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管教孩子最易犯六大錯誤

    著名的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曾經說過:“父母的規矩應該盡量少立, 但立了, 就一定要遵守。 ”我們要讓寶寶自由成長, 但自由的底線是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應該不應該要求我們的寶寶嚴格遵守規矩?

“她還那么小呢!”

“他死活不肯, 又能怎么辦呢?”

媽媽們經常會搖著頭, 這樣嘆氣。 天大, 地大, 寶寶最大——誰能拿他們有辦法呢?

事實上, 寶寶會不會守規矩, 能不能守規矩, 媽媽是起決定作用的那個人。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作為媽媽, 你應該怎么做, 做些什么?才能讓你的孩子變成最乖的寶貝兒。

媽媽叫3歲的洋洋來吃飯,

Advertisiment
洋洋只顧著玩玩具頭也不抬。 媽媽大聲說:“洋洋, 再不來吃, 你最喜歡的雞翅膀就沒有了!”可是叫了幾遍洋洋都沒反應, 媽媽只好嘆口氣把雞翅膀夾出來放在一邊, 等洋洋什么時候想吃時再吃。

錯誤:說話不算數

媽媽們經常抱怨寶寶不聽話, 實際情況卻是媽媽們自己說話不算數。

這種現象其實到處可見, 比如媽媽們請寶寶收玩具, 如果寶寶不聽, 媽媽們發發牢騷后就只好自己收。 再比如明明說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個小時, 到時寶寶一鬧, 媽媽們多半又會妥協, 再多玩半小時。

在吃飯問題上, 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 因為媽媽們總是怕餓著寶寶。 像“再不來就不給你吃”這樣的話通常只為嚇唬寶寶。 既然什么時候想吃都有的吃,

Advertisiment
既然媽媽從來都是“說到做不到”, 寶寶當然會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

規矩法則1:說到做到

像上文提到的, 如果洋洋不肯立刻上桌, 那么等他想吃時, 媽媽就應該很平靜地告訴他, 雞翅膀沒有了。 如果洋洋哭鬧, 媽媽也應該堅持重復自己的決定:因為洋洋來晚了, 雞翅膀已經讓大家吃完了。

媽媽們一定要讓寶寶明白, 吃飯是件自己的事。 每日三餐要定點定量, 如果寶寶一頓不吃, 就必須等到下一頓, 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來補充。 這不僅能讓寶寶體會一下“饑餓感”, 更重要的是讓寶寶明白, 如果不吃, 就真的會餓肚子。

專家評點:

“說到做到“不僅能樹立父母在寶寶心中的權威, 也教育了寶寶:爸爸媽媽尊重你的選擇,

Advertisiment
但你要接受因此帶來的后果。

友情提示:

最好不要在寶寶玩得正高興時, 突然要求她去吃飯。 最好給寶寶一個緩沖期, 比如說, 餐前10分鐘就開始提醒寶寶, 再玩一會兒就要吃飯了。 餐前洗手不僅是出于衛生考慮, 更重要的是借此提醒寶寶, 要吃飯了。 如果能讓寶寶參與擺放餐具, 或者盛飯, 那就更能增加寶寶的用餐意識。

星星在飯桌上邊吃邊玩, 一會兒用果汁泡飯, 一會兒把盤子里的菜挑了出來扔得滿桌都是, 一會兒又把媽媽喂給她的排骨吐出來宣布:“我不要吃肉!”星星媽媽忍無可忍, 大聲喝斥道:“你怎么這么煩啊, 怪不得幼兒園老師都不喜歡你!”星星給罵愣了, 過了一會兒“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錯誤:媽媽控制不住情緒

Advertisiment

經常看到媽媽們指責寶寶“你怎么就不能安靜一會兒聽故事?像你這樣, 長大肯定不會好好學習!”“怎么不叫人?你這孩子就是壞脾氣!”或是干脆一巴掌下去, 什么話都沒有。 這樣的舉動其實只發泄了媽媽們的情緒, 寶寶往往委屈萬分地嚎啕大哭, 全然不知道媽媽為什么生氣。

