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臘八節的傳說故事

1 臘八節的傳說故事

一說: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 平素遊手好閒, 坐吃山空, 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 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 家裡斷炊了, 那小夥子饑腸難熬, 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罎罎罐罐, 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 過洗入鍋, 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 從此, 苦思悔恨, 狠下決心痛改前非。 當地人們便借此教育子女, 每逢臘八都煮粥喝, 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 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 當年, 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 正值數九嚴冬,

Advertisiment
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 眾百姓相繼送粥, 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 結果大勝而歸。 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嶽飛死後, 人民為了紀念他, 每到臘月初八, 便以雜糧豆果煮粥, 終於成俗。

三說: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 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 當時正值寒天, 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 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 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 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頓。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 坐北朝南做了皇帝, 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 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 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Advertisiment

四說: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 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 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 捨棄王位, 出家修道。 初無收穫, 後經六年苦行, 于臘月八日, 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在這六年苦行中, 每日僅食一麻一米。 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 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 舉行誦經, 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 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 用香穀、 果實等煮粥供佛, 稱“臘八粥”。 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 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

Advertisiment
沿街化緣, 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五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 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 專門出來驚嚇孩子。 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 害怕鬼神, 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 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 單怕赤紅)豆, 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所以, 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 以祛疫迎祥。

六說:秦始皇修建長城, 天下民工奉命而來, 長年不能回家, 吃糧靠家裡人送。 有些民工, 家隔千山萬水, 糧食送不到, 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 有一年臘月初八,

Advertisiment
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 放在鍋裡熬成稀粥, 每人喝了一碗, 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 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 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 以資紀念。

七說:相傳老兩口過日子, 吃苦耐勞, 持家節儉, 省下一筆大家業, 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 娶個媳婦也不賢慧, 很快就敗了家業, 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 小倆口凍餓交加, 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 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 意思是:“吃頓雜合粥, 教訓記心頭。 ”這頓粥讓小倆口改掉了惡習, 走上正道, 靠勤懇的勞動持家, 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 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 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2 臘八節的資料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

Advertisiment
接也”, 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 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 “臘”從“肉”旁, 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 逐疫迎春”, 臘八節又謂之 “佛成道節”, 亦名“成道會”, 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節, 俗稱“臘八” ,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 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 稱為“法寶節”, 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3 臘八節的來歷

自先上古起, 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 祈求豐收和吉祥。 據《祀記·郊特牲》記載, 臘祭是“歲十二月, 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 “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 “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臘八節“臘”的含義?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三八節的花語是什麼?

    熱情、魅力、使人柔弱的愛、真情、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熱愛著你、溫馨、慈祥、不求代價的母愛、寬容、母親之花、濃郁的親情、女性之愛、親情思念、清純的愛慕之情、熱戀、熱心、傷心與懊悔、痛苦、偉大,神聖...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