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臭乳呆很可愛? 寶寶口齒不清傷自尊

大家常常覺得小朋友臭乳呆很可愛, 咿咿呀呀的讓人忍不住逗弄, 而我們今天的小主人公卻深受其擾,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滿臉淚痕的小威從娃娃車上走下來, 看到媽媽便“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媽媽, 我不盎爺, 爺要不咬, 咬甭友要我、阿我, 喔我益恩岸, 不要喔襪……”媽媽費了好大勁, 才弄懂小威說的是“媽媽, 我不要上學, 學校不好, 小朋友笑我、打我, 說我是笨蛋, 不會說話……。 ”看到兒子可愛的臉蛋掛滿了委屈, 真叫人又心急又心疼。

最近, 小威因為在學校找不到玩伴而顯得鬱鬱寡歡, 在家裡, 婆婆說︰“小孩說話不清楚有什麼關係,

Advertisiment
長大了自然會好。 ”隔壁的王媽媽卻說︰“趕快帶小威到醫院去剪舌根, 剪了才會好。 ”可是小威的爸爸卻有另一套說詞︰“要他重說一遍, 說不清楚就不理他, 再鬧就打他, 根本就是偷懶, 不好好說, 多打幾次就好了。 ”爸爸的高壓政策讓小威更不願開口, 畏畏縮縮的。 眼看著孩子一天比一天不快樂, 該怎辦?

親愛的父母們, 您是否也正為寶寶口齒不清而苦惱?寶寶口齒不清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來談談這令人煩憂的“臭乳呆”。

Advertisiment

何謂口齒不清?

“口齒不清”在臨床上稱為“機能性構音異常”, 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臭乳呆”。 所謂“構音”, 是指空氣由肺部出來, 通過聲帶振動後, 再經過唇、舌、牙齒、上顎、咽喉等部位的修正、摩擦或阻斷而發出的語音。 例如“ㄊ”是由舌尖上頂再加上口內強的氣流而發出, “ㄍ”則是舌根上摩擦所發出。 倘若在構音過程中, 構音的方法、位置、速度、強度或是動作的協調出了問題, 使語音改變, 則造成“構音異常”, 即所謂的“口齒不清”。

構音異常是最常見的兒童語言問題,

Advertisiment
幾乎占所有語言問題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 造成“機能性構音異常”的原因, 至今仍不清楚, 可能與孩子的口腔動作協調性較差, 或是語音聽辨力、口腔靈敏度不好有關。

四種常見的構音異常類型

‧替代音︰利用別的語音來代替應發的音。 例如“ㄅ”代替“ㄆ”, 則|“婆婆吃枇杷”就成“伯伯吃鼻拔”;又如以“ㄍ 、ㄎ ”代替“ㄉ 、ㄊ ”, 則“兔子的耳朵大”就說成“褲子個耳鍋掛”。

‧省略音︰將字首的音略而不發。 例如“蘋果”說成“贏我”, “到公園放風爭”變成“傲翁員盎嗡恩”;前面所提的小威就是省略音的案例。

‧歪曲音︰將語音扭曲發出。 例如“飛機”變成“宜遊”。

‧附加音︰在正常發音中加上不必要的音。 例如“老師”變成“老輸”, “不要”說成“不料”。

這四種類型中, 以替代音最為常見, 其次為省略音。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的錯誤類型不同, 有時四種會混合出現。

面對構音異常的正確觀念

在我們的社會中, 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觀念是, 當兒童有口齒不清現象時, 只需剪一剪舌系帶, 構音異常現象自然會好轉, 這是不正確的觀念。 舌系帶過緊可能會影響口語清晰度, 但是真正有舌系帶過緊的情形(舌頭伸長程度無法超過嘴唇, 舌頭伸出時成W形)的兒童很少。 一般說來, 機能性構音異常的孩子需接受語言治療, 而不是非剪舌系帶不可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