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最全寶寶護理手冊

金秋九月, 天氣已經漸漸轉涼, 由於寶寶抵抗力較弱, 在這種換季的時候, 媽媽稍有疏忽, 寶寶就容易生病,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換季怎麼護理寶寶吧!

天氣轉涼, 寶寶衣服怎麼添?

秋季氣候變化無常, 早晚溫差較大, 對於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的小寶寶非常容易感染病, 稍有風吹草動, 就感冒發熱、咽痛聲啞、咳嗽氣喘等, 因此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秋季寶寶的衣著。

別信“春捂秋凍”, 孩子要比大人多穿一件!

老一輩有“春捂秋凍”的說法, 那麼這個說法對於小寶貝來說合適嗎?專家指出, 人是恒溫動物,

Advertisiment
體內有一套完善的體溫調節系統, 但對於小寶貝來說, 體溫調節功能有待完善, 所以不能單純地強調“凍”, 即使秋凍也要從耐寒鍛煉開始, 逐步進行, 不能一開始就給孩子穿得太少。

換季時節, 孩子的衣服究竟該怎麼穿?專家介紹說, 通常情況下, 孩子穿著只要比成人多一件就行, 大些的孩子可以和成人一樣多, 1歲以內不會走路的孩子相比已經會走會跑的孩子, 穿衣要多一些, 不活動或活動量少的寶貝適量穿多些。 穿多少衣服最好在早晨起床時決定, 如果天氣沒有發生突變, 不要輕易、隨意給寶貝穿太多衣服, 早上多穿一件馬甲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 父母應該根據自家寶貝的具體健康情況給寶貝穿衣, 千萬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

Advertisiment
因為每個寶貝的體質是有差別的。

爸媽注意, 給寶貝穿衣的五項原則

應該怎樣給寶貝穿衣呢?專家給出了五項原則:一要背暖, 二要肚暖, 三要足暖, 四要頭涼, 五要心胸涼。 爸爸媽媽記住以上幾條, 就能改掉一些不正確的穿衣方法。

背暖:保持寶寶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 減少感冒的機會, 如果過暖, 背部出汗多的話, 反而易患病。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 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 孩子常脾胃不足, 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 孩子就會肚子痛, 從而損傷脾胃功能, 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 影響了吸收就不能把營養物質有效送至全身各個器官, “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 睡覺時圍上肚兜, 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Advertisiment

足暖: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 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 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 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頭涼: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 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 有1/3是由頭部發散, 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 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 如果孩子保持頭涼、足暖, 則必定神清氣爽, 氣血循環順暢。

心胸涼:穿著過於厚重臃腫, 會壓迫到胸部, 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 穿著過厚, 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

寶寶室內室外穿衣有區別:

小編還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的是, 帶小寶寶出門的時候, 可千萬別忘了帶薄外套、薄長褲, 即使只是在家門口散步, 也該給小寶寶做好防風保暖的工作。 此外, 每個寶寶都應該有頂帽子。

Advertisiment
帽子的功能很多, 白天可以遮陽、天涼了可以保暖、保護頭皮, 減少寶寶受涼的幾率。

另外, 從外面回家後, 先別急著給寶寶脫外套哦!因為秋天的天氣常常是“外面悶熱而室內涼爽”, 而孩子的適應溫度的能力不及大人, 一下子把寶寶的外套脫掉了, 說不定寶寶反而會在進門後著涼, 還是應該先讓寶寶稍微適應一下室內的溫度後, 再給寶寶脫外套。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 如果外面下雨, 即使寶寶的衣服只是稍微有點打濕了, 回家後仍應立即換上乾爽的衣服, 以免寶寶感冒。

所以對於寶寶夏秋換季的穿衣問題, 老話說秋天的“凍”, 是個相對的概念, 應當根據室外溫度來增減衣服, 秋天寶寶不是穿得越少越好。

Advertisiment

天氣轉涼, 寶寶常患疾病怎麼防?

秋季媽媽育兒忙, 尤其是換季這段時間, 寶寶很容易出現感冒、腹瀉、肺炎等疾病, 也是有哮喘疾病寶寶的多發季節, 下面一起來看看, 換季寶寶該怎麼預防生病吧!

