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幼兒的素質教育

美國家長不是靠說教, 抽象地教孩子要自信、自愛、自強, 而是把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既作為營養大餐, 又作為獨具特色的小零食, 隨時隨地、毫不吝嗇地送給他們。

1 美國人碰了面, 遇到家長帶著孩子, 一般是先與孩子打招呼, 而且, 特別講究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

2 大人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 而且還常常蹲下來同孩子對話, 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 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覺。

3 如果孩子畫兔子畫成了老鼠, 便誇他有想像力, 讓他享受成功, 而不是失敗、沮喪。

4 美國人反對人前教子。 如果你當著別人的面斥責自己的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

Advertisiment
會被人看做是沒教養, 是父母的“犯罪”。

5 如果帶孩子外出做客, 主人若拿食物或玩具給孩子, 家長忌諱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類的話, 也不會在孩子想要或想吃時呵斥他, 而是尊重孩子選擇的權力、自主的權力。

6 孩子如果做錯了事, 家長也不會橫加訓斥, 只能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做出引導和說明。

自我價值感

培養寶寶遇到難題自己思考、自己判斷並力求自己解決的行為方式。 例如同年人發生爭執時, 家長不會做“裁判”一樣評判是非, 而是鼓勵孩子們想辦法和好如初。

挫折承受能力

家長支持並鼓勵孩子參加“棒球賽”、“小鐵人三項賽”等活動, 激發他們與強者抗衡的勇氣和信心。 即使家長明白自己的孩子拿不到名次,

Advertisiment
他們認為膽略和頑強並不總來源於勝利, “心態決定一切”。 培養孩子自強不息的意識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最重要的, 鍛煉孩子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是最重要的。

人際交往能力

在美國家庭中, 家長們經常傾聽孩子的建議, 讓孩子在家庭決策中起一定作用;但不能胡來, 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要負一定責任。 著名的華盛頓砍蘋果樹故事, 華盛頓先生對孩子說:“失去了一棵樹, 我當然很難過, 但我同時也很高興, 因為你鼓足勇氣向我說了實話。 我寧願要一個勇敢誠實的孩子, 也不願擁有一個種滿枝葉繁茂櫻桃樹的果園。 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兒子”。 在人際交往中的真誠就這樣潛移默化地印入孩子心中。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