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位不正怎麼辦?孕媽莫慌張!推薦收藏

胎位異常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等。

以臀位多見, 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 由於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 故早期糾正胎位, 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問:胎位不正的種類

常見的胎位不正有三種:頭位、臀位、橫位。

頭位:如果胎兒頭在下方, 臀在上方, 就是頭先露, 這樣的胎位叫頭位。 根據胎兒頭部的屈伸程度, 頭位還分:枕前位、枕後位、顏面位、額位, 如下圖所示。

臀位:如果胎兒頭和臀顛倒過來, 臀在下頭在上, 是臀先露, 這種胎位叫臀位。 臀位還分:單臀位混合臀位全膝位不全膝位全足位不全足位,

Advertisiment
如下圖所示。

橫位:當胎兒之長軸和母親之長軸互相垂直, 且胎兒之肩膀或手為先露部位, 稱為橫位, 其機率約為322-1200分之一, 當胎兒小於1500公克時或是多胎, 特別容易發生, 一般表現為:(1)胎兒臀位接近母親之骨盆;(2)胎兒之頭部接近母親之骨盆。

問: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哪些?

胎位不正的產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胎兒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鬆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等。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鬆弛等, 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 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小。

Advertisiment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 使胎頭銜接受阻。

問:胎位不正的最佳糾正時間是什麼時候?

妊娠28周後經腹部、陰☆禁☆道、B超檢查可檢查是否為異常胎位。 妊娠28周以前, 由於羊水相對較多, 胎寶寶又比較小, 在子宮內活動範圍較大, 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 妊娠32周以後, 寶寶生長迅速, 羊水相對減少, 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 所以在孕32周以後, 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於確定了, 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 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問:有什麼常用的胎位矯正的方法嗎?

胸膝臥位:

1. 孕媽媽跪在床上, 採取跪伏姿勢, 兩手貼住床面, 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Advertisiment

2. 胸與肩儘量貼近床面, 臉偏向一側。

3. 雙膝彎曲, 大腿與地面垂直。

溫馨提示:膝胸臥位操糾正胎位。 孕婦排空膀胱, 松解腰帶, 在硬板床上, 俯撐, 膝著床, 臀部高舉, 大腿和床垂直, 胸部要儘量接近床面。 每天早晚各1次, 每次做 l5分鐘, 連續做1周, 然後去醫院複查。 這個動作一般只適用於孕30-34周的准媽媽調整胎位。 做這個動作之前最好徵求醫生的意見。

艾灸至陰穴:

1. 取平臥或取坐位, 解松褲帶, 用艾卷炙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 也可用鐳射照射至陰穴。

2. 每日艾炙1-2次, 每次15分鐘。

3. 當出現胎動時, 立即取胸膝臥位, 有利轉胎。

溫馨提示:這個動作一般只適用於孕30-34周的准媽媽調整胎位。 每次持續時間不可過長, 做這個動作的頻率也不要過高。 連續做l周,

Advertisiment
如果胎動增多不明顯, 表示該法無效。 注意艾卷離皮膚不要太近, 以免燒傷皮膚。 做這個動作之前最好徵求醫生的意見。

外倒轉術:

1. 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兒的頭、臀。

2. 把臀部推上去, 再把胎兒的頭慢慢轉到骨盆腔裡。

3. 然後用布將腹部包裹起來, 維持頭位。

溫馨提示: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 胎兒仍未轉向, 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 這種治療必須由醫生來做, 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 會導致臍帶纏在胎兒脖子上或發生胎兒早剝。 假如胎兒的臀、足已經伸入小骨盆, 倒轉困難, 或者在倒轉時胎心有變化, 就不能勉強。

問:孕媽在進行胎位糾正的同時, 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1. 校正胎位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不要自作主張,

Advertisiment
擅自延長動作的時間和次數不但對調整胎位沒有好處, 而且有可能會危害到胎兒和自己的健康。

2. 進行胎兒校正一段時間後, 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隨時觀察胎位的變化。

3. 超過34周的孕媽要慎用校正胎位的方法。

4. 在進行胎位校正的動作時, 一定要有家人陪伴在場, 以便出現不適或意外時有人幫忙。

5. 孕媽要保持舒暢的心情, 胎位不正並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 應該抱著積極的態度等待分娩。

問:胎位不正就需要剖腹產?

目前大多情況下:橫位應做選擇性剖腹產。

臀位分娩, 初產婦多作剖腹產;經產婦, 胎兒較小、骨盆夠大者, 可考慮陰☆禁☆道分娩。

孕婦堅持要陰☆禁☆道生產, 在足月時, 首先要評估骨盆腔與胎兒的大小以及胎位的狀況, 結合醫生建議,生產時也要密切觀察產程,若出現產程延長或胎兒窘迫的情形,就需要馬上施行剖腹生產或借助器械助產,以確保胎兒與母親的平安。

結合醫生建議,生產時也要密切觀察產程,若出現產程延長或胎兒窘迫的情形,就需要馬上施行剖腹生產或借助器械助產,以確保胎兒與母親的平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