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莫把霰粒腫當針眼延誤治療

霰粒腫是一種非常多見的兒童眼病, 最初發病時, 兒童表現的是眼瞼上可以看見一個小的腫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 腫物逐漸增大。 霰粒腫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結膜面型, 它的表現是結膜面呈暗紅色。 腫物不向眼瞼皮膚面發展, 這種兒童可以通過眼瞼結膜面手術, 手術中在結膜面做一個小的切口, 將霰粒腫囊腔中的壞死變性組織刮出即可。 手術後眼瞼不遺留瘢痕。

還有一種霰粒腫是皮膚面型, 這種孩子的霰粒腫肉芽腫會向眼瞼的皮膚面發展, 腫物逐漸增大。 腫物的囊腔中可以存在大量的血性壞死組織。

Advertisiment
這種霰粒腫比較複雜, 如果不積極治療, 最終囊腫破裂, 皮膚面遺留一個大的不規則的瘢痕組織, 嚴重的眼瞼皮膚面缺損會造成眼瞼的外翻。

大量的霰粒腫的患兒, 最初家長懼怕手術, 一直堅持保守治療, 還有的家長認為這種病是麥粒腫, 等著孩子麥粒腫的膿頭破了自然就會好了, 這兩種的看法都是不對的。 我們在臨床上發現兒童的霰粒腫如果保守治療無效, 應該儘早手術。 有些家長怕孩子手術時疼痛, 一再拖延手術時間, 最後霰粒腫發展成為霰粒腫肉芽腫從皮膚面破潰, 眼瞼形成較大的疤痕。 部分孩子由於皮膚面形成較大的肉芽腫只能全麻下行皮膚修整手術。 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霰粒腫亦稱瞼板腺囊腫,

Advertisiment
是瞼板腺出口阻塞, 分泌物瀦留引起的瞼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腫。 兒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 病程緩慢, 眼瞼表面皮膚隆起可觸及硬結, 硬塊大小不等, 大如櫻桃, 小如綠豆, 與皮膚無粘連, 無壓痛, 相應瞼結膜面呈紫紅或灰紅色隆起。 多發生在上瞼, 也可上、下瞼併發, 可單個亦可多個同時或先後發生。 小型者可自行吸收, 較大的很難吸收, 一般結節長期不變, 偶可自行破潰, 排出膠樣內容物後在結膜面上形成肉芽組織。 小而無症狀的可以不必治療, 任其自行吸收消散, 大而伴有自覺症狀的或發生肉芽者, 應作手術切除。

霰粒腫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結膜面型, 它的表現是結膜面呈暗紅色。 腫物不向眼瞼皮膚面發展,

Advertisiment
這種兒童可以通過眼瞼結膜面手術, 手術中在結膜面做一個小的切口, 將霰粒腫囊腔中的壞死變性組織刮出即可.手術後眼瞼不遺留瘢痕。

麥粒腫和霰粒腫有何不同?

麥粒腫為細菌(常見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瞼腺體的急性炎症, 根據受累腺組織的不同部位分為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 外麥粒腫是睫毛毛囊所屬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 俗稱“偷針眼”。 初起時癢感逐漸加劇, 眼瞼水腫、充血, 有脹痛和壓痛, 在近瞼緣處可觸到硬結。 發生在外眥部者疼痛特別顯著, 外側球結膜水腫, 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 數日後硬結逐漸軟化, 在睫毛根部有黃色膿頭, 積膿一經穿破皮膚, 向外排出, 紅腫迅速消退, 疼痛亦隨之減輕。

內麥粒腫為瞼板腺急性化膿性炎症。

Advertisiment
因瞼板腺被牢固的臉板組織包圍, 病變較深, 故眼瞼紅腫不很明顯。 腺體化膿後在充血的結膜面可隱見灰黃色的膿頭, 多突破瞼板和結膜的屏障, 而流入結膜囊, 也有的從瞼板腺開口處排出, 個別的可穿破皮膚。 膿液排出後, 紅腫即消退。 如果致病菌毒性劇烈, 則在膿液未向外穿破前, 炎症已擴散, 侵犯整個瞼板而形成眼瞼膿腫。

兒童霰粒腫要早治

霰粒腫是一種好發于兒童的常見眼病, 通常由於眼瞼外部的瞼板出口阻塞, 導致腺體的分泌物留在瞼板內, 對周圍組織產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種脂肪肉芽腫性炎症。 該病早期可在眼瞼上下皮膚上摸到黃豆或綠豆大小的硬結, 無明顯疼痛症狀。

Advertisiment
不少患兒家長由於擔心手術治療會影響學習, 甚至認為疾病會慢慢好而久拖不治, 結果導致病情加重。 專家指出, 霰粒腫的手術治療只需在局麻下進行, 手術簡便, 痛苦少, 一般24小時後即可恢復正常。 因此患兒家長應及早注意, 早發現早治療, 不要延誤治療良機。

麥粒腫或霰粒腫的營養及飲食

補充維生素A和C, 它們有益於皮膚健康。 進食清淡飲食, 僅吃水果蔬菜, 飲乳酪、草本植物的茶, 果汁和礦泉水, 中醫認為兒童患者多為脾胃不合所至, 所以對於多發性兒童霰粒腫的患兒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食助消化的藥物, 以及服用一些調節脾胃的小中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