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家人“育兒矛盾”的疑難雜症,看看病因是否在這裡

著名的冰山理論提到, 很多時候, 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 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 不為人所見, 恰如冰山。 育兒矛盾之下, 更深層的“冰山”又是什麼呢?瞭解到這些深藏的病因, 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家人奇怪落伍的育兒觀念, 真的是因為他們太奇葩?

媽媽群裡, 經常聽到媽媽們抱怨。

有媽媽說, 早上起來孩子磨磨蹭蹭不刷牙, 我和她做遊戲, 耐心引導她, 孩子爸卻在一旁受不了了, 冷言道:“打一頓就好了!”說著, 就大聲威脅孩子:“你到底刷還是不刷?”

也有媽媽說,

Advertisiment
娃一哭老公就煩躁不已, 恐嚇孩子“不准哭”, 還質疑我是怎麼帶娃的, 把娃帶得這麼嬌氣。 他怎麼就不知道“共情”?

說到老人, 媽媽們更是停不下來。 一位媽媽吐槽自己根本無法與婆婆相處, 早上媽媽一邊吹著滾燙的粥一邊喂娃, 婆婆卻制止道:“不能吹呀, 把家裡的財氣都吹走了!”帶娃照鏡子, 老人又神經兮兮地提醒:“小娃不能照鏡子, 照多了以後說話晚!”

千言萬語, 最終匯成一個詞總結:奇葩!

我們常把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 與自己想法格格不入的觀念定義為“奇葩”, 可往深裡看, 這其實是“原生家庭”在每個人身上留下的不同烙印。 比如前兩位媽媽後來也談到, 印象中父母很少懲罰她們, 一直溫和並講究方法, 而他們的老公好像的確在無意識地沿襲他原生家庭的模式,

Advertisiment
習慣用懲罰、威脅、恐嚇來對待孩子。

與老人之間, 除了“原生家庭”的因素, 更多還需看到不同的時代背景。 在物質如此匱乏的年代, 他們沒有機會像我們一樣去學習那麼多的知識, 對於育兒, 他們道聼塗説, 輕信“口口相傳”的各類說法。

而不論是“原生家庭”, 還是“時代背景”, 對一個人的影響都是根深蒂固的。 我們很難去改變他, 唯有接納。 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接納, 是不帶任何負面情緒地承認不同, 尊重差異。 同時, 接納不代表認同, 我們還需要堅持自己, 跟隨真理, 如此這樣, 反而會逐漸影響家人。

老人帶娃總是抱怨、聽不得任何建議, 也許是這裡出了問題

去朋友C家時, 我發現她家的育兒矛盾已嚴重得無以復加。

Advertisiment
C的媽媽幫忙帶娃, 但十分地驕縱溺愛。 孩子被寵得無法無天。 晚上吃飯時, C讓孩子關了電視專心吃飯, 孩子不願意, 大哭大鬧發脾氣。 外婆過來開了電視, 孩子就立馬雨過天晴。

C見狀, 憤怒地控訴外婆:“孩子都是你慣的!你看看他現在成什麼樣了?小小年紀就這麼大脾氣, 根本沒法管!”

外婆先是不吭聲, 隨後忍不住地大聲反駁:“我還不想給你帶孩子呢!辛苦不說, 錯都在我, 我圖什麼?”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 針鋒相對, 母女間的情分好像早已消耗殆盡。

事後, C疲憊地與我埋怨:“為什麼我媽就聽不進去我的話?一說就賭氣不給我帶娃?”

我懂C的心累, 可又有一肚子話想跟她說。 我問她是否給過媽媽一點點的肯定?是否有安排過媽媽自由的休息時間?C聽著我的問題,

Advertisiment
表示很驚訝, 很顯然她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價值感。 老人也不例外。 我們以為是自己的親媽, 說話就不用傷神費腦, 請問你時刻強調的“界限感”在哪?你像一台監視器看著“保姆”工作一般管著老人, 稍有不對, 立馬糾正, 言辭處處不客氣。 保姆每週還有休假, 老人帶娃卻是理所應當般的“7×24小時”。 到頭來, 孩子沒教育好, 還全賴老人身上。

“有本事你自己來!”這就是老人的想法。 這下你該明白他為何看起來總怒氣衝衝, 你說什麼他不僅不聽, 甚至還要逆道而行的原因了吧。

一言以蔽之, 家人也需要多肯定、多認可, 親近不代表可以不尊重。

家人做什麼你都覺得錯, 是他真錯了還是你們的關係不好?

Advertisiment

晚上快睡覺時, 手機亮起D發來的微信, 她說自己最近有一覺察, 同樣的話, 婆婆說出來與公公說, 她的感受完全不同。

“怎麼說?”我好奇。

D舉例:“就在今天中午, 娃飯前不洗手, 婆婆隨口就說‘你不聽話, 奶奶就不喜歡你了哦’, 我非常反感, 立馬就想糾正婆婆的錯誤。 可是晚上娃不願意按時關電視, 公公佯裝生氣, 也對孩子說了同樣的話, 我當時竟然沒有一點情緒, 只覺得那是爺爺的方式, 可以包容。 ”

我理解了她的意思。 D一直與婆婆處不來, 但非常認可公公。 她還經常向我們誇起公公如何通情達理, 如何教育有方。 同樣的處理方式, 公公可以赦免, 可婆婆卻罪惡滔天。

很多時候, 我們何不是如此。 當你發自內心不認可一個人的時候, 她做什麼都是錯。人際關係中,彼此都是相互的。你不認可她,她也不會認可你,更不會認可你說的那些最新的育兒道理。如此你更覺得她不可理喻。這也是我們的育兒矛盾愈演愈烈的原因。

跳進惡性循環只會增加更多的煩惱,主動去解決說簡單也不簡單。這需要我們努力發現對方的優點,將其放大,再不斷鼓勵。當你這樣做時,獲得認可的他也會願意去以另一種眼光發現你。只是,由衷讚美一個原本不認可的人,僅僅這件事對於大多數的我們,就已是難以跨越的鴻溝。這條路,雖需不斷修煉,但請相信我,你值得這麼做!

對於育兒矛盾中疑難雜症的分析,以上三種病因:原生家庭與時代背景對個人的頑固影響,勞累的老人在家中缺少價值感,以及與家人本身關係不好,不知能否幫助到你?

她做什麼都是錯。人際關係中,彼此都是相互的。你不認可她,她也不會認可你,更不會認可你說的那些最新的育兒道理。如此你更覺得她不可理喻。這也是我們的育兒矛盾愈演愈烈的原因。

跳進惡性循環只會增加更多的煩惱,主動去解決說簡單也不簡單。這需要我們努力發現對方的優點,將其放大,再不斷鼓勵。當你這樣做時,獲得認可的他也會願意去以另一種眼光發現你。只是,由衷讚美一個原本不認可的人,僅僅這件事對於大多數的我們,就已是難以跨越的鴻溝。這條路,雖需不斷修煉,但請相信我,你值得這麼做!

對於育兒矛盾中疑難雜症的分析,以上三種病因:原生家庭與時代背景對個人的頑固影響,勞累的老人在家中缺少價值感,以及與家人本身關係不好,不知能否幫助到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