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貌與健康的“殺手”,如何正確辨別胎記 & 血管瘤?

大部分的胎記都沒有什麼危害, 只是因發生位置不同, 可能會影響美觀。 像電視裡常演的那樣, “眼角下一朵梅花狀的粉色胎記”、“右肩處一個蝴蝶狀紅色胎記“等等。

但並不是所有的胎記都是紅粉色的, 大白媽媽就見過純黑色的, 還有長在寶寶屁股上的青藍色胎記。

胎記是一種色素性沉著, 表現為皮膚顏色異常;

血管瘤是一種血管病變, 表現為血管畸形或血管增生。

發病機制:血管瘤是先天性的血管疾病, 常于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生。 胚胎時期, 基因段出現小範圍錯構, 使血管組織分化異常;或者胚胎組織受到機械性損傷,

Advertisiment
造成局部組織出血, 造血幹細胞分佈到其他胚胎特性細胞中, 其中一部分分化為血管樣組織, 成為血管瘤。

血管瘤的危害:其危害很大, 具體取決於其生長部位、大小和組織成分, 如生長在喉嚨部位, 容易因進食導致破潰, 從而危害生命;面積較大的血管瘤發生破潰後不愈感染, 引起周圍組織壞死等。

新生兒血管瘤由於外觀上和胎記十分相似, 且起初大多數血管瘤都不算大, 特徵不明顯, 所以很容易被家長忽略, 或被誤認為是胎記, 而延誤了治療。

血管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位置, 當媽媽看到寶寶身上出現紅色的斑點時, 需要引起注意, 應懷疑是否為血管瘤。

有什麼方法可以分辨血管瘤和胎記呢?

形狀

Advertisiment

血管瘤的邊緣一般毫無規則, 如海綿狀、蚯蚓狀等, 有些血管瘤會高於皮膚表面, 而有些血管瘤還會隨著心跳搏動, 這些都是血管瘤的症狀。

持久

身上發現可疑小紅點, 且長期不消退, 則是血管瘤的可能性較大。 尤其是在夏天, 蚊蟲氾濫, 常會被誤認為是蚊蟲叮咬的包。 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 蚊子包會逐漸變淡消退, 而血管瘤卻不會, 且有可能越長越大。

按壓

按壓法是最常用的區分血管瘤和胎記的方法。

血管瘤的顏色大多為鮮紅或暗紅色, 用手按壓後會褪色成和周圍皮膚相近, 放開後, 顏色會迅速恢復為原色和原大小。 而胎記的顏色則在按壓之後不會變色。

這個方法很直觀, 是判斷血管瘤比較準確的一種方法,

Advertisiment
若是出現變色這種情況, 可帶寶寶到醫院檢查, 以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 並有真假之分, 有文獻顯示, 80%的血管瘤在1歲左右生長停滯, 進入穩定期, 並逐漸消退。 但臨床實踐中卻發現, 大部分毛細血管瘤在寶寶1歲後並未停止生長或消退, 具體原因還未知。

由於目前不能明確的分辨哪些血管瘤會隨著寶寶生長消退, 哪些不會, 所以建議, 一旦發現紅色胎記, 還是要儘早就診, 在專業醫生的密切觀察和指導下, 選擇治療方法。 以防一味的等待自行消退, 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造成畸形、潰瘍出血、毀容等嚴重後果。

另外, 有20%左右的血管瘤稱為難治性血管瘤。 這些血管瘤多發於身體關鍵部位,

Advertisiment
如眼睛、臉頰、口唇、會陰等, 或者因血管瘤生長速度較快、面積巨大, 影響到身體正常機能, 從而危及生命。

有些血管瘤, 在隨著寶寶生長過程中, 除了面積會越來越大外, 還可發現, 在其創面上有黑毛滋生, 此時怕是血管瘤發生了癌變, 到了這個地步, 治療就更加棘手了, 所以儘早治療極為關鍵。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很多, 有外科切除、核素治療、鐳射治療、硬化劑注射、冷凍外科等等, 具體療法需根據血管瘤的類型、位置、深淺及寶寶年齡決定。

