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良好親子關係的七大攻略

一、親子關係定義:

孩子與父母親的關係是狹義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乃一個人一生中最早經驗到的關係, 也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 假如這層關係發展良好, 它將成為孩子一生中一連串和他人良好關係的基礎。

二、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基本態度、行為模式、人格結構, 在嬰兒期的親子互動過程中早已奠定基礎, 再經其後的兒童期、青年期等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 逐漸形成個人的獨特人格。 親子關係直接影響子女的生理健康、態度行為、價值觀念及未來成就。

三、親子關係的影響力:

Advertisiment

1、對語言發展之影響(語言的發展更多收益于母親)

2、對人格形成之影響(家庭失和協造成幼兒口吃、緊張、易怒, 長大後有神經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3、對社會人際關係之影響(良好親子關係中感受到被愛、被需要、被欣賞、被接受, 奠定了孩子與他人之間良好的適應基礎, 家庭冷淡、無愛的孩子長大後不易相信別人, 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四、親子關係發展分期:

1、 生理共生期(自懷胎到嬰兒出生三個月)只滿足基本需求, 對人無差別反應。 運用信號行為維持與照顧者的親近關係

2、 萌芽時期(自3個月~6個月)有選擇的社會反應行為。 對人物進行定位和表現信號行為。 對母親或代理母親職責的人表現出自發性的喜悅情緒和與眾不同的依附。

Advertisiment

3、 穩定時期(6個月~8個月)開始對一個或幾個人的固定信號作出反應, 對始終照顧自己撫育照料的父母親明顯的表現與眾不同的依附行為。 A反應集中熟悉的特定物件。 B尋求與依俯對象的身體親近。

4、 進展時期

a、 嬰兒後期的親子關係(8個月~1歲):懂得否定, 例:推開奶瓶表示不要, 此時期表現為主動、積極、親密的親子關係

b、幼兒期的親子關係(1歲~6歲):3歲是關鍵期, 表現出分離焦慮, 依附母親。

c、兒童期的親子關係(6歲~12歲):不再以父母給予為主, 接受社會環境。

d、青年期的親子關係(12歲~20歲):重新省悟親子關係之依附結構, 改變依附表徵, 是能擴展愛他人能力的最佳階段。 #p#副標題#e#

五、維持良好親子關係的方法:

1、教養態度:權威專制型、自由放任型、民主權威型

Advertisiment

2、學會溝通方法

3、掌握獎懲策略

六、親子溝通的方法:

1、 類型:權威式親子溝通溺愛式親子溝通和諧式親子溝通:說服、資訊提供、談心(宣洩作用)、談天(常用)

2、親子溝通需以愛為基礎

3、如何營造親子關係

(1)提供舒適的外在條件良好溝的環境

(2)提供能促進、培養和保持子女情緒平衡所需通的建議:

(3)幫助孩子發展正確的自我觀念和健全的自尊

(4)示範並教導孩子做決定、選擇、評判和解決問題的方

(5)以言教和身教引導兒童的道德發展

(6)當孩子學著克服生活中的情緒難關時, 給與絕對的支持

(7)協助孩子的群體適應、人際關係

(8)幫助孩子表達他內在的創造力, 讓他的潛能儘量發揮

七、 正確經營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