鬱鬱不得志和當時封建教條主義的殘害, 老塞最終的結局很是淒慘——因為抑鬱症卒於精神病院。

但是, 在其學生和其他社會正義人士的幫助下,

Advertisiment
老塞有生之年出版了《產褥熱的病原、實質和預防》一書。

這本書後來被稱為醫學史上的經典著作。 塞麥爾維斯醫生也被後世尊稱稱為“母親救星”。

就在塞麥爾維斯去世的那一年,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開始研究蠶病, 並發現了蠶病的病原菌, 自此開啟了細菌學說的偉大時代。

1894 年, 人們在布達佩斯為老塞建立了紀念館。 如今, 布達佩斯市中心的一個廣場上豎立著他的紀念雕像, 布達佩斯最著名的醫科大學以他的名字命名。

堅持真理, 英雄不朽!

老塞的遺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回首往事, 我只能期待有一天終將消滅這種產褥感染, 並用這樣的歡樂來驅散我身上的哀傷。 但是天不遂人願, 我不能親眼目睹這一幸福時刻,

Advertisiment
就讓堅信這一天早晚會到來的信念作為我的臨終安慰吧。 ”

作為一名普通的產科醫生, 雖然缺少科學家的實驗室證據, 但面對學術界的反對和詆毀, 他是一位勇敢者:將自己發現的謬誤公諸於世, 並為改正這個謬誤奮鬥一生。 或許自始至終, 老塞從來沒想過要成為一個科學巨人, 他只是一個平凡的產科醫生, 他只是想為病人盡一份醫生的責任。 僅憑藉這一點, 足以說他是一位英雄。

希望在數百年後的今天, 當談及無菌術、消毒術, 大家不要只想到巴斯德和李斯特, 因為他們經典理論的背後是我們產科“感控大師”、“萬母救星”老塞以血肉代價搭建的根基。 時過百年, 老塞也終於實至名歸。 希望偉人對科學和真理的執著精神永遠被我們銘記!在追逐真理的道路上, 一定要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唯有不改初心,方能有一番作為!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還在醫學路上堅持自己最初夢想的同道們!

參考文獻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Ignaz_Semmelweis

2.Hilary J,et al.Oliver Wendell Holmes (1809–1894) an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1818–1865):Preven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Puerperal Fever.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June 2010, Vol 100, No. 6.

3.NOAKES,et al.Semmelweis and the aetiology of puerperal sepsis160 years on: an historical review.

一定要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唯有不改初心,方能有一番作為!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還在醫學路上堅持自己最初夢想的同道們!

參考文獻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Ignaz_Semmelweis

2.Hilary J,et al.Oliver Wendell Holmes (1809–1894) an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1818–1865):Preven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Puerperal Fever.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June 2010, Vol 100, No. 6.

3.NOAKES,et al.Semmelweis and the aetiology of puerperal sepsis160 years on: an historical review.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