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故事:皮球和掃把的8個故事

有一天, 兒子在院子裡玩球, 我也過來“湊熱鬧”。 我把他的紅色皮球不小心拋到了二樓屋簷上, 兒子“啊”了一聲。 我對他說, “球和咱們捉迷藏, 咱們找它去!”並順手拿了一個掃把, 帶兒子上到二樓, 打開窗戶, 用掃把將球從屋簷上戳了下去。 球掉到院子裡了, 我順手也把掃把從視窗扔了下去。

這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 我們回到院子裡後, 我隨口對兒子說:“掃把找到皮球後好開心, 跟著皮球就跳了下去。 ”

結果小傢伙若有所思, 說:“爸爸再講一遍。 ”

我把剛剛零碎的片段組合起來, 給兒子講成一個完整故事:“皮球和掃把是好朋友,

Advertisiment
它們玩捉迷藏, 皮球很調皮, 飛到樓上了, 掃把決定上樓找皮球……”

“我還要聽。 爸爸還要講皮球和掃把的故事。 ”兒子說。

“好的。 ”我說。 但我沒有重複剛才的故事。 而是將皮球和掃把的關係變了一下:“皮球和掃把是好朋友, 他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 但是掃把惹皮球生氣了, 皮球就飛走了, 掃把不願意失去朋友, 就上樓去找, 找到了皮球, 並追著向它道歉……”

“我還要聽。 ”兒子不依不饒, 他覺得有趣。

“皮球喜歡旅行, 因為旅行可以遇到很多新鮮的人、新鮮的事。 它和掃把認識之後, 繼續出發, 飛到樓上去了。 掃把說, 我也要去旅行,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但它不會飛, 就走樓梯去找皮球, 希望成為皮球的同伴……”

“我還要聽……”

就這樣, 同一個場景的皮球和掃把的故事,

Advertisiment
我一口氣講了7個不同版本。 而且, 一開始我只用講, 後來我們乾脆在院子裡表演起來——我們倆一個是皮球一個是掃把。 一個小時後, 我口乾舌燥, 我最怕再聽到兒子講四個字——我還要聽。

“我還要聽。 ”

我真的要暈了!

“可以, 但是這是今天講的最後一個故事。 ”我必須專制起來, 不能再讓兒子無限制地“糾纏下去”了。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 我絞盡腦汁, 連蹦帶跳, 很累, 但內心充盈, 非常享受這樣一個過程。

那個時候, 我還在媒體工作, 自由時間比較多。 選擇創業後, 陪孩子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事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之道, 真的成了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命題。 不過, 有了這次講“8個故事”的經歷, 我經常對自己說, 盡可能——哪怕見縫插針——多陪孩子,

Advertisiment
且像過去一樣, 一旦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 在不影響他自我思考玩樂的前提下, 多和他做一些富有創造力、引發開放性思考的互動和遊戲。

好媽媽很多, 好爸爸是稀缺品。 不過正是“如何陪伴孩子”是一門具有挑戰性的科學, 才顯得有趣。 它讓我們從哪怕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這麼不起眼的小事開始, 學習做父母。 這是孩子給我們的機會, 而非甩給我們的任務。

讓我們從用心陪伴孩子開始, 不斷提升自我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