無論是哪種治療方法, 最後都可能留下斑疤或是色素沉澱等, 所以在創口恢復期間, 要正確護理寶寶的皮膚, 減少黑色素攝入, 謹遵醫囑。

哪些胎記不用怕

NO.1 腰臀部或背部大片青記不用怕。

這種青記一般表面平坦,

Advertisiment
顏色藍灰色, 看上去像受到了傷害, 其實這屬於胎記的一種, 叫蒙古斑。

這種胎記大多會在寶寶6歲前完全消退。 若是到了青春期仍未消退, 則很遺憾, 寶寶可能“中槍”了, 恰好碰上了永久性胎記, 但其對身體並沒有傷害。

NO.2 直徑較小的黑色胎記不用怕

這種胎記剛出生時一般是褐色, 隨著寶寶長大, 顏色會逐漸變成黑色, 大小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 這是一種先天性痣, 平時需要注意觀察痣大小、形狀是否有變化, 直徑小、形狀比較規律的, 不用擔心, 其並無害。

於是大白媽媽要說“但是”了:

在先天性痣當中, 若發現有痣的大小發展成為直徑在20cm以上, 或者形狀不對稱, 表面可能是平坦的, 也可能有凸起, 甚至還有可能表面長出毛髮。 這些情況則要注意了,此痣可能已經發展成為黑色素瘤了,需要儘早帶寶寶去醫院接受檢查。

再者,如果痣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不對稱)、同一顆痣上有多種顏色、面積大於一塊橡皮擦那麼大,也建議寶媽帶孩子進行相應的檢查。

NO.3 少數淺褐色胎記不用怕

這種胎記形狀可能是橢圓形,也可能是不規則的形狀,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屬於永久性的,其大小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通常不需要治療。

但是,如果數量較多,在6處以上,或者生長速度很快,那麼就需要趕快就診,警惕神經纖維瘤遺傳性疾病的發生。

哪些胎記需就醫

NO.1 紅色/暗紅色胎記需留意

這種胎記多數是血管瘤,長在要害部位會引起其他疾病,如長在眼瞼部位引起青光眼;長在喉嚨會引起呼吸困難。而且血管瘤有大出血和發生感染的可能,比較危險。

如果發現寶寶有多個血管瘤,那麼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因為很可能在身體內部器官上,也存在類似的血管瘤。

NO.2 白色胎記需要就醫

形狀有的是樹葉狀,有的則不規則。常見於胸、腹、背部及下肢的前外側,不痛不癢,也不脫屑,沒有滲出。在陽光下比較容易被發現。

白色胎記並不常見,但若出現,往往會伴隨一些疾病的伴隨,如癲癇、智力障礙等。

NO.3 葡萄酒色胎記需要謹慎

葡萄酒色斑是毛細血管畸形,常出現在臉上或者四肢等任何部位,顏色為酒紅色,可能會褪色,但不會消失,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變大,大多數不構成傷害。

但如果葡萄酒色斑發生在上眼瞼或者額頭的部位,可能與大腦畸形有關,便需要謹慎了。

這些情況則要注意了,此痣可能已經發展成為黑色素瘤了,需要儘早帶寶寶去醫院接受檢查。

再者,如果痣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不對稱)、同一顆痣上有多種顏色、面積大於一塊橡皮擦那麼大,也建議寶媽帶孩子進行相應的檢查。

NO.3 少數淺褐色胎記不用怕

這種胎記形狀可能是橢圓形,也可能是不規則的形狀,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屬於永久性的,其大小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通常不需要治療。

但是,如果數量較多,在6處以上,或者生長速度很快,那麼就需要趕快就診,警惕神經纖維瘤遺傳性疾病的發生。

哪些胎記需就醫

NO.1 紅色/暗紅色胎記需留意

這種胎記多數是血管瘤,長在要害部位會引起其他疾病,如長在眼瞼部位引起青光眼;長在喉嚨會引起呼吸困難。而且血管瘤有大出血和發生感染的可能,比較危險。

如果發現寶寶有多個血管瘤,那麼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因為很可能在身體內部器官上,也存在類似的血管瘤。

NO.2 白色胎記需要就醫

形狀有的是樹葉狀,有的則不規則。常見於胸、腹、背部及下肢的前外側,不痛不癢,也不脫屑,沒有滲出。在陽光下比較容易被發現。

白色胎記並不常見,但若出現,往往會伴隨一些疾病的伴隨,如癲癇、智力障礙等。

NO.3 葡萄酒色胎記需要謹慎

葡萄酒色斑是毛細血管畸形,常出現在臉上或者四肢等任何部位,顏色為酒紅色,可能會褪色,但不會消失,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變大,大多數不構成傷害。

但如果葡萄酒色斑發生在上眼瞼或者額頭的部位,可能與大腦畸形有關,便需要謹慎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