寶寶換季愛感冒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秋氣主燥, 燥易傷肺, 如因著涼而使免疫力下降, 無力抵禦外邪, 就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 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 還可出現四肢痹症等。 而從西醫的角度來說, 夏轉秋溫差大, 但成人對溫度遠遠沒有小孩敏感, 寶寶很容易因為溫度差異而感冒。 無論是從中醫還是從西醫的角度去分析, 寶寶換季生病主要是由於抵抗差加上不適應季節溫度轉變而引起的。

針對感冒的預防工作, 爸爸媽媽在護理時要注意:

1、當寶寶已經出汗時,不要馬上脫掉衣服,等到寶寶不再汗流浹背時,脫掉一件衣服。

2、寶寶衣著的薄厚要看寶寶的體質、室內外溫度變化等情況而定,原則是:衣物慢慢加,寶寶比大人多一件,早晚比中午多一件,活動時比安靜時少一件。

3、不要把出汗的寶寶放到風口處涼快,更不能使用電風扇等方法為寶寶降熱,這樣會使孩子敞開的汗毛孔迅速閉合,造成體內調節失衡,引起感冒。

秋季如何預防寶寶感冒?

1.注意合理規律地安排寶寶的飲食,日常飲食中均衡地攝取蛋白質、維生素、糖分及微量元素等。此外,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過多的鹽分會降低寶寶的免疫力,使得病菌容易入侵呼吸道導致感冒。

2.秋季氣溫轉涼,但是父母不要因此而放棄帶寶寶參加戶外運動,新鮮的空氣和陽光對於鍛煉寶寶禦寒能力和提高免疫力都有著很好的效果。另外,儘量不要帶寶寶到商場、馬路等公共場合,減少寶寶接觸及感染病菌的機會。

3.很多家長天氣一轉涼就會給寶寶加衣服,其實增減衣物要循序漸進,逐步鍛煉其禦寒能力。寶寶劇烈活動後,要及時擦汗並更換衣服,防止受到冷空氣刺激導致感冒。

4.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定期對房間進行徹底清潔並注意室內通風,讓寶寶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還要注意飲食和自身衛生,食物要保存好、餐具要徹底消毒、飯前便後要洗手並常洗澡等,這些都可以有效預防細菌感染。

寶寶換季易腹瀉

秋季腹瀉是個老話題,它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好發季節是秋冬。易發于兩歲以內小兒,是流行較廣的小兒傳染病,集體機構可“全軍覆沒”。因此,預防是關鍵。秋季腹瀉是傳染病,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所以,做好腸道隔離和呼吸道隔離是很重要的,患有秋季腹瀉的患兒可從大便中排出大量的輪狀病毒,可於感染後1~3天開始排出,最長可排6天。

針對秋季腹瀉,爸爸媽媽在護理寶寶的時候要注意:

1、父母處理完患兒大便後要徹底清洗手部、被糞污染過的物品,以免造成糞口傳播。

2、在腹瀉流行季節,不要接觸患病兒,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多的場所玩耍。

3、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

4、最重要的是要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這是治療秋季腹瀉的關鍵。可購買口服補液鹽。以至造成患兒脫水,電解質紊亂,不得不住院靜脈補充液體來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其實,只要在疾病的初期,主要口服補液鹽的使用,配合其他治療,就會免除住院,不但解除了孩子的痛苦,還節約了醫療開支。

寶寶秋季肺炎多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則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嚴重的多。上呼吸道感染可發展為下呼吸道感染。護理不當是小兒患呼吸道感染的觸發因素,“小兒患病是父母的過錯”,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讓小兒到大自然中去鍛煉,有氧鍛煉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數父母都是怕孩子凍著,很少有怕孩子熱著的,早早就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蓋上厚厚的被子,天氣剛剛有些涼意,就閉門閉窗,這無異于剝奪了小兒在大自然鍛煉的機會。

在預防肺炎、氣管炎等疾病的護理時爸媽要注意:

1、當秋季來臨時,不要急於給孩子添加衣服,加上後就不好減掉了,到了真正的寒冷季節,就沒的加了。最好的辦法你與小兒穿一樣厚薄的衣服,你靜坐時不感到冷,小兒就不會冷,小兒雖然沒有大人耐寒,但小兒始終是在運動狀態,即使是睡著了也不會安靜。

