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莫讓壞習慣阻礙了成長的腳步

在生活中, 遇見個把磨蹭的人是常見的事。 令人無法容忍的是, 有人養成了根深蒂固的磨蹭習性, 無視應承擔的責任, 忽略現實世界的規則, 讓人無法與之合作。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這樣?

磨蹭成性者狀似成年人, 實際上卻仍是被寵壞了的孩子。

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不會從他人的角度看事物。 孩子心理世界的中心就是自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 如果父母未能恰當的教育, 兒童就很難意識到他人的需要, 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事物, 無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過度放任使孩子失去了改變狹小內心世界的機會,

Advertisiment
他們在與周圍人互動的過程中學會了:“不管怎麼樣, 他們總會按照我的意思來。 ”

逐漸地, 個人意願逐漸代替應有的規則。 被寵壞的孩子在家裡“叱吒風雲”, 到了學校、社會, 仍會採取一貫的方式, 卻常常遭遇挫折, 問題多多。 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成年人, 或膽小依賴、或自私自利、或脾氣乖戾、或做事極端, 而磨蹭成性不過是其中較溫和的一種罷了。

他們不懂得負責任。 這些人可能早在上小學階段就養成了磨磨蹭蹭的做事習慣, 明明是數量不大的作業, 非要拖到深夜才寫完。 這種習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糾正, 到了青少年時期仍會懶散拖拉。 青少年時期是培養責任心的黃金時光, 而培養的最好方法莫過於給他們承擔責任的機會,

Advertisiment
體驗責任的意義。 遺憾的是, 習慣于磨蹭的孩子往往因為缺乏承擔的經驗, 導致他們成年後仍像孩子一樣, 責任感較弱。

對他們而言, 時間仿佛沒有價值。 在他們眼中, 時間的流逝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這令跟他們接觸的人常常感到煩惱。 他們對時間的認識停留在兒童階段, 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這些他們當然也知道;面對高考倒計時、工作最後期限, 一些人也能應付和勝出。 但是, 在內心深處, 他們並沒有將這些與時間相關的教育和經歷內化為自己深深的信念:“時間是寶貴的!”

這仍然與被寵壞了有關。 因為當一個人僅僅關注自己的意願時, 社會的看法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Advertisiment
一個磨蹭成性的“大孩子”仿佛在用自己的行為模式宣告:“我一向如此, 你們能怎麼樣?”

從根本上講, 如果不想讓磨蹭拖拉成為孩子一生的問題, 就得從幼時的教養做起。 別抱著“孩子長大自然會好”的態度去放縱他。 孩子正在學習用自己的意願控制他人, 而這種錯誤會衍生出很多不良行為, 他們越大, 問題會越發難以矯正。

當孩子到了學齡期,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比如, 孩子在閱讀和書寫中, 因為富有成效的活動而受到讚揚, 就會形成勤奮的傾向, 而這將是他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再比如, 有規律的作息加上適當的獎懲, 能夠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而與拖拉磨蹭無緣。

既然“成性”,

Advertisiment
那麼, 磨蹭行為差不多就成為這些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就像身體髮膚和性情品格一般難以更改。 他們似乎擁有類似於電腦執行程式般的、慢吞吞的“反應鏈”(比如出門之前的一整套不必要的組合動作), 每時每刻自動開啟, 而且他們對自己的磨蹭行為仿佛“甘之如飴”, 在自己的世界裡如癡如醉。

這些都說明, 這樣的人早已習慣於此, 而按習慣做事讓人感到舒適。 也許, 當他們真正面臨時間危機時, 才會產生改變意願, 他們必須認識到, 繼續磨蹭的行為模式是繼續被寵壞了的孩子的應對方式。 當然, 改掉這個毛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磨蹭的人會因此喪失很多發展機會, 逐漸失去合作者的信任, 無法實現自己真正的價值。

Advertisiment
這是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 的確令人感到遺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