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玩具有關的哭鬧處理經驗

媽媽帶著寶寶逛商場, 本來興高采烈, 沒想到到了賣玩具的樓層, 寶寶吵著買玩具。 想到家裡的玩具堆滿屋子, 媽媽斷然拒絕, 孩子便哭鬧起來, 怎麼也勸不好, 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媽媽面露尷尬, 束手無策。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景,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遇到過, 該如何處理呢?我們來聽聽以下這些媽媽的經驗:

應急型媽媽

寶寶名字:張欣 3歲

這個月中旬, 我們一家去泰國旅遊, 在飛機上, 空姐給寶寶一盒玩具, 他非常開心。 大概過了5分鐘, 寶寶開始急躁, 嘟著小嘴, 我想可能是孩子玩玩具時的一種心理表現,

Advertisiment
就沒多加關注。 可沒一會兒, 他便哭了起來, 機艙裡本來靜悄悄的, 寶寶一哭弄得人人皺眉, 空姐紛紛過來幫著哄, 依然不見效。 情急之下, 我把他抱到前面沒人的座位上說:“什麼時候不想哭了, 媽媽再跟你說話。 ”不出3分鐘, 哭聲漸漸小了。 我馬上問:“好了, 告訴媽媽, 為什麼不開心?”“你不幫我裝玩具。 ”他委屈地說, 我這才明白, 對他來說, 玩具的難度太大了, 而我卻沒有幫助他。 我安慰寶寶:“如果需要媽媽幫忙, 為什麼不跟我說?大哭大鬧媽媽不知道該怎麼幫你。 ”在我的幫助下, 他完成了玩具組裝, 很快又恢復了喜悅的心情。

耐心型媽媽

寶寶名字:趙 敬 2歲半

以前我帶兒子去超市很麻煩, 看到什麼玩具他都要, 乘我不注意, 他就往購物車裡放東西,

Advertisiment
然後我就不停地挑出來再放回貨架。 每次看到我取出他喜愛的東西, 他就開始耍賴, 到了最後就是哭鬧。 後來我試著改變策略, 購物時, 我常常跟在他身邊, 他要拿什麼東西或者對什麼感興趣的時候, 我都悉心解釋給他聽, 買或不買的理由, 諸如此類。 兒子漸漸開始懂事了, 現在我給他買玩具時, 他還會教育我, 這個不要買, 浪費。

計畫型媽媽

寶寶名字:徐 娟 3歲半

我的經驗是, 跟寶寶一起定個計畫。 在年初, 我們都會定一個玩具計畫, 讓寶寶想想, 她今年想要些什麼玩具。 通常, 她可以擁有5個月的思考時間, 玩具數量不能超過3個, 每次她都會認認真真地想。 因為數量有限, 她會挑自己最喜歡的, 每次上街都會在玩具櫃檯觀察半天,

Advertisiment
我也會給她一些參考意見。 因為知道自己有選擇權力, 並在以後一定會擁有, 所以寶寶從來不會耍賴哭鬧。 這樣一來, 她就能想好3樣玩具, 我在兒童節、她的生日和春節分別買來送給她, 孩子喜歡, 我也省心, 因為那是我們商量得來的共識。 需要注意的是, 媽媽一定要守信用, 孩子選擇了什麼, 就得給她買什麼, 不能食言。

機智型媽媽

寶寶名字:沈 靜 3歲

如果孩子耍賴, 在玩具櫃檯不走的話, 可以試著用其他好吃的或者別的條件誘惑她, 比如吃個冰淇淋之類。 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 她知道你不會給她買玩具, 但能吃到冰淇淋, 東邊得不到西邊補, 一般在堅持一會兒後就會妥協的。

專家提示:

面對玩具,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經哭鬧、耍賴,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在他還不太會表達的時候, 因為這是他僅有的幾種表達挫折和生氣的方法。 無論他們鬧得多麼厲害, 家長都應該理解, 孩子不僅僅希望得到你的反應, 也是一種釋放自己情緒的方式。

因此, 我們首先應承認孩子的情緒;其次, 批評他表達情緒的方式;最後, 告訴他應該怎樣做。 如果家長因孩子哭鬧而生氣, 對孩子大喊大叫, 甚至揮起拳頭, 不但沒有效果, 反而使他將來更經常、更厲害地哭鬧。 我們的目的不是壓制孩子的情緒, 而是接受並且幫助孩子疏導, 取得

有建設性的效果。

●文/辛志勇 責任編輯:羅 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