2、當小兒患感冒時,不要服用過多的抗感冒藥,是預防發展到下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之一。因為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感染,感冒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流涕,噴嚏,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有許多病毒和炎性細胞,流涕、噴嚏是清楚病毒的有效途徑,而抗感冒藥多數是針對流涕、噴嚏症狀的,還有就是退熱作用,當服用感冒藥後,症狀減輕了,但呼吸道黏膜卻乾燥,不但不能清除病毒,還可使細菌乘虛而入,發展致下呼吸道感冒,就象不嚴重的咳嗽,尤其是痰多時不宜服用鎮咳藥是一個道理。

建議:多休息、多睡眠、多飲水、適當退熱、注意護理是治療感冒、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好方法哦。

寶寶換季易上火

秋季天氣開始乾燥,寶寶幾乎每一次呼吸都對呼吸道是一種劣性刺激。它帶走了黏膜和肺泡大量的水分,使其變為乾燥,致使大便發幹、鼻幹易出血、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而且中醫認為,小兒是“純陽之體”,體質偏熱,容易出現陽盛火旺即“上火”現象,加上兒童腸胃處於發育階段,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也易造成食積化熱而“上火”。

預防寶寶上火,媽媽要注意:

1、寶寶出生後最好是用母乳餵養並保證足夠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又不會“上火”。如需人工餵養應在醫生指導下採用適合的配方乳。母乳不足的嬰兒應及時添加牛奶,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粉,並多喂開水和水果汁,少喝飲料。

2、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核黃素),以及動物性食物,特別是動物內臟如肝、腎、心,以及鱔魚、蛋、奶等含有豐富的核黃素。食物中以豆類及綠葉蔬菜也是維生素B2的食物來源。做飯時防止維生素流失,米不要過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後切,切後儘快下鍋,炒菜時可加點醋。改掉孩子吃零食、吮手指、舔唇等不良習慣。

3、不要過度依賴於食補,必要的時候還是要依靠藥物來控制。

4、室內空氣加濕,或給孩子霧化吸入,保持口腔黏膜濕潤;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幹裂口唇可塗香油或蛋黃油保護。

建議:秋天乾燥,寶寶很容易喪失體內水分,所以在兩餐哺乳或正餐之間給寶寶多補充水分是預防上火的最簡便的方法哦。

寶寶換季皮膚護理很重要

夏秋換季時節,氣溫並沒有降到很低,但是氣候卻在慢慢變乾燥,爸爸媽媽們在護理寶寶嬌嫩的皮膚時,既要防高溫帶來的痱子,又要防乾燥帶來的不適,寶寶的皮膚護理工作可是不輕鬆的哦。

秋末是痱子的高發時節,有的孩子在炎熱的夏季沒有患痱子,到了夏末秋初卻生了痱子。夏季父母都比較注意預防,到了秋季,天氣還不穩定,某一天,氣溫可達夏季那樣高,但這時父母已經不再給孩子勤洗澡,擦痱子粉了,有的甚至開始捂孩子了,結果就造成了夏季不得,秋季得的現象。

預防痱子小貼士:

1、雖然天氣漸漸涼下來,也要堅持給孩子洗澡。通過不間斷的洗澡,提高孩子對逐漸變涼的氣候的適應能力。

2、不要過早給孩子添加過多的衣服,睡覺時也不要蓋得過厚。

寶寶的臉部需補水

寶寶嬌嫩的臉部肌膚在秋天最容易受到風沙和陽光的侵襲,從而引發皮膚乾燥、過敏等一系列症狀。因此,寶寶曬太陽要在30分鐘之內。不能讓陽光直射在寶寶身上,也不能曬太久。曬太陽最好是在上午10點到11點之間,時間最好在30分鐘之內,曬完後多給寶寶喝水、擦點潤膚露。

寶寶的屁股也要呵護

寶寶的屁屁經常接觸糞便、尿液,而且不易“通風”,秋天雖然氣溫有所下降,但依然容易細菌繁殖,引起濕疹等皮膚病。因此尿布要換得特別勤快,不要讓寶寶的屁屁悶得太久,防止寶寶得“紅屁股”。平常最好每隔1小時察看一下孩子的尿布,保持寶寶的屁股乾淨。再有堅持在每天相同的時間裡誘導孩子大小便。

要減輕清洗寶寶洗屁屁的工作,媽媽可以改用嬰兒護膚柔濕巾,只要擦一擦就能清潔孩子的小屁股,還有消毒滋潤的作用。

嬰幼兒的皮膚與成人不同,生理和功能也有差別,皮膚和呼吸代謝作用比較強,體內的水分及熱量蒸發散失比成人快,易出汗,保溫差,皮膚角質層菲薄,嬌嫩,自我保護能力差,春季要注意保暖,避免硬腫症的發生。皮膚的清潔宜用水洗不要用肥皂,保護皮膚,減少刺激。

秋季哮喘高發,爸媽及早預防

秋季一向是哮喘兒童反復發作的時節,憋氣、咳喘的滋味又將"品嘗"。預防兒童秋季哮喘病主要應該從幾個方面入手呢?

