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幼稚園開家長會有何不同?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個性的發展和隱私的保護, 更想從別人或老師口中聽到孩子的優點。 美國幼稚園家長會讓媽媽的願望得到了實現。 讓我們看看美國幼稚園是如何開家長會的, 能給媽媽什麼啟示。  

兒子多多的幼稚園每年有兩次家長會,兩年裡我對美國式的家長會有了四次體驗,相比以前自己上學時開家長會的記憶,實在是大不相同, 也讓我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啟發。

特點一:一對一的形式

幼稚園每次開家長會之前都會列印出一份時間表,每個家長可以自選一個時間段,20分鐘的長度。

Advertisiment
在時間上也考慮到了要上班的家長們, 特意把時間提前或者推後, 想得很周到。 家長會的氣氛也很寬鬆, 在教室裡, 坐在小朋友坐的小椅子上, 用一種聊天的方式, 圍繞孩子在學習、社交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交流,更有針對性,更尊重個體,更保護孩子的隱私。

特點二:以鼓勵為主

很多家長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都會有點懷疑地問:“老師說的是我家孩子嗎?”可能孩子在幼稚園的表現和在家中的表現大不相同。 這一方面說明孩子在家裡學校表現的兩面性,也說明了老師會花更多的精力去發現孩子們的優點、潛能和可愛之處。 老師寫評語的時候也會充分掘孩子的優點, 然後用婉轉的語言把缺點轉化成建設性的意見。

Advertisiment
鼓勵教育一方面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起到強化作用, 另一方面也讓家長有所反思, 要多發掘孩子的優點, 多用讚賞的眼光看孩子, 不要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不足上。

特點三:不做橫向比較

美國幼稚園更注重孩子自身的縱向發展,從來不在孩子之間做橫向比較。 因為西方的教育理念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其特長, 不能說誰比誰更好或更差。 就象那句話說的“每個人都是一顆星星, 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放射出光芒”。

特點四:更關注孩子社交方面的成長

美國的幼稚園, 更關注孩子的生活社交能力, 所以在家長會上交流的主題往往也圍繞著這方面的話題。 比如孩子是不是願意結交朋友, 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

Advertisiment
在社交能力方面的發展是不是符合年齡等等。 生活社交能力的發展狀況也會成為孩子升班的考量因素之一, 特別是到了孩子要升學期班的年齡, 社交發展能力是個很重要的評估因素。

特點五:會前準備具體又充分

幼稚園對家長會做了充分細緻的準備。 首先是在家長會之前發下了進度表, 讓家長對孩子在各項學習上的進度有具體的瞭解。 此外,他們幼稚園還要求家長填寫一份表格,主要從家長的角度瞭解家長感覺孩子這半年來有那些進步,有什麼憂慮的地方,在家長會上重點想瞭解什麼情況,然後上交給孩子的主任老師。 這樣的家長會更能有效利用時間,更加有針對性。

孩子的進度表(Progress Report), 很大一張,

Advertisiment
從三歲開始一直跟隨他們。 表格中把孩子的成長分為兩大類, 基本生活的社交能力(Practical life-social skills)和認知能力的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 每個大項都包括了很多小項。 生活社交能力包括了能否集中精力, 協調能力,自我照顧和獨立能力, 秩序條理,禮貌, 愛護環境, 紀律和行為舉止。 認知能力不僅僅局限于數學和英文, 還包括了感知能力(顏色, 形狀等等), 數學(包括數字, 錢的概念, 畫圖, 測量), 更廣義上的英文(字母, 發音, 讀寫, 口語), 地理和社會科學(包括所住的州, 城市, 在地球儀上分辨陸地和水域, 七大州, 知道家人的名字, 學校的名字等等), 生物科學(植物的各個部分, 動物和他們的生活環境等等), 生理知識(人體的各個器官), 物理, 環境科學(包括天氣, 四季等), 創造能力(使用工具,
Advertisiment
畫畫等等), 音樂, 和玩沙玩水。 美國教育中全面發展的理念在這張表格裡表露無疑。

每次開家長會前,老師都會更新這張表,已經熟練掌握的畫X,正在消化實踐的畫Y,剛開始引入的畫斜線。 每六個月老師總結性的評語也在這張表上。  

小編覺得這些我們都可以借鑒, 這些是非常好瞭解孩子學習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