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如何與家長、其他成人溝通

整整1個小時, 這些4歲小娃兒忙著創造符號, 自動在戶外用彩色筆與顏料畫畫, 在教室裡做拼貼畫, 他們邊做邊聊天。 因為拼貼畫具有探索性, 不大需要大人幫忙, 所以助教有時間用英文跟西班牙文寫下孩子們講的話。 由於他的主動配合, 教室跟走廊的牆壁貼滿了孩子的美術創作、活動照片, 以及他們的談話記錄。 孩子們跟爸媽一起在牆上找他們的名字, 聊聊他們做過的事, 欣賞牆上呈現孩子們的遊戲及語言的書面記錄和孩子們自己的作品。 老師傳遞給家長與其他訪客這樣一種直接的資訊:這些是這兒發生的重要事情,

Advertisiment
孩子們正通過他們的活動學習。

老師也預料到可能會遭受批評(“他們就只是在玩而已”), 應對之法是分析並貼出孩子在各個自由選擇區學習的內容。 在加州洛克林學區幼稚園任教的安妮.所羅門的做法就是這樣一個範例。

大部分的幼稚園和一些托兒所會要求老師在開會時與家長溝通觀察所得, 或是以書面的方式做報告。 喜橡園托兒中心的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筆記本, 由家長與校方保育者書寫, 並在雙方之間往返流通, 用來分享看顧物件成長的點滴。 喜橡園托兒所的老師與實習生每年要寫兩次述職報告, 描述他們在學校觀察到的孩子的體能、社會、情緒與認知的發展。

二街小學幼稚園以前用過成績單,

Advertisiment
教師得在上面評定每個孩子的進步令人滿意或不滿意。 近來老師們經過長達一年的通力合作, 製作出一個發展記錄圖表。 在該圖表上, 孩子的成長可依著自然的進步軌跡進行記錄, 不再有哪個階段被標示為不滿意。 家長們很高興, 老師也發現這個圖表很有用, 促使他們觀察孩子時更能抓住重點。 在圖表廣義分類——語文技能、算數技能、好奇心與創造力、體能發展、社交技巧、達成學校與教師期望的能力的範圍內, 老師可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朝向他所設立的優先發展目標前進:(1)表徵的能力;(2)建立關係的能力。 在表徵能力這個大項下, 他仔細觀察孩子的語言、扮演遊戲、用素材建構與創造、語文和算數能力的發展。
Advertisiment
在建立關係這個大項下, 他很注意孩子在溝通、合作、同情與解決衝突時所表現的關心別人的素質。 孩子若身為肯負責、肯深思熟慮的團體成員, 能表現出自信與創造力, 就已經準備好迎接未來的學校教育了。

在那些讓孩子上相同課程的教室裡, 學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傳達給家長的資訊也不一樣。 牆上的東西反映的是成人的期望, 而非孩子的活動:“我們正在學關於兔子(或秋天、或聖派翠客節)的內容, 而且我們的老師已經為我們靈巧地剪出形狀, 讓我們粘兔子耳朵(或是已經收集好圖片), 目的是要提醒我們記住她為我們選好的主題。 ”

因為史黛芬妮的老師尊重每個孩子創造自己表現方式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代課老師還會繼續覺得受挫。 但她不是惟一的一個。 許多幼教工作者喜歡剪出圖樣, 也喜愛逛街買節慶裝飾品。 這些是他們還是學校裡的孩子時, 他們的老師所做的事;現在, 輪到他們盡老師的本分了。 似乎牆上裝飾著那樣的東西才能跟其他的成人(包括家長在內)保證這兒真的有課程在進行。 為了幫助成人瞭解孩子們有自製展示品, 以及看到按照他們的意思呈現的模型的需求, 體貼的溝通是必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