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脊髓灰質炎及其治療

本病又稱“小兒麻痹證”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 主要由飲食污染或飛沫傳播, 損害部位為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 表現為在癱瘓前期發熱3~4 天后或體溫下降後出現癱瘓, 可為脊髓型、延髓型、腦炎型或混合型, 經1~2 周進入恢夏期, 病肌複元, 或形成持久性麻痹後遺症。
四季可散發, 多見於夏秋季節。 好發年齡1~5 歲。 癱瘓前期傳染性最大, 發熱後傳染性較小, 一般隔離期40 天。 可獲終生免疫。 自採用口服小兒麻痹糖丸預防後, 發病率已大大減少。
1.按病程可分5 期, 任何一期都可停止發展。
(1)潛伏期7~10 天。
(2)前驅期1~4 天,

Advertisiment
發熱, 厭食, 全身不適等。
(3)癱瘓前期:前驅期後1~6 天無症狀, 後再發熱, 頭痛, 煩躁, 肌痛, 頸背強直等激惹征。 布氏征、克氏征陽性。
(4)癱瘓期:在癱瘓前期發熱3~4 天后或體溫下降後出現癱瘓。
癱瘓類型:
脊髓型:最多見, 可累及四肢, 軀幹, 及呼吸肌。 肢體癱瘓呈弛緩性、肌腱反射消失。
延髓型(腦幹型):較少見, 為最嚴重麻痹型, 為致死之主因。 如顱神經受損可出現吞咽困難、面癱等。 如呼吸中樞受損可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 如迴圈中樞受損可出現四肢厥冷血壓下降。
腦炎型:煩躁、失眠、昏睡、驚厥等。
混合型:與上述型同時存在, 以脊髓型及腦幹型同時出現多見。

(5)恢復期:癱瘓1~2 周, 病肌開始恢復, 或形成持久性麻痹等後遺症。
化驗:腦脊液中細胞50~300×l06/L 或增高至1000×106/L 以上,

Advertisiment
蛋白陽性, 糖及氯化物正常, 血常規無明顯改變。
本病初期屬中醫“濕溫”範疇, 乃邪犯肺胃, 風濕熱蘊鬱肌膚, 為前驅期;後濕熱之邪滲透經絡, 濕熱浸淫, 留連不去, 為癱瘓前期;最後終成肝腎虧損, 氣虛血滯, 肌肉痿躄不用, 為癱瘓期及恢復期, 這時即屬於中醫“痿證”範疇。
(一)中醫辯證治療
1.邪犯肺胃:多見於前驅期, 麻痹前期。
主證:發熱, 噁心, 咳嗽, 流涕, 嘔吐, 厭食, 頭痛, 身痛, 皮膚感覺過敏, 多汗煩躁, 嗜睡, 便搪, 尿黃, 舌質紅, 苔白膩或黃膩, 脈滑數, 指紋浮紫。
治法:祛風解表, 清熱利濕。
方藥:甘露消毒丹合葛根芩連東加減。
茵陳15 克, 滑石18 克, 木通8 克, 菖蒲5 克, 蕾香6 克, 黃芩10 克,
薄荷6 克(後下), 柴胡6 克, 桑枝10 克, 葛根15 克, 銀花10 克。
方解:茵陳、滑石、木通、藿香、菖蒲以宣化濕熱,
Advertisiment
黃芩、銀花清熱解毒;桑枝, 柴胡、葛根、薄荷解表通絡。
2.濕熱入絡:多見於癱瘓前期。
主證:再度發熱, 肢體疼痛, 項強, 多汗。 轉側不利, 煩躁, 繼則出現癱瘓, 常見下肢一側或兩側並見。 如面部癱瘓則口眼歪斜。 如侵犯延髓神經可見咽、喉、胯、舌肌的癱瘓, 而見吞咽困難或呼吸衰竭。
治法:清熱利濕通絡。
方藥:四妙散合清絡飲加減。
蒼術8 克, 黃柏8 克, 生苡仁15 克, 牛膝10 克, 銀花藤12 克, 絡石藤10 克, 靈仙6 克, 木瓜8 克, 滑石18 克, 赤芍6 克, 全蠍1 條, 桃仁6 克, 紅花3 克。
方解:蒼木、黃柏、苡仁、牛膝為四妙散, 金銀花藤、絡石藤、靈仙、木瓜、滑石以加強清熱利濕通絡作用;赤芍、紅花、桃仁、全蠍法瘀活血, 以搜剔經絡去瘀熱。
3.氣虛血滯型, 多見於癱瘓期及恢復期。 主證:熱退後,
Advertisiment
肢體麻痹, 癱瘓無力, 或口眼歪斜, 苔膩漸化, 脈濡。 治法:補氣養血, 活血通絡。 方藥:補陽還五東加味。 黃芪10 克, 當歸6 克, 赤芍6 克, 川芎6 克, 地龍8 克, 紅花3 克, 桃仁5 克, 白芍10 克, 桑寄生15 克, 牛七10 克, 攻仁15 克, 桑枝12 克。 方解:黃芪補氣, 當歸、川芎、白芍、桑寄生養血, 紅花、桃仁活血, 其餘藥物為通絡之品。
4.肝腎虧損型:後遺症期。
主證:長期癱瘓, 肌肉明顯萎縮, 肢體畸形, 皮膚欠溫。 治法:強筋壯骨, 溫通經絡。
方藥:七寶美髯丹合虎潛丸。 首烏10 克, 牛七8 克, 故紙6 克, 杞子10 克, 菟絲子8 克, 黃芪10克, 肉蓯蓉8 克, 杜仲10 克, 黨參10 克, 鹿膠10 克(烊)。
方解:牛七, 故紙, 杞子、絲子、肉蓉、杜仲、鹿膠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黃蔑, 黨參補氣, 首烏補血, 加強病後補益作用。 針灸:上肢:肩俞、肩貞、曲地、外關、合穀。 下肢:環跳、風市、足三裡、伏兔、委中、陽陵泉、絕骨、昆倉、太溪。
Advertisiment
面肌癱瘓:頰車、地倉、合穀。 隔肌癱瘓:隔俞, 期門、鳩尾。 腹肌癱瘓:中院、梁門、氣海。 膀胱肌癱瘓:腎俞、膀胱俞、中極、關元、百會。
(二)西醫治療
1.在流行區前驅期可注射丙種球蛋白3~6ml, 每日1 次, 用3 天。
2.癱瘓前期及癱瘓期對症處理:止痛, 吸痰, 有呼吸衰竭時作氣管切開或用人工呼吸器。
3.恢復期:
(1)按摩及自動運動。
(2)藥物:用新斯的明口服1~2mg/kg/d, 肌注0.04mg/kg/次。 地巴唑口服0.1~0.2mg/kg/次, 每日1 次, 連服10 天。 加蘭他敏0.05~0.1mg/kg/d 肌注。 20~30 天為一療程, 服用維生素B1, 維生素B6, 維生素B12 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