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眾怒難犯的成語故事

1 眾怒難犯的故事

春秋時期, 鄭國掌握朝政大權的是子駟。 大夫尉止與子駟平素不和, 尉止便糾集宗族的一夥人發動叛亂。 他們打進宮廷, 殺死了子駟等人, 並將鄭簡公劫持到北宮。 司徒子孔因為事先聽到風聲, 所以提前作了準備。 他與子產一起平定了叛亂, 殺死尉止等叛亂分子。

此後, 子孔掌握鄭國朝政。 他製作盟書, 規定官員各守其位, 聽從他的命令。 有些大夫和將領不肯順從, 他準備殺掉他們。 子產勸阻他, 請求燒掉盟書。 子孔不同意, 說:“製作盟書是為了安定國家, 大夥發怒就燒了它, 就變成大夥當政,

Advertisiment
國家不是很為難了嗎?”子產說:“眾人的憤怒不可冒犯, 專權的願望難於成功, 把這兩件難辦的事合在一起來安定國家, 這是危險的辦法, 不如燒掉盟書來安定大夥。 這樣, 您得到了需要的東西, 大夥也能夠安定, 不也是很好的嗎?要知道, 專權的願望是不成功的, 觸犯大夥會發生禍亂。 您一定要考慮到大夫們的情緒, 聽從他們的意見啊!”

子孔聽從了子產的勸告, 當眾燒掉了盟書, 於是鄭國安定下來。

2 眾怒難犯的材料

【注音】zhòng nù nán fàn

【出處】《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

【解釋】犯:觸犯、冒犯。 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 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用法】作賓語、定語;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

【近義詞】眾怒難任

Advertisiment

【例句】土改時, 群眾發動起來了, 從前不可一世的土豪劣紳知道~, 不得不低頭認罪。

3 眾怒難犯的點評

小朋友們是否有聽過所得民心者得天下呢?如果做了讓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那麼群眾一定不會繼續支持政權, 因為群眾是個大群體。 確定的計畫馬上幹, 承諾的事情立馬幹, 只有把每件工作落到實處, 才能真正贏得老百姓的口碑, 國家才會安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