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與寶寶相處的藝術

媽媽是寶寶最親近的人, 也是對寶寶影響最大的人。 我一直把大教育家杜威的“生活即教育”奉為教育的真諦, 教育就在與寶寶相處的點點滴滴之中。
跟熊壯壯在一起的時候, 我總是愛提問。 “你剛才吃的什麼?好吃嗎?”“你今天跟哪個小朋友玩兒了?都玩什麼了?”以此來誘導他思考。
除了冬天, 熊壯壯每天吃完晚飯都要和爸爸媽媽出去散步, 從他還不會說話時, 每天散完步, 快回家了, 我都要問:“我們回家做什麼?”然後再幫他回答:“洗澡、喝奶、睡覺。 ”現在, 他已經能夠自己回答了。 有時, 快到回家的時間了, 他就會說:“回家洗澡,
Advertisiment
然後喝奶、睡覺。 ”
這種看似沒有什麼意義的對話, 在我看來, 卻是一種邏輯思維的訓練。 它能夠讓寶貝明白事物之間簡單的邏輯順序和關係, 也就是說, 給寶貝一種思維的方式。
這種訓練還是頗有成效的。 熊壯壯剛過兩歲, 從不“胡說八道”, 他能夠用已經掌握的語言表述清楚一件事或是一個現象。 比如他在水世界玩, 被一個懸在空中的大木桶澆了一身水, 回來給家裡人邊比劃邊繪聲繪色地講述他的“冒險”經歷:“這麼大桶, 嘩——大水, 倒小朋友身上!嚇人!”
夏天裡, 熊壯壯的小腿上傷痕累累, 他能指著每一個小傷疤告訴你, 這個是蚊子咬的, “媽媽啪!打蚊子”;這個是自己摔的, “在樓梯那兒摔的”;這個是小汽車剮的, “媽媽擦藥,
Advertisiment
不疼了”……一個都不會說錯。
帶熊壯壯散步、出去玩兒, 我從來都是走一路說一路。 看見什麼說什麼, 紫色的花兒, 好高好高的大樓, 一隻小花貓長著黑色的尾巴……回到家裡, 還會和他一起回憶。 這種方法既能幫助寶貝擴大視野, 認知更多的事物, 還能增強他的記憶力。
熊壯壯在書上看到一隻小貓, 就會驚奇地叫:“一樣!一樣!”
我緊接著問:“跟誰一樣呀?”
“公園裡的小貓咪。 ”
“那只小貓咪什麼樣?
“黑色的尾巴。 ”
“它怎麼叫的?”
“喵——”
“小貓咪怎麼跟著你走的?”
他就會學小貓咪走路的樣子, 兩隻小手交替著爬, 嘴裡還說著:“爬——爬——”
平時和熊壯壯在一起, 我會變著花樣跟他玩兒。 他有一個大水槍, 自己還玩不了, 我就用水槍給他在地上劃個大大的圈, 他圍著一圈圈地跑;寫數字、畫各種形狀,
Advertisiment
他一個個認……水槍就有了新的玩法, 新的意義。
熊壯壯不是一個天生膽大的孩子, 當他在某種事物面前畏縮時, 我就會和他共同去嘗試。 我們去北戴河, 一到海邊, 看見汪洋的海水, 小傢伙就明確表示:“只玩沙, 不玩水。 ”“好, 就玩沙。 ”我先答應他。 然後和他一起用沙子做麵包、做蛋糕, 這當然要用濕沙子了, 我就自己去海邊打水, 讓他看到沒什麼危險, 再帶他一起去, 最後, 他就能自己去了。 和這種膽小怕怕的小傢伙相處就得有足夠的耐心“誘敵深入”。
孩子的大腦就像海綿, 總渴望不斷地吸收新鮮的“水分”。 熊壯壯最喜歡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 因為我總能帶給他新鮮刺激, 幫助他接收新事物。 而我也在與他相處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對許多平時忽略了的事物產生新的認識, 讓我覺得, 自己好象又回到了童年, 心情變得那麼簡單和純淨, 我想, 這就是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最大的樂趣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