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糞便鏡檢對腹瀉診斷的意義

糞便鏡檢時, 加生理鹽水一滴於載玻片上, 用木簽挑取糞便(膿血部分)少許與生理鹽水混合, 塗勻, 厚度應適中, 查阿米巴包囊時, 可加做碘液法, 塗片後, 覆以蓋片鏡檢。 先用低倍鏡將全片檢視一遍, 注意有無蟲卵等“大型”物體, 再用高倍鏡仔細觀察有無各種細胞、阿米巴包囊及滋養體等。 注意, 下面各種物體的種類和數量, 對腹瀉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細胞

①紅細胞。 正常糞便中無紅細胞, 腸道下段炎症(如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等)或出血時可見。 在阿米巴痢疾患者糞便中紅細胞遠多於白細胞, 成堆存在,

Advertisiment
並有殘碎現象;在細菌性痢疾患者糞便中紅細胞少於白細胞, 分散存在, 形態正常。

②細菌性痢疾時, 可見大量與粘液相混的膿細胞;過敏性腸炎、腸道寄生蟲病(尤其是鉤蟲病及阿米巴痢疾)時, 糞便中可見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 還可伴有夏克-雷登結晶。

③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體積大於一般白細胞, 核較大而偏於一側, 見於細菌性痢疾。

④腸粘膜上皮細胞。 整個小腸、大腸的粘膜上皮細胞均為柱狀上皮, 只有直腸齒狀線處由複層立方上皮及未角化的複層鱗狀上皮所被覆。 生理情況下, 少量脫落的柱狀上皮細胞多已破壞, 故正常糞便中見不到。 當有炎症時可增多, 且呈卵圓形, 或短柱狀, 兩端鈍圓, 常夾雜於白細胞之間, 在偽膜性腸炎的粘膜小塊中多見,

Advertisiment
此外, 粘凍性分泌物中亦大量存在。

⑤腫瘤細胞。 取乙狀結腸癌、直腸癌病人的血性糞便, 及時塗片染色, 可能找到成堆的癌細胞。

寄生蟲

鏡檢找到各種寄生蟲卵、原蟲滋養體及其包囊, 是診斷寄生蟲引起腹瀉的主要依據。

食物殘渣

正常糞便中的食物殘渣均系充分消化後的無定形細小顆粒, 僅可偶見澱粉顆粒和脂肪小滴等。

①澱粉顆粒。 為大小不等的卵圓形顆粒。

②脂肪小滴。 正常糞便中偶見中性脂肪及結合脂肪酸, 在腸蠕動亢進腹瀉及胰腺外分泌功能減退時可見增多, 尤其多見於慢性胰腺炎、胰頭癌時所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瀉。

③肌肉纖維。 日常食用的肉類主要是動物的橫紋肌, 經蛋白酶消化分解後多消失,

Advertisiment
大量肉食後可見少許。 多量出現時見於腸蠕動亢進腹瀉及蛋白質消化不良, 亦可見於胰腺外分泌功能減退。

④植物細胞及植物纖維。 其形態多樣, 正常糞便中僅可見少量, 腸蠕動亢進腹瀉時增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