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英國祖父母育兒的角色

“我們很知趣,不要去搶奪孩子的母愛和父愛。 我們也不做保姆,只能算個的育兒參謀。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

我的好朋友沃克醫生已經退休,夫妻倆住在格拉斯哥城南別墅。 他有六個子女,除了剛結婚的小兒子與他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都不在身邊。 離得最近的是小女兒林妲,住在愛丁堡--離格城有50英哩。 她有一個兩歲的女兒,且又已懷孕。 因與丈夫有事外出,特地打電話請沃克為她們照顧小女兒凱茜。 那天正好是周末,我便隨沃克夫婦一起驅車到愛丁堡。 凱茜見到外公外婆,高興地迎過來“grandpa!grandma!”沃克抱起小孫女,向她介紹說:“這位是從很遠中國來的mark叔叔。

Advertisiment
”“hi,kathy。 ”凱茜靦腆地說,“hi,mark。 中國在哪里?”“很遠很遠的東方,你的grandpa和grandma在那里教過書。 ”沃克說,“是的,我就出生在中國。 ”林妲夫婦走后,我便向沃克夫婦問起教育孩子的情況。 沃克醫生坦誠地告訴我,“我們很知趣,不要去搶奪孩子的母愛和父愛。 我們也不做保姆,只能算個育兒參謀。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婦雖已退休,但他們不做孫兒孫女的保姆。 他們主張做父母的必須自己帶孩子。 這就是為什么女人結婚之后,一般都要辭去工作,在家做全職母親,直到孩子都長大(超過12歲)才重新工作。 沃克的夫人原是中學教師,結婚后,就放棄了工作,等六個孩子都長大后才重返校園。

Advertisiment
那么老人退休后,為何不幫兒女帶孩子呢?首先老人不是保姆,他們應享受晚年的快樂;其次老人的教育觀不一定符合現代的年輕人;再者老人不要剝奪孩子的母愛,讓他/她有更多時間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母愛和父愛。 在這一點上,中國的老人總是認為退休后沒事干,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爭著帶孩子,結果是吃力不討好。

★過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老人不與孫兒孫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愛他們,不關心他們。 非也。 雖然老人與孫兒孫女住在一起,但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視,有時打電話給他們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過節日或孩子生日就寄/送禮物給他們,路近的過些日子就去看望他們。

Advertisiment
作為grandpa/ma,喜歡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與孩子泡在一起,其實過段時間見次面,孩子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讓他/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現一些驚喜。 可中國的老人喜歡與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認為是天倫之樂。

★安排時間帶孩子看看風景

安排適當的時間領孩子到外面看看。 一般是在周末或節假日,有時開車帶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樹林和飛禽走獸;有時開車去海島,看汪洋大海、洶涌波濤和熱鬧海港。 這種方式既加深了老人與孩子的感情,又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學到很多的知識。 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強,看見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她問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啟發誘導孩子對自然科學產生興趣。

Advertisiment
可中國老人認為孩子小,關在家里最安全。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不與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為了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時忙碌起來顧不上孩子,孩子必須學會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沒有老人的依賴指望,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記住大人的做法,訓練自己面對的問題。 所以一般孩子長大后獨立處事能力比較強。 可是中國老人太疼愛自己的孫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顧的無微不至,看起來是好事,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即使長大后,在社會上的獨立處事能力比較差。 中國孩子自理能力比外國孩子要遲5-6年。

★當年輕爸爸媽媽的參謀

當孩子出生之后,年輕的父母缺乏養育孩子的知識和經驗,老人便成了他們的育兒參謀,不但教給他們具體的細節,還要做示范。

Advertisiment
在孩子成長不同階段,提醒年輕父母要注意對孩子進行什么方面的教育。 象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興趣愛好等方面如何幫助指導幼兒健康發展。 另外建議年輕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養寵物。 西方人視貓狗為寵物,如同人一樣珍貴,一般人家里都養貓養狗。 但是為了小孩子,年輕父母還是忍痛割愛,必須把心愛的寵物送走。 當然是因為這些寵物身上隱藏多種細菌和小蟲,容易給幼小的孩子引起各種病癥。 怪不得在林妲家里沒有發現貓狗之類的小寵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