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在家長群做微商,買還是不買?

如果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在朋友圈發代購的商品, 家長是買還是不買?孩子同學家長髮來各種評選連結要求投票, 面對拉票轟炸是理還是不理?隨著微信等網路形式的普及, 在傳統的“家校通”短信平臺之外, QQ群、微信群正在成為家校之間聯繫的新手段。 雖然“群”時代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 但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尷尬也讓不少家長感到招架不住。

老師做起微商家長陷入尷尬

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微商代購, 作為家長買還是不買?買多少合適?原以為加了老師微信後可以多一個交流通道,

Advertisiment
現在卻陷入這樣的尷尬處境, 這是倪女士事先沒有想到的。

倪女士的女兒秋季剛讀小學一年級, 和所有家有新生的家長一樣, 倪女士度過了一個忙亂又惶恐的時期, 渴望獲知一切和孩子學習有關的資訊。 為了和老師拉近距離, 原本不使用微信的倪女士特意註冊了一個帳號加了老師微信, 平時偶爾也會在老師朋友圈下麵點贊或者評論。 但是從上個月開始, 倪女士就有些尷尬起來, 原來老師有個親戚在韓國留學, 她利用這個機會在微信朋友圈裡做起了韓國代購, 中午和晚上會發佈商品資訊。 一開始倪女士並沒有在意, 但不久後倪女士發現有一些家長開始購買商品, 在詢問的過程中明顯和老師的互動多了起來,

Advertisiment
有的家長甚至一次購買上千的東西。 “老師代購的東西大多是年輕人使用的護膚品, 並不適合我, 買回來就是浪費, 不買的話又覺得不安, 畢竟其他家長都在買。 ”在這種糾結的心理下, 倪女士也買了幾次面膜和護膚品, 加起來價值500元, 然後轉送給家裡較年輕的親戚使用。 但看著那些“財大氣粗”的家長和老師在朋友圈裡的互動越來越緊密, 倪女士的心中總有說不出的滋味。

倪女士為老師的朋友圈苦惱, 而鮑女士則是為家長圈所困。 “幾乎每隔一天, 家長群裡就有人甩一個連結上來, 要其他家長投票, 朋友圈已經變成了投票圈。 ”鮑女士說, 這些投票大多是孩子參加的各種機構的評選, 有的是家長的親友參加的評選。

Advertisiment
剛開始她也能理解其他家長的心情, 有求必應。 後來發現投票越來越麻煩, 不僅要關注評選機構或者主辦方的公眾號才能投票, 有的還要截屏、分享在朋友圈, 最複雜的一次花了半小時才弄好。 “有一次一個家長為了給孩子拉票, 在群裡發了上千元紅包, 原本用來互相交流孩子教育的群完全變味了。 ”

家長吐槽被家校聯繫群綁架

以前老師佈置作業或者學校有什麼活動安排, 都會通過“家校通”發送短信給家長, 但隨著QQ群和微信群的興起, 有的通知開始轉到群裡發佈, 這讓不少家長感慨“手機要時刻抓在手上”。 而門類繁多的群也讓家長們疲于應付, 有的家長一個人甚至要加3、4個群。

“有天上午開會沒看手機,

Advertisiment
中午一打開彈出700多條對話, 翻看這些記錄都花了半個小。 ”方女士在一家省直機關工作, 平時單位對工作時間聊QQ和微信有著嚴格的規定。 孩子所在班級的群裡有45位家長和3個任課老師, 經常會在群裡說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 譬如點評最近哪個同學表現不佳, 或者上傳優秀作業範本讓家長們繼續幫助孩子進步, 每當這時群裡都是一片點贊聲, 或者誇老師盡職細緻的, 或者羡慕被表揚孩子的家長, 或者自我檢討輔導孩子不細緻的。 “我感覺每天大家都挖空心思在這個小空間裡向老師或其他家長秀自己, 有時看著好累, 比自己向領導彙報工作還累。 ”

群的種類繁多也讓家長們頭疼不已。 記者隨機採訪發現, 幾乎每位家長都加入了一個以上的群。

Advertisiment
方女士給記者展示了她參加的3個群資訊, 一個是孩子班級的QQ群, 在這個群裡班主任時常佈置各項任務, 這是每天必看且一條資訊都不能丟的;一個是班級家委會成員群, 由班主任和家委會成員組成, 用於商量班裡的各種活動;一個是家長“小團體”群, 就是幾個關係較好同學的家長組成的群, 平時會帶孩子出來小聚會, “不參加可能孩子在班上就沒有要好的小夥伴。 ”而她身邊的家長有的還加入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家長群, 群數量更多。 “確實有時會比較方便, 但更多的時候感覺是被群綁架了。 ”

家長老師交流不可太依賴群

“群”時代讓家長們叫苦不迭, 而帶給老師們的也不只是“便利”。

“我有一次在群裡說了兩位同學最近進步比較快, 讓家長回家多加鼓勵。結果隨後就有5個家長單獨在QQ上問我,是不是自己孩子退步了。”曹老師是省城一知名小學的班主任,她說自己現在已經很少在群裡說帶有個人感情☆禁☆色彩的話了,因為會引發各種不同的解讀。原本加入家長群是希望多瞭解家長的想法,同時溝通起來也方便,但後來發現幾十位家長,各有各的性情,有時一句無心的話就會引發各種聯想,個別家長甚至反應很是激烈,現在她只在群裡佈置作業或者發佈一些活動資訊,需要交流時她還是會選擇電話或者面談。

而她的同事孫老師則一開始就拒絕添加任何家長為好友,理由是耽誤工作。“我建議家長們如果有問題直接給我電話或者來辦公室找我,不要在網上交流。”孫老師認為,面對面交流幾分鐘就能說明白的事情,在網上可能花幾十分鐘也不一定說得清楚。自己一個人面對幾十位家長,如果花太多精力在網上,肯定會影響教學。“一開始有的家長不理解,覺得我傲慢,後來發現我對大家都一視同仁,也漸漸認可了電話交流。”

採訪中,一些學校負責人和教育部門人士表示,資訊化時代“群”是一種交流方式,但是家長和老師都不可過於依賴這一方式,家訪、電話交流、約談家長依然應該是學校和家長之間交流的主管道。

讓家長回家多加鼓勵。結果隨後就有5個家長單獨在QQ上問我,是不是自己孩子退步了。”曹老師是省城一知名小學的班主任,她說自己現在已經很少在群裡說帶有個人感情☆禁☆色彩的話了,因為會引發各種不同的解讀。原本加入家長群是希望多瞭解家長的想法,同時溝通起來也方便,但後來發現幾十位家長,各有各的性情,有時一句無心的話就會引發各種聯想,個別家長甚至反應很是激烈,現在她只在群裡佈置作業或者發佈一些活動資訊,需要交流時她還是會選擇電話或者面談。

而她的同事孫老師則一開始就拒絕添加任何家長為好友,理由是耽誤工作。“我建議家長們如果有問題直接給我電話或者來辦公室找我,不要在網上交流。”孫老師認為,面對面交流幾分鐘就能說明白的事情,在網上可能花幾十分鐘也不一定說得清楚。自己一個人面對幾十位家長,如果花太多精力在網上,肯定會影響教學。“一開始有的家長不理解,覺得我傲慢,後來發現我對大家都一視同仁,也漸漸認可了電話交流。”

採訪中,一些學校負責人和教育部門人士表示,資訊化時代“群”是一種交流方式,但是家長和老師都不可過於依賴這一方式,家訪、電話交流、約談家長依然應該是學校和家長之間交流的主管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