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須知:訓練幼兒如廁標準

一、衡量幼兒學習上廁所 1、評估小孩能力

要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 必定要先從大小便意的控制, 接著是坐馬桶的習慣培養, 最後如成人般有自主意識的去洗手間, 這一段看似簡單的過程, 其實是需要一小段不短的時間訓練。

2、提高成功機率

首先當然是家長或者照顧者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愛心, 再搭配寶寶準備好的心理與生理條件, 這樣炫練下來會比較容易成功, 孩子抵抗學習及學習失敗的比例才會大幅減少。

3、切勿操之過急

假若父母強迫尚未符合訓練標準的小孩學習如廁, 可能會出現及大的反效果,

Advertisiment
例如:大哭大鬧拒絕坐馬桶, 或者可能在馬桶上坐了許久都沒有大小便意等等情形;此時就別再強求寶寶, 因為訓練已經變成一種壓力了。

訓練孩子如廁, 要視寶寶發展能力的情況而定。

4、有害無益的方式

過於求好心切的父母, 強逼尚未有充足條件或尚無意願的孩子學習如廁,

Advertisiment
累積一段時日後, 小孩甚至可能會有異于一般正常的行為出現, 例如:動不動就哭鬧、啃咬手指、講話結巴等等症狀, 這是因為寶寶心裡承受壓力造成。

二、訓練幼兒如廁的條件 1、適當學習年齡

雖然每個小孩的成長發育的情況快慢有所不同, 也沒有一定的規範時間準則, 但基本上大概是在一歲半至三歲左右能夠開始訓練。 此階段寶寶的肛門括約肌已經漸漸發展成熟, 而且認知可通過言語表達。

溫馨解說:括約肌慢慢發育成熟, 代表孩子已經可以辨識有無大小便意的感覺, 甚至能夠忍住有大小便意的舉動, 此階段就是所謂的肛門期。

2、觀察行為模式

透過觀察寶寶舉止及反應,

Advertisiment
能夠判斷是否為訓練的好時機。 一歲半到三歲之間的孩子, 多數的肌肉發展已經有相當的程度, 學習理解和模仿的能力也很好, 大腦認知情況也進入狀況, 此時訓練如廁應該成功機會較大。

溫馨解說:當寶寶能瞭解父母簡單的日常指令, 也喜愛模仿大人舉止, 或者對於成人上洗手間感到新奇等等情況, 就可以開始慢慢訓練寶寶上廁所了, 這些都是孩子長大的觀察指標喔!

3、言語表達能力

一歲半以上的孩子, 原則包上已經到了語言期的階段了, 年紀越大越是以言語當作與他人溝通的方式, 包含能夠理解一些簡單構句的話語或者是簡單組合的短句, 還有略為複雜的片語等等;若聽的懂指令, 爸媽訓練起來就較為輕鬆。

Advertisiment

溫馨提醒:通常男孩的言語表達能力較女孩慢, 如果父母估計的訓練時間有錯, 對於不善表情達意的孩子而言, 反而是種迫害, 所以要特別注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