1)避免誘發因素:支氣管哮喘的發作,與致敏源有密切關係,發作過後,應細心尋找和分析誘發困素,盡可能加以避免。如花粉、粉塵、皮毛、牛奶、雞蛋、魚、蝦、螃蟹、油漆、藥物等。

2)加強體育鍛煉:許多支氣管哮喘的兒童,由於擔心受涼、感寒後哮喘發作,心理上處於緊張狀態,而對體育鍛煉有所顧慮,結果體質下降反而發病增多。其實,體育鍛煉對哮喘病兒大有好處,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體質情況適當選擇運動方式。

3)注意飲食調養:忌過甜、過鹹食物。過甜和過鹹食物的刺激,可以加強支氣管的反應,加重咳嗽、氣喘、心悸等症狀,誘發哮喘。另外還要注意少吃冷飲、碳酸飲料、炒貨類等有刺激的食物。注意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蛋、家禽、大豆及豆製品等,增加熱量,提高抗病能力。

防秋燥,寶寶換季飲食要點

對於已經可以吃輔食的寶寶來說,夏秋換季,天氣開始變得乾燥, 一般我們可以多給孩子吃一些生進潤燥、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一類的東西可以選擇。比如說梨可以潤肺,白木耳、蘿蔔都有這方面的功能。在這個季節可以選擇類似於這一類的食物。不容易上火,比較能夠對身體起到潤燥滋陰,對呼吸道能夠起到潤肺,對消化道能夠起到養胃生津的食物。

小孩子吃東西最好吃得清淡一點,吃粥的時候,可以把這些切成小碎塊放在粥裡。也可以增加水果。每天要有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很多孩子大便幹,肯定跟飲食的搭配不合理有關。但是也不是說這些東西越多越好,適當的做一些搭配,另外還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為了避免孩子營養方面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飲食搭配哦。

在秋天這種乾燥的時候給寶寶喝點湯水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那麼喝什麼湯最好呢?立秋之後,建議寶寶的飲食要清淡爽口,多吃青菜為宜,所以不妨用一些時令蔬菜來煲上一鍋美味湯水,讓寶寶更滋潤。下面看看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款美味蔬菜湯吧!

煲湯蔬菜:蓮藕

立秋後,蓮藕正當季。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後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用蓮藕來煲湯,有助改善睡眠狀況,還能健脾開胃,秋季孩子的腸胃功能薄弱,非常容易患上腸胃道疾病,來上一碗蓮藕湯就不錯了。

推薦食譜:山藥玉米蓮藕排骨湯

食材:豬小排1根、藕250克、山藥250克、甜玉米1個、薑2個、水8碗。

做法:1、將排骨斬件,放水裡煮開,去掉浮沫及血水後用清水沖洗備用。2、山藥刨皮後切滾刀塊備用。3、蓮藕去皮切段並沖洗乾淨藕孔裡的泥土。4、甜玉米切件,準備2片生薑。5、將排骨,姜和清水一起倒入湯鍋裡,大火煮開。將山藥,蓮藕和玉米放入煮開的湯鍋裡,燒開後轉小火煲2小時後加鹽調味即可。

煲湯蔬菜:白蘿蔔

白蘿蔔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跟大骨一起熬制白蘿蔔湯有助於消食健胃,味道清香,適合寶寶們飲用。不過白蘿蔔的味道偏重,如果不想味道太重,在熬湯的時候別把蓋子蓋太嚴。

推薦食譜:白蘿蔔排骨湯

食材:白蘿蔔500g、排骨250克、水、鹽適量。

做法:1、 準備好材料,將排骨剁成3釐米大小。2、 白蘿蔔切小塊。3、 用鍋先將排骨燉至肉脫骨,再加入蘿蔔,熟爛後加入適量鹽即可。

煲湯蔬菜:土豆

土豆不僅可以炸、壓成泥、燜煮,同時也是非常好的湯料。土豆屬於粗糧,含有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可以刺激腸胃道蠕動,緩解便秘,排除毒素。在中餐,較少將土豆作為湯料來烹調,但是土豆確實西餐中不可或缺的煲湯食材,所以不如偶爾換換口味,為寶寶烹調一道西式濃湯,也很有滋味。

