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方法給寶寶擤鼻涕

擤鼻涕還要用科學方法?怎麼說起來感覺有點侮辱斯文的樣子, 但是生活處處不科學, 況且天氣變涼, 寒潮來臨再晚溫差變大, 寶寶患感冒, 流鼻涕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擤鼻涕成了家常便飯。 一兩次還湊合, 總是要擤鼻涕的話, 不講究點科學還真有點危害呢。

兩個鼻孔噴氣會傷耳朵

這個例子很典型, 我們曾見過許多, 也許您身邊也不乏此類。 4歲的小儀不小心患上了感冒, 清鼻涕幾乎就沒停過。 媽媽陪她看書或做遊戲時, 一聽到她那刺耳的吸鼻涕聲心裡就著急。 於是, 爸爸媽媽不約而同地用拇指和食指分別把她的兩側鼻孔壓住一半,

Advertisiment
然後囑咐她:“鼻孔噴氣!讓氣同時從兩個鼻孔噴出來!”媽媽還認真地抓起她的手指放到自己的鼻孔前作示範讓她感受什麼是“鼻孔噴氣”。

經過媽媽的努力“指導”, 小儀的鼻涕擤出來了, 她的鼻孔通了, 刺耳的聲音消失了。 因此, 每當她聽話用力擤鼻涕時, 媽媽就拼命地鼓勵、誇獎她, 對她的表現引以為豪。

本來很得意的家長們聽了一下內容, 笑容也許會僵住了。 “用上面提到的方法擤鼻涕時會使鼻腔的病菌在壓力的作用下經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 可給耳朵帶來損傷的!”徐慧賢稱, 臨床上, 這種損傷輕則引起暫時性耳堵塞脹悶感, 重則可發生耳痛、中耳積膿, 甚至導致鼓膜穿孔膿液外流、聽力下降等。

Advertisiment

正確方法:先摁住一側鼻翼

這回知道擤鼻涕也要講科學了吧, 那麼我們來講講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是怎樣的。 應該先壓住一側鼻翼, 然後輕輕擤出對側鼻腔內的分泌物;再用同樣的方法排出另一側鼻腔內的分泌物。 假如擤不出, 可將分泌物倒吸到咽部而從口吐出。 對年齡偏小、還不會擤鼻涕的嬰幼兒, 家長可先用細橡皮管或塑膠管將鼻腔的分泌物抽吸乾淨, 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後, 然後用清潔的棉簽緩慢插入鼻腔, 邊轉動棉簽邊向外將棉簽抽出來, 拭淨鼻腔內殘餘的鼻涕。

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 而且最近寒潮又來了, 忽冷忽熱的, 孩子患感冒也不稀奇了。 有些寶寶難免會鼻涕一大堆, 作為媽媽一定要細心的呵護,

Advertisiment
包括擤鼻涕在內的。 孩子大一點可以教他自行擤鼻涕, 但是方法一定要正確而科學, 從而避免傷到耳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