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與孩子交流 最好平等對待

父母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 父母可及時發現、瞭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並以正 確的方法給予引導, 這對孩子的心身發育是有益的。 父母應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不 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發育特點, 家庭教育就必須根據孩子心身發育特點來進行, 否則會給 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甚至影響孩子的人格發育。 父母要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 就應掌握溝通的方法。

很多年輕的父母或許和我有一樣的感受, 孩子越大, 越難以溝通。 “我不要穿這件衣服, 太緊了。

Advertisiment
”“我是對的, 你才錯了。 ”“你去哪兒?我也要去。 ”……諸如這些事情, 日復一日, 我們常常被折騰得筋疲力盡。 然而細想想, 作為父母, 我們也許存在一些不恰當的習慣:是否給孩子申辯的機會, 讓他們說出真實感受;批評孩子的時候, 我們是否用手指指著孩子;當孩子與自己的想法不一樣時, 我們是否火冒三丈;最後談話結束, 我們是否會給孩子一個擁抱?親子間的溝通, 作為父母是要有些策略的, 哪些話能說, 哪些話不能說, 我們都應該考慮。 當我意識到這些問題時, 我開始反省, 並留意自己的言行, 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想法、說話方式, 並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首先, 我們要學會關心自己、學會快樂。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在感歎小孩難教,

Advertisiment
其實如果家長們仔細觀察和思考, 就會發現問題大多出在我們成人身上。 有段時間, 我特別忙, 回家時已是筋疲力盡, 經常沒和兒子說上幾句話就睡著了, 還時常因為孩子的一點小過錯就發火、不開心。 直到有一天, 我不小心把牛奶灑到他心愛的圖畫書上, 他情緒激動地大喊大叫, 大聲指責:“你為什麼這麼不小心?”活脫脫一個成人縮小版, 我才驚覺自己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 如果父母忙於工作, 只是把家庭當作休息和睡覺的地方, 在家中說一些消極、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的話, 孩子也會感覺到不快樂, 也會出現消極抑鬱情緒。 所以, 父母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情緒, 應先學會關心自己、放鬆自己, 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Advertisiment

其次, 溝通講求藝術。

與孩子的溝通, 實際上是兩個生命的碰撞。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藝術,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