規矩法則2:有的放矢, 就事論事

星星媽媽應該就事論事, 心平氣和地制止星星的胡鬧, 并且解釋給星星聽, 她違反了哪些用餐規矩, 比如“不可以用果汁泡飯”, “不喜歡的菜可以不吃, 但吃了就不能吐出來”等等。 如果星星繼續胡鬧, 媽媽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懲罰措施, 比如說, 取消餐后星星喜歡的水果甜點等。

專家評點:

父母越平靜, 教育效果越好。

Advertisiment
讓寶寶服從的應該是父母講的道理, 而不是說話聲音的大小。

友情提示:

用餐應該是件快樂的事, 所以最忌寶寶不吃, 卻逼著寶寶吃。 如果寶寶幾頓都不好好吃, 卻仍然沒有胃口, 請帶寶寶去看醫生, 寶寶可能“積食”, 也可能有別的問題, 最好按醫生的囑咐調理飲食。

兩歲半的阿龍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玩游戲, 一玩就至少1個小時。 阿龍媽媽一邊苦惱阿龍的視力, 一邊感嘆說:“現在的游戲就是有趣, 怪不得兒子這么小就喜歡。 ”

錯誤:姑息縱容, 不肯給寶寶立規矩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 寶寶喜歡吃糖, 媽媽雖然也覺得應該適當控制, 寶寶一鬧, 就一塊又一塊地給。 寶寶喜歡看動畫片, 媽媽就一次次心軟, 總是延長時間, 直到一整部動畫片一個半小時全部放完。很多時候,不是寶寶不遵守規定,而是父母心軟,不肯給寶寶立規矩。

規矩法則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像阿龍這么小的寶寶,腦部還處于發育期。只有通過雙向交流,比如和成人對話,和伙伴一起玩,才更有益于智力發展。而電視、電腦游戲,更多是一種被動的單向刺激,如果寶寶習慣長時間沉溺于此,就容易對外界反應遲頓,不擅長與他人交流打交道。

所以,國外專家指出,不提倡6歲以前的寶寶玩電腦游戲,也一定要控制看電視時間。

3歲左右的寶寶,每次看電視的時間不應超過15分鐘,一天不應超過1個小時。寶寶玩游戲和看電視時,父母雙方應至少有一方陪伴在側。事先一定立好規矩,玩多長時間。如果寶寶不會看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一個鬧鐘,告訴寶寶,鈴聲響時,就要停止。

如果寶寶不遵守約定,發出一次警告。如果還是不聽,那父母就應果斷關掉電源。這樣做也許稍嫌粗暴,卻是表明父母說到做到的最好辦法。

專家評點:

越是喜歡的東西,越是要有節制。從小教寶寶懂得“自我控制”,長大才能“自己管住自己”,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

友情提示:

大多數寶寶需要一個緩沖階段。鬧鐘可以比約定時間定得稍微提前幾分鐘。鈴響后,請寶寶自己選擇,再玩多長時間,媽媽數到10還是20?通常情況下,寶寶都會愉快地合作。

小瑞媽媽帶兩歲半的女兒到單位玩,小瑞把一整包餅干扔得到處都是,只挑出兩片完整的吃。同事不小心把小瑞挑好的餅干碰壞一小塊,小瑞不依不饒地又哭又鬧。同事尷尬無比,小瑞媽媽又氣又恨,一巴掌打了下去,“不就一塊餅干嗎?不許哭了!”

錯誤:處理問題簡單粗暴

常聽媽媽們發出這樣的抱怨,不就一個小臟瓶子嗎?丟就丟了,至于哭成這樣嗎!或者是,這玩具不好玩,媽媽給你買那個!結果寶寶鬧,大人怨。其實寶寶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媽媽們應該多從寶寶的角度考慮問題。像小瑞,其實是到了秩序敏感期,但小瑞媽媽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兩歲半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這一時期的寶寶突然發現,周圍的世界很有秩序,她希望一切都是按照原來的樣子。比如說,餅干就應該是圓圓的,沒有缺角。

