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給寶寶做個觸覺障礙測試

其實小寶寶與大人的腦細胞一樣多, 但細胞與細胞間的網路線還沒有連結, 需要父母説明小朋友去開發, 所以要經由不斷的觸摸、經驗, 配合其它感官的刺激, 不斷連結才會知道。 家長如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 在環境上也要儘量以實際的東西啟發他, 有些觸覺障礙的小朋友更需要父母的引導。
25種簡易觸覺障礙評估法
所謂觸覺障礙的寶寶, 是處理觸覺時調節的不夠好, 或許是遲鈍、也或許是太敏感, 以下25種情況, 如果你家的寶寶有多項符合的話, 可能就是觸覺有障礙了, 輕微的話, 父母可以從遊戲或日常生活中引導他,

Advertisiment
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就要和職能治療師談談了, 做個簡易的評估, 就能讓您知道你與寶寶間的互動有沒有問題。
1.時常感覺腹痛─嚴重, 反復性。
2.易怒─容易哭鬧, 不容易安撫。
3.重力不安全感─不愛動, 或者不喜歡被以直立或水準方式抱。
4.觸覺防禦─不喜歡被觸碰。
5.口腔防禦。
6.吸損或餵食困難-狠狠的喝了幾口奶, 就拒絕再喝了。
7.反復性腸胃消化障礙。
8.睡眠障礙。
9.不容易安撫或轉移情緒。
10.對聲音、味道、氣味、光線或顏色容易敏感。
12.逃避目光接觸。
13.缺乏探索性行為。
14.注意力缺失。
15.僵化或固定化的行為。
16.起床後的刷牙、穿衣等晨間活動有困難或掙扎。
17.攻擊性。
18.固執或墨守成規。
19.好動或過度興奮。
20.過度謹慎。
21.不喜歡穿鞋或穿衣。
Advertisiment

22.遊戲或日常生活會堅持不尋常的互動模式或策略。
23.自我刺激、自我傷害。
24.過度尋求本體覺刺激─偏愛追、趕、跑、跳、碰等活動。
25.過度反應─時常出現逃避、戰鬥或是嚇呆的行為。
專家認為, 提供孩子安全的探索環境, 只要確定遊戲的環境及物品是安全的, 可培養孩子主動的個性, 不過要注意給予的東西不能太小, 例如彈珠;也不要是繩子、塑膠袋等, 以免發生危險。 各個階段有適合的遊戲及發展, 在提供孩子遊戲之前, 要先知道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 然後再從旁引導。
觸覺認知發展進程
0~6個月
視線隨著物體移動, 別人靠近時顯得有興趣, 自己會主動拿搖鈴。
7~12個月
伸手拿玩具, 可以同時拿兩樣玩具, 找眼前被蓋住的玩具。
13~18個月(1歲~1歲半)
知道“不可以”,
Advertisiment
“Bye Bye”, 指認書本的圖片, 知道什麼可以吃, 會疊二塊積木, 試疊三~四塊積木, 找藏在杯內的玩具, 翻抽屜。
18~24個月(1歲半~2歲)
認得鏡中的自己, 疊四~五塊積木, 認得身體各部分, 會用倒出的方式取得裝在瓶內的小顆粒, 疊五塊積木。
24~30個月(2歲~2歲半)
懂得使用三種東西的用途, 玩伴家家酒, 疊九塊積木, 會正放形狀板。
30~36個月(2歲半~3歲)
幫忙收拾玩具, 記得簡單的童話, 疊“品”狀積木, 疊十塊積木, 畫圖, 會倒放形狀板。
36~42個月(3歲~3歲半)
疊兩層有變化的積木圖形, 如“品”。
4歲
畫圓圈, 依照顏色、形狀配對。
5歲
認得五個顏色, 認得三角形、圓形、四方形, 可以照著畫圓形、四方形、十字交叉線條, 可完成兩個指令, 數到四, 會用身體當參考點, 分左右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