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能說會道並非難事 論小演說家如何培養

孩子大腦智力的發展離不開語言的開發。 說話也是寶寶“通關”的必須技能之一。 教會寶寶說話並非一件難事, 但教會小朋友正確的發音, 主動並正確地表達自己就需要一些竅門了。 將孩子培養成超級演說家有什麼注意事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以身作則, 教寶寶正確發育。

學會表達之前, 首先是要幫助寶寶正確發音。 孩童學說話, 主要的方式還是以模仿大人說話為主。 家長要為孩子作出正確的示範, 避免鄉音、懶音等情況。 家長也可以結合日常生活有關內容進行反復訓練。 如孩子把"褲子"的讀音發成"兔子"的聲音,

Advertisiment
父母家長可以這樣示範糾正:"這是一條褲子", "這條褲子是新買的", "你喜歡這條褲子嗎";"這幅畫上有只小白兔""小白兔最喜歡吃什麼"等。 這樣, 不但能引導孩子辨別兩個詞的不同發音, 而且在正確的示範下, 孩子也能得到強化練習。


父母不能過於主動

有些家長會覺得兒語純真又有趣, 在不經意之間就會長期和寶寶用兒語對話, 事實上這樣並不利於孩子學會正確發音。 例如, 吃飯說成吃飯飯, 睡覺說成覺覺。 有些父母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者只是覺得有趣, 這樣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 會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

父母過於主動, 孩子喪失說話的動力。

有些家長十分的“體貼”,

Advertisiment
只要寶寶一舉手投足, 就馬上知道他要什麼。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反應過快, 例如孩子指著水, 就馬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使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當寶寶指著水瓶, 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幹什麼, 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 你就應該鼓勵他, 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 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見多識廣, 說話內容就會自然積累

在孩子日常生活當中, 要將戶外活動提高到和三餐、作息一樣重要的地位。 戶外活動可以讓孩子生活得更加充實和快樂。 家長還可以經常帶孩子走出家庭, 逛公園、商店、外出散步、去朋友家做客等。 在這些活動中, 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事物, 積累生活經驗和說話的素材。

Advertisiment


情景遊戲有助於學習

除了增加戶外活動以外, 身邊的人與寶寶的語言交流對於孩子學說話也同樣重要。 發展幼兒的語言, 主要通過和成人的語言交流。 因此, 幼兒的家長和教師(包括保姆), 應當注意和幼兒的語言交流, 把增加幼兒詞彙量和提高幼兒理解語言意義的能力, 作為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務。

與孩子進行情景遊戲

兒童語言能力的培養, 主要還是依靠孩子的練習。 家長平時可以有意識地與孩子多進行情景遊戲。 例如:打電話遊戲, 在遊戲中, 一問一答, 有時也可要求接電話的孩子把通電話時所講的內容轉告他人, 這個遊戲, 既能培養孩子認真聽別人說話, 也鍛煉了孩子回答問題和轉述別人講話內容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一般孩子都喜歡這個遊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