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究竟該如何富養孩子?

當今時代, 如何養育好孩子正在成為父母所面臨的挑戰。 正如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所言:“我們十分瞭解和同情那些想要履行責任而又完全沒有準備的父母。 父母和孩子一樣需要接受訓練。 當我們對孩子的挑釁做出新回應, 我們就可能發展出新態度, 為和孩子的和諧關係開創出新途徑。 ”富養孩子沒錯, 但真正的富養, 養的不是物質, 而是內心。 只有內心富足, 孩子才能始終覺得快樂。

1、“富養”應“養”之有道。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家庭中也會產生出一千種不同心性特徵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我們要瞭解自己孩子的特性, 對他們的教育採用最適合他的方法與理念, “養”之有道, 而不是跟風其他家庭。 當然, 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 都應該有個度。 如果過度窮養, 讓孩子在貧窮惡劣的環境中成長, 容易使他們形成缺乏安全感、自卑、孤僻的性格, 也可能導致他們仇恨家庭和社會, 形成攻擊性較強的性格;而過度富養, 父母什麼都順從他, 容易導致其形成以自我為中心, 也可能導致孩子形成“嫌貧愛富”的價值觀。

2、放慢腳步育兒, 摒棄急功近利的育兒心態。 說到底, 現代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重視與寵愛, 都是浮躁的育兒心態在作怪。 對於一朵花, 你能尊重它的花期, 等待它的盛放,

Advertisiment
而對於自己親愛的孩子, 又有多少家長能放慢腳步, 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呢?我們不妨抱著一顆平常心, 陪伴孩子把童年過得慢一點, 單純一點, 自然一點。

3、給孩子多一點陪伴, 用更多的精神“富養”, 滋潤他唯一又寶貴的童年。 心理學家胡慎之表示, 用足夠的愛給孩子建立內在的安全感, 非常重要。 生命只有一次, 童年也只有一次, 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 家庭經濟不寬裕, 不能成為父母放棄對孩子進行精神“富養”的藉口, 不管貧窮還是富有, 都可以對孩子進行“富養”。 翻看不少偉人和成功人士的回憶錄, 從沒有人提到他的父母讓他上了最好的幼稚園, 為他買了最貴的玩具槍, 讓他住上了最好的別墅;讓他們記憶深刻的是與物質無關的東西。

Advertisiment
愛因斯坦很懷念童年時候親手做的三個小板凳, 作家莫言說他的靈魂寄託在對故鄉的回憶裡,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得主、《一切從童年開始》的作者謝爾蓋·米哈爾科夫最懷念自己童年時看過的一本書……這些都不是用金錢能買得到的童年記憶, 卻又對一個孩童的成長彌足珍貴。

4、富養的概念非常豐富, 但大多數父母只領會了它最基礎、最表面的意思, 即物質上的富養, 對於其他深刻的內涵卻忽略了——富養包容度很大, 比如:視覺的富養, 孩子需要看得見的豐富, 看書, 看自然, 讓眼睛去捕捉一切;觸覺的富養, 讓孩子用手去撫摸小草的成長, 用腳在沙灘上奔跑;感覺的富養, 體驗喜怒哀樂的情感, 讓心靈更飽滿……這樣富養,

Advertisiment
讓孩子見多識廣, 心胸開闊, 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高貴氣質, 有朝氣, 有力量。

筆者堅信, 每個孩子都可以坐上成長的頭等艙, 在將孩子送往頭等艙的道路上, 父母需要付出的, 不是金錢、財富, 而是最親密的陪伴、尊重與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