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計時隔離犯錯的孩子

前年, 我在美國一所幼稚園考察, 認識了一個叫小約翰的男孩。 他很熱心, 曾主動地向我及一些新到的孩子講解、示範各種玩具的玩法, 而且有問必答。 第二天, 我發現他一個人坐在教室外面, 樣子很孤獨。 我問:“你怎麼一個人呆在這裡?”小約翰低下了頭:“我在計時隔離(Time-Out)。 ”他受罰了, 這是因為大家午休時, 他還在滔滔不絕地講故事。 事後很久, 我還記得他那傷心又嚴肅的樣子。

“Time-Out”是英語中的一個詞彙, 本來用於體育比賽中, 表示“暫停”。 然而, 在許多美國家庭裡, 這已經成了父母用來“懲罰”犯錯孩子的方法, 翻譯成漢語就是“計時隔離”,

Advertisiment
類似於我們所說的“關禁閉”。

在美國, 不管在幼稚園還是家裡, “計時隔離”對孩子都非常有威懾力。 當然, 這與美國的社會文化環境有很大關係。 美國法律規定, 孩子必須隨時有成人陪伴或看護, 幼稚園還明文規定:老師的職責包括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 不能憑老師的意願隨便遏制孩子的要求。 在這樣的環境中, 孩子很少會感到被冷落或孤立無援。 所以, 一旦被隔離, 被冷落, 就自然會對孩子產生一種強大的威懾力。

“計時隔離”還使孩子感到自己與別的孩子有差別了。 孩子對這一點其實非常敏感。 有一次, 我與一位美國母親及她的兩個孩子驅車外出。 一開始, 母親只忙著和6歲的大孩子交談。 一會兒, 3歲的小孩子就開始在座位上故意發出響聲,

Advertisiment
甚至還用腳尖踢前面的東西。 母親明白了, 對我笑著說:“他不高興呢。 ”然後, 她立即向小兒子道歉, 並且馬上改變談話題目, 兩個孩子很快都開心起來。 我想, “計時隔離”之所以這樣奏效, 是因為這種做法與孩子平時所受到的待遇有著極大的反差, 所以才能在心理上給他以極大的震動。

犯錯的孩子與別的孩子分開, 可以讓他自己反思自己的行為, 而且又不會再去影響別的孩子。 在我離開美國之前的那個星期, 我應約到小約翰的幼稚園開會。 吃過午餐, 見到了正打算午休的小約翰。 我向他打了聲招呼, 小傢伙熱情地跑了過來。 我故意問:“親愛的約翰, 今天不和小朋友聊天了?”他急忙向我搖搖手:“午休了,

Advertisiment
說話會影響別的小朋友睡覺!這是不對的!”逗得我哈哈大笑。

看來, “計時隔離”真成了許多美國父母、教師制勝犯錯孩子的不二法寶。 當然, 有一點是要注意的:這種“計時”有時間限定, 是“暫時”的, 時間過長, 就可能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文/ 鄭 濱 圖/林 怡 責任編輯:蓉 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