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兒幾個月定胎位,胎位檢查是什麼時候

正常的胎位應該是胎頭俯曲, 枕骨在前, 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 醫學上稱之為“頭先露”, 這種胎位分娩一般比較順利。 但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是很不老實的, 所以胎兒還小的時候, 胎位是不固定的。 那麼懷孕幾個月可以定胎位呢?

胎兒幾個月定胎位?

一般在6個月尾到7個多月胎位就會開始固定下來。 所以到7個月的時候要去做產檢, 看下胎位是不是正常的。 如果那時不是正常胎位, 也可以在那個時候開始矯正過來的。  

胎兒出生前在子宮裡的姿勢非常重要, 它關係到孕婦是順產還是難產。 我們知道,

Advertisiment
子宮內的胎兒是浸泡在羊水中的, 由於胎兒頭部比胎體重, 所以胎兒多是頭下臀 上的]姿勢。 正常的胎位應該是胎頭俯曲, 枕骨在前, 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 醫學上稱之為“頭先露”, 這種胎位分娩一般比較順利。  

不過, 有些胎兒雖然也是頭部朝下, 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 就屬於胎位不正了。 至於那些分娩時臀部先露(臀位), 或者腳或腿部先露, 甚至手臂先露(橫位)等等, 更是胎 位不正。 這些不正常的胎位, 等於在孕婦本來就很有限的分娩通道中又設置了障礙, 因而容易導致難產。 以臀位為例, 容易導致胎膜早破, 造成臍帶脫垂或分娩時的出頭困難, 從而會危及胎兒的安全。  

再如橫位, 由於分娩時先露部分不能緊貼宮頸,

Advertisiment
對子宮的壓力不均勻, 容易導致子宮收縮乏力, 致使胎兒宮內窘迫或窒息死亡。  

胎位檢查有必要做嗎?

胎位檢查有必要做嗎?答案是肯定的。 胎位檢查的作用:通過孕晚期的一系列檢查, 基本能確定胎位的正常與否。 如果發現准媽媽胎位不正, 就可進行胎位的矯正;胎位也是分娩方式選擇的依據之一。  

胎位是指胎兒在母體內的姿勢, 胎兒在母體子宮裡的正確姿勢應該是頭朝下, 屁股朝上。 胎兒出生前在母體子宮裡的姿勢很要緊, 它關係到孕婦是順產還是難產, 順產的胎兒頭部應該先進入陰☆禁☆道, 有很多的胎兒頭部先進入到陰☆禁☆道, 但是頭部是仰著的, 也屬於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對於胎兒和母體的危害很大。

Advertisiment
 

由於胎位不正會給分娩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和危險, 故早期糾正胎位, 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懷孕7個月前, 由於羊水相對較多, 胎兒較小, 在子宮內活動範圍較大, 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 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 此時在醫生的指導下能調整過來的可能性較大。 反之, 如果過晚檢查, 在孕34周後才發現胎位不正, 此時胎位可調整過來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准媽媽需要做好選擇剖腹產的心理準備。  

胎位檢查是什麼時候?

胎位是指胎兒在媽媽體內的位置, 一般正常的胎位是頭部向下, 這樣方便孕婦的生產, 如果孕婦在檢查的時候發現胎位不正, 你們是可以通過一些膝胸臥位操來調整它的, 但是我們要知道在幾周的時候就可以檢查胎位。

Advertisiment
其實, 在懷孕30周的時候就可以檢查胎位的, 因為這個時候胎位已經基本是成形了。  

膝胸臥位操糾正 

懷孕30周之前胎位不正是頗為常見的現象, 准媽媽們無須過於擔心。 隨著孕周的增加, 多數胎位不正的胎兒會自動轉位成正常, 胎頭在下的產位。 在產科的處理方面, 一般是以九個月(36周)懷孕仍為胎位不正的才確定診斷。  

在36周到預產期前做B超, 可以明確羊水多少和胎盤的功能, 以及胎兒有無臍帶繞頸, 如果有羊水過少, 胎盤鈣化, 胎兒臍帶繞頸, 需結合臨床再考慮是否繼續妊娠。 同時B超可以根據胎兒的頭徑, 骨骼的測量估計胎兒的體重, 明確胎兒的胎位, 來預測孕婦是否能夠自然分娩如何發現胎兒宮內缺氧。

Advertisiment
 

胎位在20周以後就可以檢查, 但這時候是不固定的, 可以通過醫生的觸診或B超檢查, 在懷孕28周以後胎位基本就固定了, 因此要定期去產檢, 檢查之後的根據情況再制定檢查計畫。  

胎位不正的最佳糾正時間

妊娠28周後經腹部、陰☆禁☆道、B超檢查可檢查是否為異常胎位。 妊娠28周以前, 由於羊水相對較多, 胎寶寶又比較小, 在子宮內活動範圍較大, 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 妊娠32周以後, 寶寶生長迅速, 羊水相對減少, 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  

胎位不正如何糾正?

膝胸臥位操糾正。 孕婦排空膀胱, 松解腰帶, 在硬板床上, 俯撐, 膝著床, 臀部高舉, 大腿和床垂直, 胸部要儘量接近床面。 每天早晚各1次, 每次做l5分鐘, 連續做1周,然後去醫院複查。 

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胎兒仍未轉向,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但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所以請孕婦慎重考慮。 

針對胎位不正,中醫有針灸治療的成功先例。用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鐘,5次為一療程,適用於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准媽媽在孕期在定期做產檢,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如未轉為頭位元,則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連續做1周,然後去醫院複查。 

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胎兒仍未轉向,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但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所以請孕婦慎重考慮。 

針對胎位不正,中醫有針灸治療的成功先例。用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鐘,5次為一療程,適用於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准媽媽在孕期在定期做產檢,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如未轉為頭位元,則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