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矯正不孩子不良為,父母要主意

父母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 要注意兩件事情:一、你要學會堅持。 二、隨時用語言解釋你的行為。

從小開始, 堅持跟孩子解釋你的行為。 長此以往, 你會發現孩子會比較講道理, 而且聽得進去道理。

凱倫3歲時, 會說很多話了, 而且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高峰時期, 她整天都在咿咿呀呀地發現和熟悉語言。 她的母親忙著做家務, 大部分時間都不去注意她在說什麼。 只有當凱倫非常不安地尖叫、大喊或者用非常令人心煩的聲音說話時, 母親才會去關心發生了什麼問題, 察看她有什麼需要。 這樣的母親—孩子互動行為發生了幾次以後,

Advertisiment
凱倫就學會了用尖叫或不正常的聲音去吸引母親的注意。 也許她的母親有一天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變成了一個愛哭鬧的孩子。 她也許還會跟別的母親抱怨凱倫的這種行為。 殊不知正是她自己的行為造成了這種局面。

為什麼凱倫在有需要的時候不能用正常的口氣和聲音來說話?為什麼她會變成一個愛哭鬧的孩子?正是因為她的母親強化了她的哭鬧行為!當凱倫發現每次她哭鬧尖叫的時候都會引起母親的注意, 她的哭鬧行為自然而然被強化了。 但是父母也別著急, 我們既然能強化孩子的行為, 也能消除某些不良行為。

為了消除孩子身上某些不合理的行為,

Advertisiment
父母必須瞭解並且避免對這些行為的關鍵性強化, 同時實施逆轉性強化。

人生第一個條件反射的形成可能是嬰兒的哭聲和父母對哭聲的反應之間的聯繫。 啼哭是嬰兒進行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 通過哭聲, 父母可以知道他們餓了、累了、感到不適、或是尿布濕了, 從而滿足他們的需要。 正常的哭聲是嬰兒生存的條件, 我們不能也不想消除它。 但是我們確實可以通過合適的強化, 把他們的眼淚減少到恰當的程度, 使他們不再過分注重某些細節。 如果每次只要嬰兒一哭, 父母就馬上抱起他們或是搖動搖籃, 他們就會很快注意到眼淚和父母注意力之間的聯繫。 如果父母能夠做到對嬰兒的哭聲區別處理,

Advertisiment
他們就會逐漸認識到什麼時候該哭, 什麼時候哭也沒有用。

再看凱倫的母親應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她的嗚嗚咽咽。 為了消除凱倫的啼哭, 可以進行逆轉強化。 開始時, 媽媽可以說:“凱倫, 你這樣嗚嗚地哭, 我可聽不懂你的話。 我的耳朵很好玩, 它們就是聽不懂嗚嗚啊啊的哭。 不過你要是好好地跟媽媽說話, 媽媽一定能聽懂。 我們來試試好好說話好不好?”每一次當孩子不好好說話, 哭著耍無賴的時候, 媽媽就應該對這些嗚咽聲充耳不聞;另一方面, 對孩子用正常聲音表達的要求應該立即給予關注。 不僅要行動上給予關注, 而且語言上要給予獎勵, 比如:你瞧, 你這樣好好說話, 媽媽每次都聽得懂, 媽媽喜歡你這樣好好說話。

Advertisiment
我知道你是個乖孩子!

消除強化和逆轉強化相結合, 一定可以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但父母要注意兩件事情。 一、你要學會堅持。 不要覺得孩子哭得可憐而心軟。 或者你覺得:哎呀, 就這一次。 不行!一旦你沒有堅持住, 這場戰爭你必輸無疑。 二、隨時用語言解釋你的行為。 不要以為孩子小, 不懂。 從小開始, 堅持跟孩子解釋你的行為。 長此以往, 你會發現孩子會比較講道理, 而且聽得進去道理。 當你需要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時, 你就不需要怒吼了。

得不到強化的行為, 最終將會消失。 這已經是確切無疑的事實。

如果你的運氣不好, 或者你的孩子本身是個脾氣急躁的小孩, 強化或逆轉強化有可能不會一次奏效。 希望父母不要認為脾氣急躁的孩子是不乖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你要認為他們是不同於其他性格的小孩。 對他們的訓練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強化訓練貴在堅持, 要堅定立場, 不要和孩子討價還價。 最終孩子的不良行為是能夠被矯正的。

強化/消失定律不僅僅是孩子和動物學習新行為的一種心理機制, 成人也在按照自己得到的肯定或否定的回饋資訊來修正自己的行為。 有時候, 孩子們也會本能地通過強化某些行為或是消除另外一些行為來訓練他們的父母, 而不是他們的父母訓練孩子。

當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一些令人激動的地方, 比如狄斯奈樂園時, 小孩子常常會表現出令父母非常滿意的行為:他們很乖, 很配合, 也很好商量——這是一種不自覺的企圖,其目的正在於強化或獎勵父母的行為。在一些極端的例子中,我們會看到小孩子們居然能夠熟練地操縱他們的父母,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令父母做出自己最希望的行為。

當一位母親教訓她5歲的女兒時,只聽見女兒說:“你不再愛我了。”

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他們的父母渴望表達愛。因此,他們利用了這個微妙的問題來消除父母的懲罰行為。這樣做的孩子通常能夠取得成功。