推薦食譜:土豆濃湯

食材:土豆200g、洋蔥50g、培根100g、大蒜2瓣、雞湯塊1塊、淡奶油50ml、歐芹碎適量、黑胡椒碎適量、芝士粉適量

做法:1、準備材料,將土豆去皮切成小片,洋蔥切絲,培根切碎,蒜切片。2、將培根用幹鍋煎出油份,表面金黃後盛出備用。3、鍋中加少許油,爆香蒜片和洋蔥,加入土豆片翻炒,加入適量的水和雞湯塊後煮制10分鐘。暫時離火,將博朗攪拌棒直接插入鍋中啟動,數十秒後就成了均勻細滑的濃湯。4、重新開小火,加入適量的淡奶油。再次煮沸後撒入黑胡椒碎、芝士粉、歐芹碎關火。裝碗後在表面撒上煎好的培根碎,點綴少許淡奶油即可。

煲湯蔬菜:冬瓜

冬瓜有潤肺生津、清熱利尿的功效,同時水分含量多,是適合很多疾病的食療蔬菜。冬瓜常見的做法之一就是煲湯,跟排骨、老鴨一起煲湯鮮味十足,跟蝦米、蘑菇一起煲湯則清淡開胃,是煲湯的不二之選。在煲湯的時候,許多家庭會習慣去掉冬瓜皮,小編提示:冬瓜煲湯最好要帶皮。冬瓜皮中不僅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多種揮發性成分,具有消暑健脾等保健功效,處理的時候清洗乾淨就可以了。

推薦食譜:冬瓜枸杞姜絲金針菇湯

食材:冬瓜500克、金針菇適量、枸杞子少量、食鹽6克、薑5克、水適量

做法:1、冬瓜洗淨切片,金針菇洗淨去根部,老姜去皮切細絲,枸杞稍稍用清水沖一下。2、鍋中放適量清水,煮開,放入冬瓜及薑絲,煮至冬瓜6成熟。3、再放入金針菇煮開,放入枸杞,小火燜上一會兒。4、出鍋前放適量鹽調味即可。

爸爸媽媽在護理時要注意:

1、當寶寶已經出汗時,不要馬上脫掉衣服,等到寶寶不再汗流浹背時,脫掉一件衣服。

2、寶寶衣著的薄厚要看寶寶的體質、室內外溫度變化等情況而定,原則是:衣物慢慢加,寶寶比大人多一件,早晚比中午多一件,活動時比安靜時少一件。

3、不要把出汗的寶寶放到風口處涼快,更不能使用電風扇等方法為寶寶降熱,這樣會使孩子敞開的汗毛孔迅速閉合,造成體內調節失衡,引起感冒。

秋季如何預防寶寶感冒?

1.注意合理規律地安排寶寶的飲食,日常飲食中均衡地攝取蛋白質、維生素、糖分及微量元素等。此外,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過多的鹽分會降低寶寶的免疫力,使得病菌容易入侵呼吸道導致感冒。

2.秋季氣溫轉涼,但是父母不要因此而放棄帶寶寶參加戶外運動,新鮮的空氣和陽光對於鍛煉寶寶禦寒能力和提高免疫力都有著很好的效果。另外,儘量不要帶寶寶到商場、馬路等公共場合,減少寶寶接觸及感染病菌的機會。

3.很多家長天氣一轉涼就會給寶寶加衣服,其實增減衣物要循序漸進,逐步鍛煉其禦寒能力。寶寶劇烈活動後,要及時擦汗並更換衣服,防止受到冷空氣刺激導致感冒。

4.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定期對房間進行徹底清潔並注意室內通風,讓寶寶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還要注意飲食和自身衛生,食物要保存好、餐具要徹底消毒、飯前便後要洗手並常洗澡等,這些都可以有效預防細菌感染。

寶寶換季易腹瀉

秋季腹瀉是個老話題,它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好發季節是秋冬。易發于兩歲以內小兒,是流行較廣的小兒傳染病,集體機構可“全軍覆沒”。因此,預防是關鍵。秋季腹瀉是傳染病,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所以,做好腸道隔離和呼吸道隔離是很重要的,患有秋季腹瀉的患兒可從大便中排出大量的輪狀病毒,可於感染後1~3天開始排出,最長可排6天。

