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分娩期>剖腹產>正文

腹膜外剖宮產術的手術方法

腹膜外剖宮產術的技術要點是在腹膜外正確分離膀胱返折腹膜。 按分離膀胱返折腹膜的方式不同, 可分為膀胱側入式、膀胱頂入式、液壓式及膀胱頂側聯合式。 目前多采用頂側聯合式, 該方式手術野暴露較好, 利于操作減少損傷。

(一)latzko側入式(latzko cesarean section)1.特點 不切開膀胱前筋膜。

2.手術步驟

????????⑴切開腹壁:同腹膜內子宮下段剖宮產術

⑵分離腹壁后間隙:術者用手指沿腹壁切口的左側緣分離腹壁后間隙。 膀胱多隨子宮的右旋而偏右, 在左側處較易暴露膀胱, 因素手術取左側入。

⑶暴露三角區, 分離脂肪堆:術者用右手指沿腹壁切口左側緣,

Advertisiment
分離腹壁后間隙, 暴露膀胱前壁及左側窩, 腹橫筋膜較薄弱, 可與下方的脂肪組織一并推開, 若腹橫筋膜增厚, 則剪開之, 分離的深度以不超過腹壁下動脈為限。 助手用腹壁拉鉤提起左側腹壁切緣, 以暴露膀胱左側之脂肪堆。 術者以左手壓住膀胱頂部的腹膜, 右手將側窩中的黃色脂肪及結締組織推向外側, 暴露出腹膜返折。 返折的特點是色淺、光滑、發亮, 若左手放松壓迫, 有時可見一到腹水充盈。 此三角區的三邊由腹壁下動脈、腹膜返折及膀胱側壁構成。 子宮肌壁構成了三角區的底, 其表面附著子宮前筋膜。 推離脂肪堆, 應從近膀胱頂部較高的位置開始, 逐步分清通向膀胱較低處的術野, 防止損傷輸尿管及髂內血管。
Advertisiment

⑷暴露子宮下段, 切開子宮前筋膜:三角區界限辨清后, 將腹膜返折緣下1cm處之宮頸前筋膜鉗起, 將其橫行剪開直達子宮右側緣, 然后從子宮頸前筋膜下游離切口以下的膀胱后筋膜, 右手提起膀胱, 雙手拉緊膀胱與腹膜返折間的筋膜, 辨別膀胱頂部的界限, 將筋膜剪開, 直至充分暴露子宮下段為止。

⑸橫行切開子宮, 娩出胎兒, 同腹膜內剖宮產術。 應注意的是本術式不打開膀胱前筋膜, 子宮下段的暴露常常不滿意, 借助產鉗牽出胎頭的機會較多。 因此, 在切開子宮前準備好剖宮產小產鉗是很必要的。 對娩出胎頭困難的注意事項見腹膜內剖宮產術的有關內容。 若上述處理不奏效胎兒娩出極度困難時,

Advertisiment
可在直視下, 從子宮壁正中剪開腹膜囊, 改做經腹腔內子宮下段剖宮產術。

⑹縫合子宮切口, 確認無輸尿管、膀胱損傷后, 閉合子宮切口。 方法與腹膜內子宮下段切口剖宮產術相同, 但必需確保切口完全封閉, 腹位膀胱, 筋膜不需縫合, 逐層縫合腹壁。

(二)waters頂入式(waters cesarean section)1.特點 由膀胱前面及頂部游離并下推膀胱, 暴露子宮下段, 切開子宮, 取出胎兒的腹膜外剖宮產術。 此術式游離膀胱面積較大, 分離較難, 易損傷膀胱, 但子宮下段術野暴露充分, 取胎容易。

2.手術步驟⑴切開腹壁:操作與側入式相同, 但為了充分暴露膀胱及子宮下段, 對雙側腹壁后間隙及恥骨后間隙, 都需加以分離, 但不可過深。

⑵切開膀胱前筋膜:為游離膀胱頂及其后壁掃除“障礙”。

Advertisiment
膀胱筋膜切口可呈“t”、“一”狀或弧形等。 多數作者采取與膀胱頂緣相符的弧形切口, 乃因切口可不必分離膀胱前壁。 術者以手指觸摸確定膀胱界限, 于膀胱頂緣下2cm處切開膀胱筋膜, 繼而以血管鉗伸入筋膜切口內分清層次, 邊分離助手邊沿膀胱邊緣剪開直到側方中部。 同法切開對側筋膜, 完成雙側等長的弧形切口。

⑶游離膀胱:以鈍、銳性相結合的方法分離膀胱頂。 鉗起膀胱前筋膜切口的上切緣, 并拉緊之, 術者用手指裹紗布, 向下輕壓膀胱頂部附近的膀胱壁, 若膀胱與筋膜連接緊密, 用剪開輕輕剪開分離。 直達膀胱后腹膜返折處。 上推膀胱返折, 下推膀胱, 暴露出子宮下段。

⑷切開子宮前筋膜:上、下分別牽拉腹膜返折和膀胱,

Advertisiment
暴露子宮前筋膜, 在腹膜返折下方約2cm左右, 并用2把止血鉗起子宮前筋膜, 從二鉗中間橫行切開, 左右延長筋膜切口達10cm長。 伸手指于筋膜口內, 向下鈍性分離, 膀胱便垂直落入恥骨后間隙, 則子宮下段暴露清楚。

⑸切開子宮, 取出胎兒, 縫合子宮切口均與經腹腔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相同。

⑹妥善止血:用小圓針、細絲線間斷縫合膀胱筋膜3~4針, 將膀胱復位, 注意縫線勿穿透膀胱壁。

⑺縫合腹壁各層同腹膜內剖宮產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