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現孩子困難並及時給予幫助

當孩子遇到一件事兒, 不願意往下做的時候, 那麼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可能是遇到了困難, 做不下去了。

一般來說, 家長不認為是孩子遇到困難了, 因為家長看到的現象是孩子不願意學, 對某件事兒不願意繼續往下做了。 家長會得出一個結論, 這個孩子不能堅持, 做事兒總是半途而廢。

其實, 只要仔細觀察, 孩子在遇到困難時, 並不是一下子就決定不做了, 他也嘗試著去克服, 但是他的能力有限, 解決不了, 最後選擇退下來。 然後, 家長要觀察孩子到底是在哪兒遇到困難。 找到原因後就找對策, 如果是學習內容上,

Advertisiment
孩子覺得難度太大, 他理解不了了, 這個時候, 家長應該自己學習, 看看這部分內容到底應該怎麼學, 可以把自己好的方法告訴孩子。 如果家長沒有這個能力, 幫助不了孩子, 那麼家長可以借助于老師, 要跟老師及時溝通, 看老師是不是也發現了孩子在某些內容上存在著困難, 讓老師幫助孩子把這個困難克服掉。

家長應該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幫扶者, 而不是監工。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 家長要持體諒的態度。 就拿拉小提琴來說吧, 一站就是那麼長時間, 又得看琴譜, 又得想著指法, 還得想著怎麼能拉出聲音來, 對於那麼小的孩子來說真的很不容易。 所以, 家長要做的不是監視孩子是否拉夠了時間, 而是要隨時把關鍵的技巧提醒給孩子,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去理解, 或者將一些便捷的記譜方法告訴孩子, 和孩子一起學習。

家長還應該注意說話的技巧, 也許孩子今天只彈了四十分鐘, 有的家長會說, 你怎麼沒彈夠時間?而有的家長會說, 別看彈了四十分鐘, 還是有效果的。 不管孩子是出於什麼原因, 要先肯定孩子能坐在琴前彈琴的優點。

不管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是其他, 保護孩子的興趣是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在興趣極大的情況下, 暫時遇到了困難, 那麼, 這種階段的孩子是最好幫助的。 當家長給孩子提供了一些方法,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了, 把不會的東西學會了, 孩子會非常高興地繼續往下學。 如果是孩子已經失去興趣了, 那麼家長應該耐下心來,

Advertisiment
先激發興趣, 鼓勵、表揚、肯定, 讓孩子覺得自己能行, 同時給孩子提供能夠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