規矩法則4:立規矩的同時充分考慮寶寶的感受

在家時,媽媽可以把給小瑞吃的餅干單獨放一個盒子里,讓她自己在里面挑。如果小瑞發現餅干破了,哭可以,但不可以向別人發脾氣。媽媽要讓小瑞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你不喜歡破了的餅干媽媽理解,你也可以哭,但不可以因此傷害到別人。

如果小瑞盒子里的餅干只剩下有破損的,媽媽最好不要再重新給小瑞買新的。應該告訴小瑞,媽媽知道你不喜歡破的,可是別人也不喜歡破的,所以你可以不吃,但不能把破的都推給別人吃。

如果到別人家玩,事先要跟小瑞講好,這不是自己家。阿姨拿出來的餅干你可以不吃,但不可以自己在餅干盒子里亂翻,更不可以發脾氣耍賴。當然啦,也可以適當跟主人打招呼,拿餅干的時候,挑幾塊好的放到盤子里。

專家點評:

雖然只是幾塊小小的餅干,聰明的媽媽卻能借此和寶寶一起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體諒和理解他人。

友情提示:

媽媽帶寶寶外出時,最好多帶幾樣零食或者玩具。寶寶發脾氣時,與其勸寶寶不要生氣,不如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甜甜跟媽媽去購物,一進超市就開始亂翻貨架,到處亂跑。在結賬的時候,又非要把扔進籃子里的零食全買下來。看著在地上耍賴打滾的女兒,甜甜媽媽只好一邊付錢,一邊恨恨地講:“下次再也不帶你來了。”

錯誤:沒有立刻指出寶寶的錯誤

在飯店里或者電影院里,經常能聽到父母們氣急敗壞地抱怨:“在家說得好好的,可一到外面就發瘋。下次再不帶你出來了!”可實際情況呢?下次還是會帶出來,而寶寶還是會繼續不守規矩。寶寶根本沒有時間概念,所以絕對不會因為顧忌“下次”,而在“這次”收斂一下。

規矩法則5:獎罰分明

從帶寶寶去超市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應該明明白白地告訴寶寶:超市是選購商品的地方,不是寶寶的游樂場。要跟寶寶約法三章,不能隨意翻貨架,拿東西要經過爸爸媽媽同意。超市的商品,一定要等爸爸媽媽付過錢后,才能拆開包裝。

如果寶寶很守規矩,那么作為獎勵,可以讓寶寶在超市自由挑選一份自己喜歡的商品。對大一些的寶寶,不一定非要用物質獎勵。請3-4歲的寶寶幫媽媽找出需要購買的商品,比如說在食品區找出面粉,在水果區找出葡萄。5歲以上的寶寶,請他自己拿著錢比如10元或者5元,去買回如牛奶、醬油醋等簡單商品。這些都會令寶寶非常自豪和高興。

如果寶寶在超市里發脾氣耍賴,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寶寶強行抱離現場,讓寶寶哭夠后,再慢慢跟寶寶講道理。同時,一定要立刻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說,取消原本購物后去看電影的打算。

專家點評:

獎罰分明是讓寶寶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最好辦法,獎勵和懲罰都應該是寶寶最在乎的東西,比如說晚間睡覺前的故事、每天的動畫片等等。

友情提示:

讓寶寶自由采購商品之前,一定要事先講好一個大致范圍。不然父母答應的是可以買一盒冰琪淋,寶寶拿來的卻是價值150元的哈根達斯,場面就比較尷尬了。

園園3歲半,媽媽第一次聽她說“他媽的”時,愣了一下,接著忍不住大笑起來。看到媽媽的反應,園園一遍遍地重復這3個字。等幼兒園老師向媽媽反映園園說臟話時,媽媽才發覺,園園說這3個字已經成習慣了。

錯誤:媽媽的反應助長寶寶的錯誤

寶寶有許多不良習慣其實是大人無意中養成的。比如說覺得好玩,就慫恿小寶寶打人,或者讓小寶寶叫大人的名字,而不是禮貌的稱呼。像園園這樣的年齡,通常并不理解“臟話”是什么意思,她只覺得,只要說這3個字,媽媽就會笑,就會特別注意自己。

