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寶寶做飯食物營養逃跑各條路線大公開

每天, 媽媽總是關心如何豐富寶寶的餐桌, 讓寶寶獲得足夠的營養長得壯壯的。 可是在我們準備和烹製這些食物的過程中, 食物營養會因為各自特性的不同而大量流失。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一下食物營養究竟是通過哪些路線逃跑的。

冰箱

平時工作很忙的上班族媽媽, 總習慣在雙休日買好一大堆菜放在冰廂裡, 供一家大小吃上一個星期。 這下你就錯了!殊不知蔬菜在冰廂貯藏得越久, 其中的營養就跑得越快、越多。

垃圾筒

不少媽媽們買菜時千挑萬選, 摘菜時又是一番嚴密篩選。 買時一大堆,

Advertisiment
炒的時候只有一小撮。 其實, 很多蔬菜不僅根、莖能吃, 葉、皮中也含有不少營養, 所以當你將其餘部分統統“送”給垃圾筒時, 食物營養也被你送走了。

水漕

對於食物衛生, 媽媽們當然是最關注的, 總是覺得米、菜如果不多洗兩遍就很難去除附著在上面的寄生蟲卵、泥沙等髒東西, 更何況還有看不見的可怕細菌呢。 媽媽們的想法固然沒錯, 可是如果清洗時不注意方法, 食物營養也隨著食物上的髒東西一起和你說“再見”了。

反逃跑策略, 營養鎖住百分百

新鮮蔬菜新鮮買

這是反逃跑策略第一條。 對於一些時令蔬菜建議媽媽們最好少量經常地購買, 而不是一次買上一大堆扔在冰廂裡, 隔上三五再吃。 如果當天的綠葉蔬菜實在吃不掉,

Advertisiment
可以洗淨後, 在水中浸泡幾分鐘, 用保險袋裝好存入冰箱。 相比較一般蔬菜, 有機蔬菜(比如青椒、番茄等)的營養跑得就沒那麼快, 可以保存得稍久些。

變廢為寶營養逃不了

將營養“送給”垃圾筒實在有些可惜, 一些不該丟掉的“寶”還是要留下來。 比如芹菜, 通常我們習慣只吃莖而將葉子扔掉, 而事實上芹菜葉子中所含的胡蘿蔔素遠遠高出莖當中的含量, 我們完全可以將葉子留下當做配菜來使用。

合理清洗鎖住營養

食物當然都要有清洗的過程, 如何清洗呢?這裡面的學問可就大了。 一般說來食物清洗的次數越多, 浸泡時間越長, 營養就跑得越多。 特別是一些瓜果蔬菜當中所含的水溶性維生素, 它們一遇到水就跑得飛快。

Advertisiment

要防止食物營養大逃亡, 媽媽們首先要記住的是蔬菜瓜果最好用流水沖洗, 不宜浸泡, 洗的次數也不宜多;其次千萬別認為先切後洗會更乾淨, 事實上切了再洗不僅更容易讓水溶性維生素逃到水裡, 而且其他的營養物質也會因為長時間與空氣接觸而自然流失。

科學烹調美味加營養

蔬菜

烹製蔬菜的訣竅只有四個字“大火快炒”, 因為蔬菜當中的維生素C、B1最怕熱、怕煮, 煮的時候越長, 它們流失就越多, 就算要做蔬菜湯也要等水開後, 再將菜下鍋, 儘量減少蔬菜在水中煮的時間。

肉類食物

不同的烹製方法對肉類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的影響是不同的。 紅燒和清燉會使肉類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溶于湯汁內;而蒸和煮則容易使其中的蛋白質和糖類發生水解作用,

Advertisiment
所以在食用這些方式烹製的食物時最好連湯帶汁一起吃掉;而相比較前幾種方法, 炒肉片當中的營養是損失最少。

雞蛋

煮、炒雞蛋營養保留最多, 油煎雞蛋營養損耗最大。

麵食

麵食的烹製方法有很多, 其中以蒸和烙的方法比較好, 而撈、煮則會使麵食當中的營養跑到湯裡去, 所以吃餃子和撈面最好連湯也一起喝掉原因就在這裡。 油炸麵食如油條、油餅等因為油溫過高其中的維生素破壞怠盡。

食物營養雖然很狡猾, 可是如果媽媽們注意廚房中的科學, 就會讓它們乖乖地上餐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