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美國父母:從襁褓期開始的尊重

美國家庭教育給人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從小就尊重孩子, 重視給孩子個人自主權, 讓孩子學會在社會允許的條件下自己做決定, 獨立地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孩子從嬰兒襁褓時期就跟媽媽分床睡覺, 兩三歲的幼兒就住自己的房間了。 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 其他生活上的事, 游玩、學習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選擇。 比如, 從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學習用品的地方, 自己收拾房間, 整理, 布置屬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 父母決不替孩子做什么事, 最多從旁提醒、參謀。 他在加州兩年來, 從未見到過父母訓斥和打罵孩子的現象,

Advertisiment
更多的卻是經常見到父母對孩子說:“謝謝”“對不起”“請原諒”“這樣好嗎”等等, 用商量的口吻對話。 美國孩子在家里的確是小主人, 不但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 還參與家庭大事的決策。 比如購買什么樣的汽車、家電、電腦, 怎樣布置房間, 怎樣利用和美化庭院等, 父母都傾聽孩子的意見。 許多孩子都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 如收拾院子、種植花草樹木、擦洗汽車、自行車、做室內外衛生、購買東西等。 鄰居家10歲的孩子, 每周幾次去洗衣店送取衣物, 這是他固定的“崗位”。 還有一家女孩子房間總是凌亂, 媽媽就跟孩子訂了個“協議”:每到周末各自徹底打掃自已的房間, 晚飯前完成;平時每天臨睡前要把各種物品整理好,
Advertisiment
養成隨拿隨放、注重環境整潔的好習慣。 媽媽也就按“協議”不再嘮叨不休。

對于孩子的游玩和興趣活動, 父母從不強制孩子去做什么, 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讓孩子獨立地支配自己的課余時間。 選擇學練什么樂器和其它興趣技能, 父母總是給予支持、鼓勵和指導, 或幫助請家庭輔導教師, 或支持孩子去上個什么技能培訓班。

美國父母大都對孩子的學習不施加壓力。 他們的觀點是:喜歡學的孩子自然會努力學, 為什么要強制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強拗著去做, 會傷害孩子的感情與個性。 人的興趣、愛好和才能本來就各不相同, 孩子適合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生的路讓孩子自己去走。

Advertisiment
成功的家庭教育, 應是父母舍得拿出時間跟孩子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對話、交流, 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肯定, 讓孩子在尊重和鼓勵中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