規矩法則6:防微杜漸,規矩要從小立起

對于3歲以下的寶寶說臟話,媽媽們應該冷處理,裝作沒聽見,或者只當這句話和平常話沒什么兩樣。寶寶很可能在一兩天之內,自己就把臟話都忘了。

如果寶寶一直喜歡說臟話,媽媽們就應該告訴寶寶,臟話是很不好的話,媽媽聽寶寶說臟話非常不高興。如果寶寶還是說,就應受到懲罰。

專家評點:

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如果樹苗已經長成大樹,再想修枝就晚了。

友情提示:

在說臟話的問題上,環境的配合非常重要。成人切忌聽到寶寶說臟話時哈哈大笑,甚至一遍遍逗寶寶說臟話。

巧立規矩實用技巧

把“NO”留到最關鍵的時候再用

什么是最關鍵的時候?舉個例子來說,就是當你的孩子馬上就要咬別人的一剎那。對于小孩子來說,如果你總把“不”字掛在嘴邊,他聽多了一定會煩,很可能加劇他的抵觸心理,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

孩子天生喜歡做決定的感覺。如果你能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給他決定的機會,他就會非常高興。比如讓他決定今天穿什么衣服,早餐吃點什么等等。對于像打針吃藥,上車出發這種事,你應當堅持立場;但如果他執意要穿一身古怪的衣服出去玩兒,或者陰天戴頂遮陽帽的話,你就忍一忍吧,既然你希望他自己做出選擇,就把權力“下放”得徹底一點。

當你嚴厲地批評完孩子之后,別忘了安慰一下他

與他所犯的錯誤同樣重要的,是你在“教訓”他之后,別忘安慰安慰那個“受傷的小心靈”,告訴他盡管你不喜歡他的行為,但你依然愛他。

為了確保所定下的紀律得到切實執行,與懲罰同等重要的是隨時發現他做得好的地方,并獎勵他們。事實上,無論對孩子還是我們自己,保證遵守紀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續加深印象。你越是頻繁地讓孩子注意到紀律條例(通過表揚,偶爾懲罰),越能減少孩子“越軌”的可能。隨時隨地觀察,用表揚來代替批評。把“不要”換個方式來表達,比如:“不可以打架”換成“你今天對小狗非常溫柔!”

母嬰首頁 | 懷孕 | 寶寶 | 金鼠 | 精彩專題 | 母嬰社區 30歲后準媽過預產期… 昨日文章回顧
·夏日女人至IN私處清潔
·大于30歲準媽過了預產期
·雞蛋的營養價值和吃法
·預測確切分娩時間新方法
·女性受孕時間的10大禁忌 文章排行榜
·輕松解決孕期十恐怖事件
·8母源性疾病讓BB不健康
·寶寶吃素有利于身體健康
·適合嬰兒吃的10種食物
·哪些遺傳病母親傳女兒? >> 更多 直到一整部動畫片一個半小時全部放完。很多時候,不是寶寶不遵守規定,而是父母心軟,不肯給寶寶立規矩。

規矩法則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像阿龍這么小的寶寶,腦部還處于發育期。只有通過雙向交流,比如和成人對話,和伙伴一起玩,才更有益于智力發展。而電視、電腦游戲,更多是一種被動的單向刺激,如果寶寶習慣長時間沉溺于此,就容易對外界反應遲頓,不擅長與他人交流打交道。

所以,國外專家指出,不提倡6歲以前的寶寶玩電腦游戲,也一定要控制看電視時間。

3歲左右的寶寶,每次看電視的時間不應超過15分鐘,一天不應超過1個小時。寶寶玩游戲和看電視時,父母雙方應至少有一方陪伴在側。事先一定立好規矩,玩多長時間。如果寶寶不會看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一個鬧鐘,告訴寶寶,鈴聲響時,就要停止。

如果寶寶不遵守約定,發出一次警告。如果還是不聽,那父母就應果斷關掉電源。這樣做也許稍嫌粗暴,卻是表明父母說到做到的最好辦法。

專家評點:

越是喜歡的東西,越是要有節制。從小教寶寶懂得“自我控制”,長大才能“自己管住自己”,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

友情提示:

大多數寶寶需要一個緩沖階段。鬧鐘可以比約定時間定得稍微提前幾分鐘。鈴響后,請寶寶自己選擇,再玩多長時間,媽媽數到10還是20?通常情況下,寶寶都會愉快地合作。

小瑞媽媽帶兩歲半的女兒到單位玩,小瑞把一整包餅干扔得到處都是,只挑出兩片完整的吃。同事不小心把小瑞挑好的餅干碰壞一小塊,小瑞不依不饒地又哭又鬧。同事尷尬無比,小瑞媽媽又氣又恨,一巴掌打了下去,“不就一塊餅干嗎?不許哭了!”

