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3.0時代

在過去的 10 多年裡,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Mar tin Seligman)為一向憂鬱的心理學帶來了一股輕鬆而幸福的空氣, 他將傳統心理學注重的“如何減輕人們的痛苦”引向另一條道路:專注于如何建立人們的幸福感, 並且讓幸福感持續下去。 馬丁·塞利格曼和他的積極心理學的貢獻, 或許並不在於開創了多麼了不起、多麼深奧的新理論, 而是在改變大眾思維的一種模式。

不知道積極心理學對於構建和諧、幸福人生將會帶來何種貢獻。 然而, 我們的確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這樣一種社會趨勢:跳出傳統意義上的工作與生活非此即彼模式,

Advertisiment
跳出男人與女人的分工模式, 追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美國著名人口學家、企業家馬蒂·迪特瓦(Maddy Dychtwald)認為, 今天的家庭生活正走到一個關鍵點, 即女性對工作更加滿意, 男性對家庭更加滿意, 但兩性其實都感受到壓力, 都在尋找新的更為平衡、美好的生活方式。 ——更多的職場媽媽開始跳出“工作 - 生活 - 養育”的蹺蹺板思維框架, 致力於三贏模式探索中, 追求精彩與豐富的體驗。 ——更多的爸爸開始學會劃雙槳。 他們努力工作, 同時享受育兒生活, 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與孩子(不是因為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的熱播)。 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接力棒開始傳遞到男人手中。 50 年代至今, 女性經歷了快速、前所未有的變化,

Advertisiment
這種改變已趨於緩和, 對男性而言, 卻是新的開始。 一項 20 個國家的綜合研究表明, 在 1965 年, 會做家務、照顧孩子、購物的男性, 占所有男性的五分之一, 到 2003 年已超過三分之一。 ——育兒、教育、照顧家人、工作和家庭平衡等, 將不再被視為單純的“女性議題”, 而是家庭議題, 同時, 也是影響每個人的經濟與社會議題。

育兒 3.0 的時代已來到? 我們能為你做些什麼呢?無疑是更多育兒生活方式的提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