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心!細數寶寶最常見4種意外傷害

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有可能遇到某些意外傷害。 一旦遇到意外, 作為家長, 該如何處理才能儘量減輕傷害並有助於醫生的救治呢?如何才能讓寶寶的傷害降到最低呢?今天, 就讓小編來給大家講講吧。


寶寶發生意外, 家長怎麼辦?

1.氣管異物

多見於1~2歲的幼兒。 由於發育的不完善, 此階段的幼兒雖可自如地咀嚼、吞咽食物, 但咽反射弱, 也就是一旦異物嗆入, 無法通過強的咳嗽反應咳出異物, 導致異物吸入氣管。 孩子會出現呼吸困難, 常伴有異樣咳嗽。 此時家長切不可驚慌, 應立即將孩子上半身前傾,

Advertisiment
防止異物進一步深入, 用力拍其肩胛區, 或自孩子後方將手置於其腹部, 雙手交叉, 一下一下地向孩子的上腹部施加壓力。 這兩種方法是通過突然增加胸內壓促使異物排出, 實施急救的同時, 趕往醫院。

2.誤服

常見的的原因一般有兩種:家長粗心大意或忙碌中拿錯了藥;幼兒被家中存放藥物的顏色鮮豔的糖衣吸引而誤服。

在孩子神志清醒且願意配合的情況下, 先作初步處理。 即用手指刺激咽部, 使藥物被嘔吐出來。 若孩子已神志不清或不願配合, 則立即到醫院, 不要忘記帶上藥物外包裝或說明書, 並大致估算服藥量, 以便醫生對孩子的病情有準確的估計並有針對地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孩子誤服了強酸、強鹼(鹽酸、氫氧化鈉等),

Advertisiment
不可催吐。 另外, 如果孩子誤喝的是碘酒 , 應立即給孩子喝米湯、麵糊等麵粉類流食, 以防止人體對碘的吸收;若錯喝的是癬藥水、止癢藥水、驅蚊藥水, 就要讓小孩儘量地多喝濃茶水, 因茶葉中含有鞣酸, 具有一定的沉澱及解毒作用。

3.外傷

對於劃傷, 磕碰傷, 家長都比較有經驗, 這裡只介紹頭部碰撞後, 應觀察孩子哪些情況。 有些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病例是在頭部碰撞後幾小時, 甚至1~2天才有明顯表現的, 家長不要因碰撞後馬上到醫院就診未發現問題而掉以輕心, 需要家長仔細觀察48小時。 不要讓孩子做劇烈運動。 一般夜間要叫醒他兩次, 分別在半夜十二點及淩晨四點。 將孩子喚醒到他能清醒地講話、走路的程度,

Advertisiment
注意他兩側瞳孔是否大小一致, 但合作度低的孩童不易觀察。 可以睡在孩童的旁邊, 以便觀察其呼吸及睡眠情況。 若有任何異樣, 則將他叫醒以確知是否有昏迷的情況發生。 另外, 在發生頭部外傷的六小時內, 避免進食, 頂多飲用開水。 六小時之後若仍有噁心、嘔吐症狀時, 亦應避免進食。 當大一些的孩子自訴頭暈、頭痛, 疲倦, 沒精神, 而幼兒表現為嗜睡或異常煩躁、哭鬧, 安慰不起作用, 拒食, 嘔吐時, 立即就診。


一旦發生意外, 緊急處理後, 要及時就醫

4.熱力燒傷

5歲以下小兒好奇心強, 喜歡動手動腳、跑來跑去, 易發生熱水燙傷事故。 燙傷不嚴重(指燙傷表皮發紅但並未起泡的1度燙傷), 一般可在家中先做處理。

Advertisiment
燙傷後愈早用冷水浸泡, 效果愈佳;水溫越低效果越好, 但不能低於-6℃。 用冷水浸泡時間一般應持續半個小時以上。 這樣經及時散熱可減輕疼痛或燙傷程度。 然後塗上紫草油或燙傷藥膏。 燙傷部位出現紅腫、水泡, 家長要用乾淨衣物覆蓋好創面, 不要弄破水泡, 趕往醫院治療。 對於嚴重的燙傷, 特別是頭面、頸部, 因隨時會引起孩子休克, 應儘快送醫院救治。 也有孩子玩火引起衣褲著火。 發現後立即脫去孩子的衣褲, 或用大衣、棉被等撲滅, 用水澆滅, 切不可抱著孩子奔跑、呼喊, 也不要用雙手撲打, 以免引起孩子頭部、呼吸道及雙手燒傷。 滅火後, 保護好創面, 迅速到醫院就診。

意外傷害還有不少這裡沒有提到, 比如中暑,

Advertisiment
煤氣中毒, 電擊傷等等, 作為醫生, 希望家長們多一些急救知識, 但更為重要的是預防意外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