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

數天前, 一名高三女生從30多層高的樓上跳下, 用花季生命結束了母親無休止關于她學習成績的抱怨。 據知情人說, 這位女生的母親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一向苛刻, 孩子成績一下降, 她就特別煩躁, 特別痛苦, 不停地給孩子的老師打電話, 不停地在孩子面前嘮叨, 對孩子表現出巨大的失望。 最后一次因為數學考試成績不理想, 母親絕望的口氣使孩子下定決心走上了不歸路。 孩子走時, 身上的內衣臟得不像樣子, 似乎很多天都沒有換過。

我想起在美國看到的一幕。 盡管我并不認為美國的家庭教育完美,

Advertisiment
但這一幕卻讓我難忘。 在一個社區舉行的游泳比賽上, 小選手們都在奮力地游著, 家長們拚命呼喊加油。 當最后一名到終點時, 小家伙的父母和叔叔都沖上去抱住孩子, 夸他“好樣的!”“真棒!”“我為你驕傲!”小家伙也很激動, 不停地說著:“謝謝!”仿佛這是一個冠軍獲得者。

當然, 一個社區的游泳比賽不能和我們高考的重要性相比, 但我認為美國家長對孩子的心態值得借鑒:孩子, 你參與了, 努力了, 我們就肯定你, 贊賞你!這次失敗, 也許下次就會成功!這種積極鼓勵的心態不僅表現在對這樣的業余比賽上, 而且表現在對孩子成長的一切方面。

我們很多家長缺少的正是這樣的心態, 一方面我們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愛和鼓勵,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我們又急于求成, 太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為自己爭光添彩了。 當孩子還呀呀學語, 就忙著教孩子認字, 剛兩三歲就找外語班上, 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到孩子大一點, 各種特長班紅紅火火, 有的家長不考慮孩子適合不適合, 硬塞給孩子一個“特長”, 目的很明確:考級、獲獎、拿證。 隨后便將目標瞄向了重點中學、重點大學。 只要能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只要能拿高分, 什么都在所不惜。 孩子成績一上去, 全家笑逐顏開, 成績一不好, 全家陰轉多云。 結果, 孩子學習壓力過大, 心理壓力“超載”, 在家庭這個最后的“避風港”里也無法獲得有效的庇護, 一有風吹草動, 常常出現難以預料的問題。 當孩子以出走或結束生命為代價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失敗時不是太晚了嗎?!

Advertisiment

我們真正為孩子考慮了嗎?當我們提倡以人為本的時候, 我們以孩子為本了嗎?確實, 今天的孩子擁有比以往豐富的物質生活, 但今天的孩子面臨著空前的學業、升學和就業競爭壓力。 失敗對每一個孩子成長來說幾乎都是一門必修課。 這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果我們的家庭教育仍習慣于傳統的“不打不成器”, 以簡單粗暴的方式指責孩子的失誤或失敗, 不懂得尊重孩子、掌握孩子成長的教育規律, 孩子的心態只能越來越壞, 最后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我觀察過一些各方面都很出色、心理健康、做事積極的孩子, 發現他們在家庭環境上有著很高的一致性:家庭和睦,

Advertisiment
父母和孩子在感情心理上溝通良好, 對學習要求并不苛刻, 尤其當孩子有失誤時, 這樣的家庭往往采取寬容和鼓勵的態度。 而一些問題孩子往往出自于問題家庭。 正如一位美國父親在《培育男孩》書中所說, 信仰堅定的父母與和諧的家庭, 是好的教育的開端和保障。

家, 應該是孩子心靈的港灣。 兒童是無辜的。 所有的兒童都有權利要求父母給他們愛和鼓勵, 這是做家長的責任。 如果我們愛孩子, 那么就盡心盡意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寬容和鼓勵的家庭環境, 即使孩子在外面競爭得滿身是傷, 還可以回到溫暖的家, 有父母為他療傷, 鼓勵他再次站起來, 走向新的戰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