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祛濕按摩,認准四個“排濕口”

其實, 只要認准人體的“排濕口”, 並加以按摩, “濕困”問題就很快能迎刃而解。

夏天很多人為了避暑而吃較多生冷的水果, 這樣容易使濕氣積聚在體內, 讓人食欲不振, 甚至大便也總是黏膩不爽。 到底, 除了利用食療祛濕外, 還能不能利用其他方法祛濕呢?

相對於以食療或藥療祛濕, 利用按摩祛濕的方法更適合老年人。 因為按摩可以直接作用於人體的相關穴位, 不需要通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 可以大大縮短起效時間。 而且, 老人單憑一雙手就可以在家自行按摩, 操作簡單、方便, 更符合經濟原則。

臨床上,

Advertisiment
有四個常用的排濕穴位, 分別是陰陵泉穴、豐隆穴、大橫穴以及足三裡穴, 老人只要認准這四個“排濕口”, 就可以做到輕鬆祛濕。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是屬足太陰脾經之合穴, 位於小腿內側, 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在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 比目魚肌起點上, 有排滲脾濕的功效, 是常用的“祛濕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點按為主, 每次按摩3~5分鐘, 每日早晚各1次。 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10~15分鐘。

豐隆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絡穴, 在小腿前外側, 外踝尖上8寸, 條口穴外, 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主治脾經及胃經的疾病, 有沉降胃濁、化痰濕的功效, 是“祛濕化痰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著力於穴位之上, 垂直用力, 向下按壓,

Advertisiment
按而揉之, 持續5~10分鐘為宜。

大橫穴

大橫穴是足太陰脾經之穴, 在腹中部, 距臍中4寸, 左右各一, 有運轉脾經水濕之功效, 全身的濕氣都能由它驅除, 同樣是“祛濕大穴”。

按摩方法:用兩拇指同時點按左右兩側的大橫穴, 持續3~5分鐘。 或用手掌以順時針的方向摩腹20~30圈, 同樣能有助通便祛濕。

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 位於髕骨下緣3寸(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 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准, 四指寬度即為3寸), 脛骨前脊外一橫指(拇指指關節橫度)處, 有燥化脾濕、生髮胃氣的功效, 是“強身健體大穴”。

按摩方法:一是每天用拇指按壓足三裡穴5~10分鐘, 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裡穴有酸脹、發熱的感覺。 二是可用艾條艾灸, 每週艾灸足三裡穴1~2次,

Advertisiment
每次灸15~20分鐘, 艾條緩慢沿足三裡穴上下移動, 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