針對秋季腹瀉,爸爸媽媽在護理寶寶的時候要注意:

1、父母處理完患兒大便後要徹底清洗手部、被糞污染過的物品,以免造成糞口傳播。

2、在腹瀉流行季節,不要接觸患病兒,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多的場所玩耍。

3、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

4、最重要的是要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這是治療秋季腹瀉的關鍵。可購買口服補液鹽。以至造成患兒脫水,電解質紊亂,不得不住院靜脈補充液體來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其實,只要在疾病的初期,主要口服補液鹽的使用,配合其他治療,就會免除住院,不但解除了孩子的痛苦,還節約了醫療開支。

寶寶秋季肺炎多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則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嚴重的多。上呼吸道感染可發展為下呼吸道感染。護理不當是小兒患呼吸道感染的觸發因素,“小兒患病是父母的過錯”,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讓小兒到大自然中去鍛煉,有氧鍛煉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數父母都是怕孩子凍著,很少有怕孩子熱著的,早早就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蓋上厚厚的被子,天氣剛剛有些涼意,就閉門閉窗,這無異于剝奪了小兒在大自然鍛煉的機會。

在預防肺炎、氣管炎等疾病的護理時爸媽要注意:

1、當秋季來臨時,不要急於給孩子添加衣服,加上後就不好減掉了,到了真正的寒冷季節,就沒的加了。最好的辦法你與小兒穿一樣厚薄的衣服,你靜坐時不感到冷,小兒就不會冷,小兒雖然沒有大人耐寒,但小兒始終是在運動狀態,即使是睡著了也不會安靜。

2、當小兒患感冒時,不要服用過多的抗感冒藥,是預防發展到下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之一。因為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感染,感冒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流涕,噴嚏,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有許多病毒和炎性細胞,流涕、噴嚏是清楚病毒的有效途徑,而抗感冒藥多數是針對流涕、噴嚏症狀的,還有就是退熱作用,當服用感冒藥後,症狀減輕了,但呼吸道黏膜卻乾燥,不但不能清除病毒,還可使細菌乘虛而入,發展致下呼吸道感冒,就象不嚴重的咳嗽,尤其是痰多時不宜服用鎮咳藥是一個道理。

建議:多休息、多睡眠、多飲水、適當退熱、注意護理是治療感冒、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好方法哦。

寶寶換季易上火

秋季天氣開始乾燥,寶寶幾乎每一次呼吸都對呼吸道是一種劣性刺激。它帶走了黏膜和肺泡大量的水分,使其變為乾燥,致使大便發幹、鼻幹易出血、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而且中醫認為,小兒是“純陽之體”,體質偏熱,容易出現陽盛火旺即“上火”現象,加上兒童腸胃處於發育階段,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也易造成食積化熱而“上火”。

預防寶寶上火,媽媽要注意:

1、寶寶出生後最好是用母乳餵養並保證足夠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又不會“上火”。如需人工餵養應在醫生指導下採用適合的配方乳。母乳不足的嬰兒應及時添加牛奶,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粉,並多喂開水和水果汁,少喝飲料。

2、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核黃素),以及動物性食物,特別是動物內臟如肝、腎、心,以及鱔魚、蛋、奶等含有豐富的核黃素。食物中以豆類及綠葉蔬菜也是維生素B2的食物來源。做飯時防止維生素流失,米不要過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後切,切後儘快下鍋,炒菜時可加點醋。改掉孩子吃零食、吮手指、舔唇等不良習慣。

3、不要過度依賴於食補,必要的時候還是要依靠藥物來控制。

4、室內空氣加濕,或給孩子霧化吸入,保持口腔黏膜濕潤;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幹裂口唇可塗香油或蛋黃油保護。

建議:秋天乾燥,寶寶很容易喪失體內水分,所以在兩餐哺乳或正餐之間給寶寶多補充水分是預防上火的最簡便的方法哦。

寶寶換季皮膚護理很重要

夏秋換季時節,氣溫並沒有降到很低,但是氣候卻在慢慢變乾燥,爸爸媽媽們在護理寶寶嬌嫩的皮膚時,既要防高溫帶來的痱子,又要防乾燥帶來的不適,寶寶的皮膚護理工作可是不輕鬆的哦。

