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處理失落感,家庭關係不能“順著習慣走”

建立正向家庭關係, 是新年之始的重要課題。 擅長剖析兩性與夫妻關係的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提出, 先接受沒有100分的婚姻, 再運用“瞭解自己”、“認識期待”與“雙方溝通”3步驟, 就能找到適當家庭關係, 追求美好幸福!

親密關係常是讓人感到不夠幸福的一大地雷, 妳怎麼看這一點?

以夫妻來說, 是最複雜又細緻的關係。 夫妻關係的核心挑戰是:是否能感受付出與回饋的平衡。 一般夫妻爭執的表面議題並非真的問題, 而是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合理回饋, 此時就該去查看婚姻中是否有誤解或溝通不良。

Advertisiment

婚姻會出問題, 多半是因為“順著習慣走”, 缺乏更多省思。 想整理婚姻關係, 可從自身問起:“我對婚姻感受與滿意的程度為何?我的付出與回饋之間平衡嗎?”

很多夫妻盡力過生活, 卻不擅長溝通表達, 其實伴侶心中應該有屬於各自的需求表, 適時讓對方知道“我有哪些需求和期待”, 雖然一方期待的事情, 另一方不一定統統都做到, 但至少要能有共識。

若要改善關係, 我建議從幾個步驟做起。

第一步是“瞭解自己對婚姻關係的期待”, 有哪些是被滿足的?哪些是未滿足的?

其次, 是站在對方的立場, 換個角度去“認識伴侶對我的期待”。

第三步, 才能進展到“雙方溝通”, 一起面對彼此滿足的可能與困難, 處理失落的感受。

做這些整理時,

Advertisiment
千萬別忘了對方給我們的好, 因為人常常會只看到自己未滿足的地方, 卻對已經得到的習以為常。

擬出自己對婚姻的期待後, 夫妻可能要面臨“自己不是對方最理想的另一半”的打擊。 這並不代表關係不能維持, 只要伴侶間有協定的相處模式, 個性足夠成熟的人, 都能處理理想與實際的差距。 我們必須容許另一半有他的理想, 再一起面對實際關係中的“失落感”。

這種觀念就像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說:“認同自己的不完美”, 因為每個人都有敏感跟脆弱的部份, 要承認自己不夠完美, 是有障礙、有困難的;在婚姻關係中, 只要看到對方流露一點點、一秒鐘失望神色, 我們常會大做文章, 感到不安、焦慮、懷疑自己是否不值得被愛。

夫妻都不可能是完人。

Advertisiment
人們總希望對方肯定自己、給甜言蜜語, 但若只有這些期待, 關係會出現鴻溝, 夫妻間會藏著失望和難過。 因此, 如果不先坦誠面對彼此的失落, 就沒辦法改善和溝通。

接受雙方的失落感, 讓日常議題的溝通進入心理深層, 理解各自想要的東西, 瞭解彼此可給與不能給的, 自然能重新達成共識。

處理失落感並不容易, 妳的建議是?

我們總會對另一半有期待, 例如, 希望另一半跟自己有同樣的興趣、成為某種人、達到某種收入, 當對方無法符合這些理想, 便會產生失落感。

婚姻關係中, 本來就有很多事情無法達成, 夫妻必須以成熟的態度面對。 先厘清失落感來源, 也試著瞭解對方不能滿足的原因, 消化負面情緒, 才不會讓失落感藏在暗處,

Advertisiment
無意識地對另一半進行“攻擊”, 像是言語尖酸刻薄, 或是不願意親近等。

瞭解失落感、消化它、超越它, 就是面對自我弱點的開始。 認真查看雙方的關係, 才能打造和維護良好的家庭相處。

難以取得工作與家庭間的平衡, 也是現代人遭遇的困境, 該如何克服?

工作與家庭的平衡絕非一種“靜止平衡”。 家是人的組成, 會因需求隨時改變, 因此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必須是一種“動態平衡”, 而且是一種情感的平衡, 不是時間或心力比例的設定。

動態平衡代表雙方要有認知, 家庭與工作的平衡隨時可以因需求更動, 雙方要保留空間, 不能因有所約定就不能改。 所謂情感平衡, 指的是人們通常不會因為多做一點事而生氣,

Advertisiment
但若感受不到另一半肯定, 就容易覺得委屈。 我們最好能知道自己能耐的極限, 在快要超出負荷時, 向另一半表達, 理性地請求協助。 不要把自己累壞, 心懷怨懟, 才等著另一半主動給回饋, 因為此時另一半隻會隨著你的情緒而遠離。

針對婚姻狀況, 應該每一季或至少半年就定期對話, 以建設性的心態與另一半溝通, 尊重自己的需求, 也尊重對方, 將心比心達成合作關係, 才能擁有長久的幸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