強化/消失定律最為關鍵的地方是:父母一定要意識到他們的不當行為可能對強化具有反面的作用,從而確保自己在孩子的學習環境中處於控制地位。

強化/消失定律既然如此重要,那麼請讓我們再仔細回顧一下,我們是否經常在不經意中對孩子強化了我們不期望的行為,卻弱化了我們重視的行為。

史密斯夫婦想要好好慶祝他們的結婚10周年紀念日,他們打算單獨外出就餐。當他們正準備外出的時候,他們3歲大的孩子開始為留在家裡哭哭啼啼。史密斯先生對強化原則一知半解。因此,為了讓孩子停止啼哭,史密斯先生就給了他一包口香糖。不幸的是,史密斯先生的舉動恰恰沒能強化孩子的安靜,卻獎勵了他的眼淚。如果下一次再和史密斯夫人外出時,這次的獎勵將使孩子更加喜歡哭泣了。

一個小小的替換有可能完全改變這種情況。史密斯先生應該在孩子還沒有開始落淚時就給他一包口香糖,鼓勵他與父母合作。

父母的言行一致、獎懲分明,是積極使用強化/消失定律的另一關鍵要素。

有些時候,父母的舉動(獎勵或懲罰的行為)會讓孩子迷惑不解,這就完全失去了強化的作用。

著名的卡爾·威特牧師是一位成功的父親。他把有些先天智障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培養成了一個著名的天才。卡爾·威特牧師留給了後人許多很有價值的家教理念。關於父母如何獎懲一致、有效利用強化定律來教育孩子,他在名著《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記錄了這樣一次經歷:

在一次散步中,我發現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在散步的過程中,鄰居史密斯太太發現女兒的裙子被弄髒了,她立刻生氣起來,開始沖著女兒大聲責駡。看見女兒大哭以後,她又馬上給了女兒一小塊點心。

我問史密斯太太:“您為什麼要責駡女兒呢?”

“她總是這樣經常弄髒自己的裙子。”史密斯太太這樣回答。

“可是,您為什麼又給了她一塊點心呢?是為了表揚她的行為還是為了給她受責駡的補償?”

史密斯太太啞口無言,她不知該如何回答我。

這時,她的小女兒也已經被弄得糊裡糊塗,她也不知道為什麼母親會責駡她,更不知道挨駡之後為什麼很快又得到了點心。

母親這樣的做法,讓女兒弄不清是非,這對她的成長是相當有害的。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對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始終如一的主見。父母自己缺乏主見是教育孩子的一大禁忌。最簡單的做法是:你要經常解釋你的行為,你為什麼要責駡他,或者你為什麼要表揚他,把你的是非觀傳遞給孩子,並且確保你的行為符合你的是非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的孩子也會以你的是非觀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的行為得以保持,不正確的行為得以矯正。

也很好商量——這是一種不自覺的企圖,其目的正在於強化或獎勵父母的行為。在一些極端的例子中,我們會看到小孩子們居然能夠熟練地操縱他們的父母,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令父母做出自己最希望的行為。

當一位母親教訓她5歲的女兒時,只聽見女兒說:“你不再愛我了。”

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他們的父母渴望表達愛。因此,他們利用了這個微妙的問題來消除父母的懲罰行為。這樣做的孩子通常能夠取得成功。

強化/消失定律最為關鍵的地方是:父母一定要意識到他們的不當行為可能對強化具有反面的作用,從而確保自己在孩子的學習環境中處於控制地位。

強化/消失定律既然如此重要,那麼請讓我們再仔細回顧一下,我們是否經常在不經意中對孩子強化了我們不期望的行為,卻弱化了我們重視的行為。

史密斯夫婦想要好好慶祝他們的結婚10周年紀念日,他們打算單獨外出就餐。當他們正準備外出的時候,他們3歲大的孩子開始為留在家裡哭哭啼啼。史密斯先生對強化原則一知半解。因此,為了讓孩子停止啼哭,史密斯先生就給了他一包口香糖。不幸的是,史密斯先生的舉動恰恰沒能強化孩子的安靜,卻獎勵了他的眼淚。如果下一次再和史密斯夫人外出時,這次的獎勵將使孩子更加喜歡哭泣了。

一個小小的替換有可能完全改變這種情況。史密斯先生應該在孩子還沒有開始落淚時就給他一包口香糖,鼓勵他與父母合作。

父母的言行一致、獎懲分明,是積極使用強化/消失定律的另一關鍵要素。

有些時候,父母的舉動(獎勵或懲罰的行為)會讓孩子迷惑不解,這就完全失去了強化的作用。

著名的卡爾·威特牧師是一位成功的父親。他把有些先天智障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培養成了一個著名的天才。卡爾·威特牧師留給了後人許多很有價值的家教理念。關於父母如何獎懲一致、有效利用強化定律來教育孩子,他在名著《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記錄了這樣一次經歷:

在一次散步中,我發現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在散步的過程中,鄰居史密斯太太發現女兒的裙子被弄髒了,她立刻生氣起來,開始沖著女兒大聲責駡。看見女兒大哭以後,她又馬上給了女兒一小塊點心。

我問史密斯太太:“您為什麼要責駡女兒呢?”

“她總是這樣經常弄髒自己的裙子。”史密斯太太這樣回答。

“可是,您為什麼又給了她一塊點心呢?是為了表揚她的行為還是為了給她受責駡的補償?”

史密斯太太啞口無言,她不知該如何回答我。

這時,她的小女兒也已經被弄得糊裡糊塗,她也不知道為什麼母親會責駡她,更不知道挨駡之後為什麼很快又得到了點心。

母親這樣的做法,讓女兒弄不清是非,這對她的成長是相當有害的。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對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始終如一的主見。父母自己缺乏主見是教育孩子的一大禁忌。最簡單的做法是:你要經常解釋你的行為,你為什麼要責駡他,或者你為什麼要表揚他,把你的是非觀傳遞給孩子,並且確保你的行為符合你的是非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的孩子也會以你的是非觀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的行為得以保持,不正確的行為得以矯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