錯誤:處理問題簡單粗暴

常聽媽媽們發出這樣的抱怨,不就一個小臟瓶子嗎?丟就丟了,至于哭成這樣嗎!或者是,這玩具不好玩,媽媽給你買那個!結果寶寶鬧,大人怨。其實寶寶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媽媽們應該多從寶寶的角度考慮問題。像小瑞,其實是到了秩序敏感期,但小瑞媽媽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兩歲半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這一時期的寶寶突然發現,周圍的世界很有秩序,她希望一切都是按照原來的樣子。比如說,餅干就應該是圓圓的,沒有缺角。

規矩法則4:立規矩的同時充分考慮寶寶的感受

在家時,媽媽可以把給小瑞吃的餅干單獨放一個盒子里,讓她自己在里面挑。如果小瑞發現餅干破了,哭可以,但不可以向別人發脾氣。媽媽要讓小瑞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你不喜歡破了的餅干媽媽理解,你也可以哭,但不可以因此傷害到別人。

如果小瑞盒子里的餅干只剩下有破損的,媽媽最好不要再重新給小瑞買新的。應該告訴小瑞,媽媽知道你不喜歡破的,可是別人也不喜歡破的,所以你可以不吃,但不能把破的都推給別人吃。

如果到別人家玩,事先要跟小瑞講好,這不是自己家。阿姨拿出來的餅干你可以不吃,但不可以自己在餅干盒子里亂翻,更不可以發脾氣耍賴。當然啦,也可以適當跟主人打招呼,拿餅干的時候,挑幾塊好的放到盤子里。

專家點評:

雖然只是幾塊小小的餅干,聰明的媽媽卻能借此和寶寶一起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體諒和理解他人。

友情提示:

媽媽帶寶寶外出時,最好多帶幾樣零食或者玩具。寶寶發脾氣時,與其勸寶寶不要生氣,不如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甜甜跟媽媽去購物,一進超市就開始亂翻貨架,到處亂跑。在結賬的時候,又非要把扔進籃子里的零食全買下來。看著在地上耍賴打滾的女兒,甜甜媽媽只好一邊付錢,一邊恨恨地講:“下次再也不帶你來了。”

錯誤:沒有立刻指出寶寶的錯誤

在飯店里或者電影院里,經常能聽到父母們氣急敗壞地抱怨:“在家說得好好的,可一到外面就發瘋。下次再不帶你出來了!”可實際情況呢?下次還是會帶出來,而寶寶還是會繼續不守規矩。寶寶根本沒有時間概念,所以絕對不會因為顧忌“下次”,而在“這次”收斂一下。

規矩法則5:獎罰分明

從帶寶寶去超市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應該明明白白地告訴寶寶:超市是選購商品的地方,不是寶寶的游樂場。要跟寶寶約法三章,不能隨意翻貨架,拿東西要經過爸爸媽媽同意。超市的商品,一定要等爸爸媽媽付過錢后,才能拆開包裝。

如果寶寶很守規矩,那么作為獎勵,可以讓寶寶在超市自由挑選一份自己喜歡的商品。對大一些的寶寶,不一定非要用物質獎勵。請3-4歲的寶寶幫媽媽找出需要購買的商品,比如說在食品區找出面粉,在水果區找出葡萄。5歲以上的寶寶,請他自己拿著錢比如10元或者5元,去買回如牛奶、醬油醋等簡單商品。這些都會令寶寶非常自豪和高興。

