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假口吃,如何鑒別

3周歲是兒童出現口吃的危險年齡。 因為3周歲正是孩子學習口語的關鍵時期, 這時, 他已掌握了相當數量的詞彙和最基本的語法規則, 能說複雜一些的句子。 但是, 有一個“3周歲語言現象”容易被父母所忽視, 而它卻正是孩子出現口吃或口吃現象的真正原因。

當孩子進入幼稚園後, 他們學習語言的環境完全改變了。 在幼稚園, 孩子一下子接觸到了那麼多小夥伴, 眼界大開, 思維快速發展, 有表達的強烈願望, 另外, 還有的孩子比較好勝, 常常急著搶著說話。 這時問題出現了, 如果孩子掌握的詞彙、語法跟不上,

Advertisiment
就會出現口吃現象。 此外, 如果幼稚園裡有口吃的小朋友,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還會進行模仿, 於是患上口吃的機率就數倍、數十倍地增加了。

口吃與口吃現象的區別

如何判斷3歲寶寶的“結結巴巴”是口吃現象還是真正的口吃呢?兩者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口吃的“心理預期”, 也就是那種害怕自己會口吃的恐懼心理。 這種心理預期, 是“真正口吃”的標誌。

簡單、直觀的鑒別方法

研究發現, 正常人說話時, 每幾分鐘就會結巴一下, 但正常人對此並不在意, 會繼續平靜地表達。 而口吃患者就不同了, 他在說話前就知道自己要口吃, 而且非常害怕;在口吃現象發生時, 他們會格外“吃力”, 表現為:

·說出一個字都很困難, 拖音長得沒有必要;
·更嚴重的有擠眼、甩胳膊、歪頭、歪嘴、拍大腿等多餘動作伴隨;
·說話時,

Advertisiment
會表現出明顯的心理波動, 較嚴重的口吃患兒會出現尷尬的表情, 甚至沮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