秋末是痱子的高發時節,有的孩子在炎熱的夏季沒有患痱子,到了夏末秋初卻生了痱子。夏季父母都比較注意預防,到了秋季,天氣還不穩定,某一天,氣溫可達夏季那樣高,但這時父母已經不再給孩子勤洗澡,擦痱子粉了,有的甚至開始捂孩子了,結果就造成了夏季不得,秋季得的現象。

預防痱子小貼士:

1、雖然天氣漸漸涼下來,也要堅持給孩子洗澡。通過不間斷的洗澡,提高孩子對逐漸變涼的氣候的適應能力。

2、不要過早給孩子添加過多的衣服,睡覺時也不要蓋得過厚。

寶寶的臉部需補水

寶寶嬌嫩的臉部肌膚在秋天最容易受到風沙和陽光的侵襲,從而引發皮膚乾燥、過敏等一系列症狀。因此,寶寶曬太陽要在30分鐘之內。不能讓陽光直射在寶寶身上,也不能曬太久。曬太陽最好是在上午10點到11點之間,時間最好在30分鐘之內,曬完後多給寶寶喝水、擦點潤膚露。

寶寶的屁股也要呵護

寶寶的屁屁經常接觸糞便、尿液,而且不易“通風”,秋天雖然氣溫有所下降,但依然容易細菌繁殖,引起濕疹等皮膚病。因此尿布要換得特別勤快,不要讓寶寶的屁屁悶得太久,防止寶寶得“紅屁股”。平常最好每隔1小時察看一下孩子的尿布,保持寶寶的屁股乾淨。再有堅持在每天相同的時間裡誘導孩子大小便。

要減輕清洗寶寶洗屁屁的工作,媽媽可以改用嬰兒護膚柔濕巾,只要擦一擦就能清潔孩子的小屁股,還有消毒滋潤的作用。

嬰幼兒的皮膚與成人不同,生理和功能也有差別,皮膚和呼吸代謝作用比較強,體內的水分及熱量蒸發散失比成人快,易出汗,保溫差,皮膚角質層菲薄,嬌嫩,自我保護能力差,春季要注意保暖,避免硬腫症的發生。皮膚的清潔宜用水洗不要用肥皂,保護皮膚,減少刺激。

秋季哮喘高發,爸媽及早預防

秋季一向是哮喘兒童反復發作的時節,憋氣、咳喘的滋味又將"品嘗"。預防兒童秋季哮喘病主要應該從幾個方面入手呢?

1)避免誘發因素:支氣管哮喘的發作,與致敏源有密切關係,發作過後,應細心尋找和分析誘發困素,盡可能加以避免。如花粉、粉塵、皮毛、牛奶、雞蛋、魚、蝦、螃蟹、油漆、藥物等。

2)加強體育鍛煉:許多支氣管哮喘的兒童,由於擔心受涼、感寒後哮喘發作,心理上處於緊張狀態,而對體育鍛煉有所顧慮,結果體質下降反而發病增多。其實,體育鍛煉對哮喘病兒大有好處,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體質情況適當選擇運動方式。

3)注意飲食調養:忌過甜、過鹹食物。過甜和過鹹食物的刺激,可以加強支氣管的反應,加重咳嗽、氣喘、心悸等症狀,誘發哮喘。另外還要注意少吃冷飲、碳酸飲料、炒貨類等有刺激的食物。注意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蛋、家禽、大豆及豆製品等,增加熱量,提高抗病能力。

防秋燥,寶寶換季飲食要點

對於已經可以吃輔食的寶寶來說,夏秋換季,天氣開始變得乾燥, 一般我們可以多給孩子吃一些生進潤燥、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一類的東西可以選擇。比如說梨可以潤肺,白木耳、蘿蔔都有這方面的功能。在這個季節可以選擇類似於這一類的食物。不容易上火,比較能夠對身體起到潤燥滋陰,對呼吸道能夠起到潤肺,對消化道能夠起到養胃生津的食物。

小孩子吃東西最好吃得清淡一點,吃粥的時候,可以把這些切成小碎塊放在粥裡。也可以增加水果。每天要有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很多孩子大便幹,肯定跟飲食的搭配不合理有關。但是也不是說這些東西越多越好,適當的做一些搭配,另外還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為了避免孩子營養方面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飲食搭配哦。

在秋天這種乾燥的時候給寶寶喝點湯水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那麼喝什麼湯最好呢?立秋之後,建議寶寶的飲食要清淡爽口,多吃青菜為宜,所以不妨用一些時令蔬菜來煲上一鍋美味湯水,讓寶寶更滋潤。下面看看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款美味蔬菜湯吧!