如果寶寶在超市里發脾氣耍賴,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寶寶強行抱離現場,讓寶寶哭夠后,再慢慢跟寶寶講道理。同時,一定要立刻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說,取消原本購物后去看電影的打算。

專家點評:

獎罰分明是讓寶寶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最好辦法,獎勵和懲罰都應該是寶寶最在乎的東西,比如說晚間睡覺前的故事、每天的動畫片等等。

友情提示:

讓寶寶自由采購商品之前,一定要事先講好一個大致范圍。不然父母答應的是可以買一盒冰琪淋,寶寶拿來的卻是價值150元的哈根達斯,場面就比較尷尬了。

園園3歲半,媽媽第一次聽她說“他媽的”時,愣了一下,接著忍不住大笑起來。看到媽媽的反應,園園一遍遍地重復這3個字。等幼兒園老師向媽媽反映園園說臟話時,媽媽才發覺,園園說這3個字已經成習慣了。

錯誤:媽媽的反應助長寶寶的錯誤

寶寶有許多不良習慣其實是大人無意中養成的。比如說覺得好玩,就慫恿小寶寶打人,或者讓小寶寶叫大人的名字,而不是禮貌的稱呼。像園園這樣的年齡,通常并不理解“臟話”是什么意思,她只覺得,只要說這3個字,媽媽就會笑,就會特別注意自己。

規矩法則6:防微杜漸,規矩要從小立起

對于3歲以下的寶寶說臟話,媽媽們應該冷處理,裝作沒聽見,或者只當這句話和平常話沒什么兩樣。寶寶很可能在一兩天之內,自己就把臟話都忘了。

如果寶寶一直喜歡說臟話,媽媽們就應該告訴寶寶,臟話是很不好的話,媽媽聽寶寶說臟話非常不高興。如果寶寶還是說,就應受到懲罰。

專家評點:

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如果樹苗已經長成大樹,再想修枝就晚了。

友情提示:

在說臟話的問題上,環境的配合非常重要。成人切忌聽到寶寶說臟話時哈哈大笑,甚至一遍遍逗寶寶說臟話。

巧立規矩實用技巧

把“NO”留到最關鍵的時候再用

什么是最關鍵的時候?舉個例子來說,就是當你的孩子馬上就要咬別人的一剎那。對于小孩子來說,如果你總把“不”字掛在嘴邊,他聽多了一定會煩,很可能加劇他的抵觸心理,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

孩子天生喜歡做決定的感覺。如果你能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給他決定的機會,他就會非常高興。比如讓他決定今天穿什么衣服,早餐吃點什么等等。對于像打針吃藥,上車出發這種事,你應當堅持立場;但如果他執意要穿一身古怪的衣服出去玩兒,或者陰天戴頂遮陽帽的話,你就忍一忍吧,既然你希望他自己做出選擇,就把權力“下放”得徹底一點。

當你嚴厲地批評完孩子之后,別忘了安慰一下他

與他所犯的錯誤同樣重要的,是你在“教訓”他之后,別忘安慰安慰那個“受傷的小心靈”,告訴他盡管你不喜歡他的行為,但你依然愛他。

為了確保所定下的紀律得到切實執行,與懲罰同等重要的是隨時發現他做得好的地方,并獎勵他們。事實上,無論對孩子還是我們自己,保證遵守紀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續加深印象。你越是頻繁地讓孩子注意到紀律條例(通過表揚,偶爾懲罰),越能減少孩子“越軌”的可能。隨時隨地觀察,用表揚來代替批評。把“不要”換個方式來表達,比如:“不可以打架”換成“你今天對小狗非常溫柔!”

母嬰首頁 | 懷孕 | 寶寶 | 金鼠 | 精彩專題 | 母嬰社區 30歲后準媽過預產期… 昨日文章回顧
·夏日女人至IN私處清潔
·大于30歲準媽過了預產期
·雞蛋的營養價值和吃法
·預測確切分娩時間新方法
·女性受孕時間的10大禁忌 文章排行榜
·輕松解決孕期十恐怖事件
·8母源性疾病讓BB不健康
·寶寶吃素有利于身體健康
·適合嬰兒吃的10種食物
·哪些遺傳病母親傳女兒? >> 更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