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腹瀉來時猶如山倒 原因治療逐一細數

拉肚子猶如山泥傾瀉一般, 既難以控制又連綿不絕。 有很多媽媽在寶寶腹瀉的時候就會自行給寶寶服用止瀉藥, 其實這樣做反而有可能會妨礙體內毒素排出。 腹瀉嚴重的話, 要先就醫檢查腹瀉的原因, 然後在對症治療。

腹瀉情況一、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患者在受涼、緊張、壓力、旅遊等刺激下, 就會發生沒有感染的拉肚子等症狀。 這種腸道疾病在醫學上稱為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又習慣地稱為慢性腸炎、神經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結腸痙攣、粘液性結腸炎、結腸功能紊亂。

Advertisiment


寶寶腹瀉原因

腸易激綜合征並沒有良好的完全治療方法。 通常日常生活和飲食注意就是最好的預防腹瀉的方法。 腸易激綜合征拉肚子一般伴有腹痛、腹脹、腸鳴、便後不盡、粘液便等。 到醫院看病, 一般醫院僅控制症狀, 給與解痙和止瀉藥, 或者給與心理治療和催眠治療, 也有大夫將其誤診為慢性腸炎和結腸炎的。

腹瀉情況二、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是十分常見的春季傳染性病。 感染性腹瀉除了腹瀉外, 還會有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 感染性腹瀉主要透過水和食物傳播, 不良飲食習慣和個人衛生亦可導致感染發病。 因此, 不失時機做好飲食、飲水和個人衛生工作, 是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發生、流行的上策。

Advertisiment
四月份市民在外踏青、旅遊特別多, 更應注意預防, 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潔、腐敗、無證和不符合衛生的食品;注意飯前便後洗手。

腹瀉情況三、菌性痢疾

菌性痢疾最容易發生在夏天。 當夏天來臨, 發生腹瀉的時候要注意大便當中是否有膿血, 或到醫院檢查是否是菌性痢疾, 排除腸道炎症可能就是腸易激綜合征, 不可將幾種腹瀉混淆, 耽誤病情。

腹瀉的家庭治療法

患上腹瀉後, 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 避免體內水液失衡。 一歲以下的小寶寶發生腹瀉, 要每天額外補充50ml的水分。 1至5歲幼童, 補充100ml。 6至12歲者, 補充200ml。 成人則補充400ml的水分。 也可喝清湯、麥茶、葡萄糖或運動飲料等流質食物。


寶寶腹瀉也有家庭療法

在拉肚子後的一天內,

Advertisiment
要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不宜食用固體、刺激性強與纖維過多的食物。 不妨多吃富含鞣酸的食物, 如蘋果。 高纖食物如生菜、全麥麵包等, 易加速刺激腸胃, 應避免食用。 腹瀉時, 不宜多喝牛奶, 以免消化不佳, 使腹瀉加劇。 禁食生、冷、油膩或刺激物。 幼兒腹瀉時, 最好稀釋牛奶的濃度或改喝米湯、豆漿等。

嬰幼兒拉肚子時, 家長要特別注意小屁屁的乾爽, 以免糞便刺激臀部, 發生紅屁股和潰爛的情況。

如果腹瀉伴有噁心、四肢乏力酸痛、嘔吐、腹痛嚴重和發燒等症狀, 此時要馬上就醫檢查。 醫師表示, 若腹瀉情形超過三天以上, 嬰兒超過一天以上, 不論腹瀉的輕重程度, 都應迅速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