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信與獨立緣自父母的信任

“我相信你, 孩子, 就像相信春天來了, 花兒自然會從枝頭綻放。 ”

我不能體會我的媽媽和婆婆那一代人養孩子的感覺, 她們分別養育了五個孩子和三個孩子。 我認為母愛給予多個孩子和一個孩子是有很大差別的, 我有時覺得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們母愛感覺好像更為脆弱, 因為媽媽們會對唯一的物件產生依賴。

我對兒子就是這樣依賴的, 得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不僅僅是孩子離不開我, 而是我更離不開他。

我翻閱過一些書籍, 如何從生活上精神上照顧呵護孩子, 我先前的世界, 被眼前的這個小傢伙全部代替。

Advertisiment
我的獨立精神、敬業意識好像被風吹走, 懷孕、生產、哺育, 近一千個日夜, 一切以孩子的需要為核心, 我不由得感歎母愛的確不凡。

兒子和他的同齡孩子一樣, 幾乎都是在這樣的愛護和關注中成長。 三個月會翻身, 六個月能坐穩, 九個月會爬行, 一歲時會走路。 一歲以後, 說話, 認字, 唱歌, 跳舞, 思辨...朝來夕往, 日新月異, 孩子身邊的大人尤其是媽媽, 會被孩子自然而神奇的成長過程深深迷戀, 從而使自己對孩子的愛和依賴越陷越深。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 我全部奉獻給了兒子, 雖然說沒做到寸步不離, 也是日夜相伴, 這使得兒子越來越依戀我, 這種依戀在假期快結束時突然升級為一系列的反常:兒子情緒浮燥, 糾纏媽媽,

Advertisiment
加倍淘氣, 執拗幹壞事, 磨人不順從。 照看兒子的大姨在我上班第一天的清晨來家, 我叮囑她準備好受折磨, 有些不放心的離開了。 中間打了電話, 說是一切正常, 晚上早早回來, 拉開門就見到兒子向日葵般的笑臉。 我詫異的問兒子有沒有鬧著找媽媽, 大姨說有兩次問“媽媽呢”, 被告知“上班去了”後, 就繼續玩兒, 沒有過多的反應。 看來我低估了這不到兩周歲小傢伙的情商, 他心裡很清楚媽媽的存在和消失, 他同樣非常清楚自己情緒該什麼時間渲染和控制。

我想起兒子假期期間好的異常表現:走路不讓媽媽抱, 牽手也不讓;在公園裡, 大人們在岔路口向一個方向走, 兒子一人雄赳赳選擇另一方向走, 任你叫喊, 置之不理;上下樓甩開大人的手臂,

Advertisiment
把大人的幫助引以為恥;回到家裡自己脫外衣, 睡覺自己脫鞋襪, 幫他脫了必然得給重新穿上自己脫才行...這種獨立行為十分可愛, 我作為媽媽, 每每都笑在臉上, 感慨在心裡:每個人都得掙脫媽媽的懷抱, 且越來越遠離, 走向只屬於自己的那一條航道, 日後的繁華或者寂寞, 真正再能和母親一起分享多少呢?

所以, 我深深珍惜, 現在能把握住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鐘的光陰。 我將母愛看做陽光, 我知道孩子終將揚帆遠行, 那麼做為媽媽給予的最好的禮物, 就是讓他滿載陽光前行。

重要的是, 媽媽給予的陽光越充足, 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信任感才會越大。 很多媽媽信奉孩子一生下來就訓練培養獨立意識,

Advertisiment
強調夫妻感情重要將孩子擱置一邊, 孩子摔的很疼也不去撫慰, 強迫一周歲的孩子按嚴格的做息吃飯睡覺, 用過多的懲罰命令孩子順從, 不放下架子傾聽孩子的心聲...而媽媽們往往還會宣傳自己的育兒經:"早磨練早獨立!"於是一代一代的沒有吸足陽光的幼苗, 強做自信的要去沐浴一生漫長的風雨, 看著才真讓人心酸呢!

相信孩子, 要真正用心愛過、瞭解過、呵護過、扶持過才能相信, 才能慢慢放手。 而不是無端的放任, 武斷的修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