煲湯蔬菜:蓮藕

立秋後,蓮藕正當季。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後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用蓮藕來煲湯,有助改善睡眠狀況,還能健脾開胃,秋季孩子的腸胃功能薄弱,非常容易患上腸胃道疾病,來上一碗蓮藕湯就不錯了。

推薦食譜:山藥玉米蓮藕排骨湯

食材:豬小排1根、藕250克、山藥250克、甜玉米1個、薑2個、水8碗。

做法:1、將排骨斬件,放水裡煮開,去掉浮沫及血水後用清水沖洗備用。2、山藥刨皮後切滾刀塊備用。3、蓮藕去皮切段並沖洗乾淨藕孔裡的泥土。4、甜玉米切件,準備2片生薑。5、將排骨,姜和清水一起倒入湯鍋裡,大火煮開。將山藥,蓮藕和玉米放入煮開的湯鍋裡,燒開後轉小火煲2小時後加鹽調味即可。

煲湯蔬菜:白蘿蔔

白蘿蔔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跟大骨一起熬制白蘿蔔湯有助於消食健胃,味道清香,適合寶寶們飲用。不過白蘿蔔的味道偏重,如果不想味道太重,在熬湯的時候別把蓋子蓋太嚴。

推薦食譜:白蘿蔔排骨湯

食材:白蘿蔔500g、排骨250克、水、鹽適量。

做法:1、 準備好材料,將排骨剁成3釐米大小。2、 白蘿蔔切小塊。3、 用鍋先將排骨燉至肉脫骨,再加入蘿蔔,熟爛後加入適量鹽即可。

煲湯蔬菜:土豆

土豆不僅可以炸、壓成泥、燜煮,同時也是非常好的湯料。土豆屬於粗糧,含有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可以刺激腸胃道蠕動,緩解便秘,排除毒素。在中餐,較少將土豆作為湯料來烹調,但是土豆確實西餐中不可或缺的煲湯食材,所以不如偶爾換換口味,為寶寶烹調一道西式濃湯,也很有滋味。

推薦食譜:土豆濃湯

食材:土豆200g、洋蔥50g、培根100g、大蒜2瓣、雞湯塊1塊、淡奶油50ml、歐芹碎適量、黑胡椒碎適量、芝士粉適量

做法:1、準備材料,將土豆去皮切成小片,洋蔥切絲,培根切碎,蒜切片。2、將培根用幹鍋煎出油份,表面金黃後盛出備用。3、鍋中加少許油,爆香蒜片和洋蔥,加入土豆片翻炒,加入適量的水和雞湯塊後煮制10分鐘。暫時離火,將博朗攪拌棒直接插入鍋中啟動,數十秒後就成了均勻細滑的濃湯。4、重新開小火,加入適量的淡奶油。再次煮沸後撒入黑胡椒碎、芝士粉、歐芹碎關火。裝碗後在表面撒上煎好的培根碎,點綴少許淡奶油即可。

煲湯蔬菜:冬瓜

冬瓜有潤肺生津、清熱利尿的功效,同時水分含量多,是適合很多疾病的食療蔬菜。冬瓜常見的做法之一就是煲湯,跟排骨、老鴨一起煲湯鮮味十足,跟蝦米、蘑菇一起煲湯則清淡開胃,是煲湯的不二之選。在煲湯的時候,許多家庭會習慣去掉冬瓜皮,小編提示:冬瓜煲湯最好要帶皮。冬瓜皮中不僅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多種揮發性成分,具有消暑健脾等保健功效,處理的時候清洗乾淨就可以了。

推薦食譜:冬瓜枸杞姜絲金針菇湯

食材:冬瓜500克、金針菇適量、枸杞子少量、食鹽6克、薑5克、水適量

做法:1、冬瓜洗淨切片,金針菇洗淨去根部,老姜去皮切細絲,枸杞稍稍用清水沖一下。2、鍋中放適量清水,煮開,放入冬瓜及薑絲,煮至冬瓜6成熟。3、再放入金針菇煮開,放入枸杞,小火燜上一會兒。4、出鍋前放適量鹽調味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