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孩子撒謊時,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做?(千萬別只顧著發火)

★ 幼兒檔案 ★

名字:恩恩

年齡:3歲半

年級:小班

性格:活潑好動

★ 媽媽留言 ★

前天, 幼稚園老師告訴我, 中午吃飯時看到恩恩不小心打翻了湯碗, 把湯汁灑到了旁邊小朋友身上。 可是, 當老師上前詢問情況時, 他卻“誣陷”是別的小朋友打翻的, 最後竟還委屈得大哭。 就在剛才, 他偷吃巧克力被我發現, 我嚴肅地批評了他, 可他居然不承認, 我既惱怒, 又難過, 很擔心寶貝這麼小就學會說謊, 以後養成了“愛撒謊”的壞習慣怎麼得了……

美國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人每天會說謊25次。 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被這個資料驚嚇到?即便不看資料,

Advertisiment
相信大家都曾有過說謊的經歷, 或是出於禮貌, 或是出於自我保護等等。 然而, 當孩子說謊時, 很多家長就會如臨大敵, 仿佛他們眼中天真可愛的小天使瞬間變成了邪惡的“壞孩子”。

其實, 孩子說謊並不一定是壞事, 關鍵在如何引導。 德國教育學家施魯克教授提出:孩子第一次有意義地說假話是他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進步, 標誌著他有了開創性的行為, 並能主動與周圍環境打交道。

當孩子出現說謊行為時, 比起批評和發火, 我們不妨先來探尋孩子說謊背後的動機, 再來有的放矢地思考如何引導。 以下是小編列出的最常見的3種孩子說謊的原因, 請大家對照孩子的行為一起瞭解下吧!

Advertisiment

1、分不清想像與現實

3歲以下的孩子由於年齡小, 注意力易分散等原因, 常把幻想和現實混淆了。 比如, 孩子從幼稚園回來, 家長問今天玩了什麼, 孩子可能會說去太空探險了或者和小動物一起玩耍了。 這樣的“謊言”大多是因為孩子活躍的想像力、健忘等原因, 對於記不清的事情自行憑藉想像補全了。 這樣的說謊方式, 成人不必特別擔心, 它是孩子自然發展的一個階段。

2、合理化某種要求

4歲左右的孩子在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時, 會通過講一些不切實際的假話來合理化自己的要求, 這是一種故意的行為性的說謊。 比如:孩子趁媽媽不在家時偷吃了幾塊糖果, 被發現後, 卻騙媽媽說是經過奶奶同意才吃的。 這類謊言, 家長應當與孩子多溝通,

Advertisiment
引導他們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

3、逃避懲罰的自我保護

5歲左右的孩子會因為想要獲得獎賞或逃避懲罰而試圖欺騙, 說謊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本能行為。 比如, 孩子明明做了某件事, 卻選擇拒不承認, 這通常是因為孩子能輕易地從成人的神態、語言和音調中判斷出自己的行為是不被認可的, 出於愧疚、自責或害怕, 他們被迫選擇說謊。 此時, 成人平和的心態, 才是孩子卸下心防、矯正說謊行為的良藥。

找到了孩子說謊的源頭, 作為家長或者老師, 我們應該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 預防和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呢?

建立相互信賴的關係

孩子在探索時期常會做出很多讓人“氣急敗壞”的事情,

Advertisiment
比如塗花乾淨的床單、打碎玻璃器具、弄亂玩具等。 很多成人會把這種探索欲歸結為“搗亂”和“不聽話”, 並表現出斥責、不滿等反對態度。 殊不知, 這會使我們不自覺地站到孩子的對立面, 讓孩子不敢信賴和依靠我們, 只能通過說謊來尋求自我保護。 因此, 當我們初次發現孩子說謊時, 可以嘗試這樣做:

◆ 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說謊並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是不值得提倡的。

◆ 不要專注于孩子說謊這件事本身, 而是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要求和彌補錯誤的辦法。

◆ 當孩子主動說出真相後, 可以通過擁抱、親吻等動作表示自己願意繼續相信他們。

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減少孩子說謊後的內疚感, 幫助他重拾自信, 還能讓我們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

Advertisiment
當孩子下次再犯錯時, 他們想到的就不是消極逃避, 而是積極尋求父母的力量進行彌補。 各位家長請記住, 孩子越有安全感、越自信, 說謊的幾率越小!

不要用“圈套”誘迫孩子說謊

很多家長和老師發現孩子說謊後, 第一反應通常是給孩子“下套”, 比如:“好好想想, 你今天偷吃巧克力沒?”當孩子不承認時, 成人會更生氣, 然後說:“你確定?我明明看到你一個人把盒子裡的巧克力都吃了, 你竟然說謊騙我。 ”

孩子是極為敏感的, 當預感到自己笨拙的謊言即將被無情地拆穿時, 他們會對回答這些問題產生本能的抗拒。 儘管他們已經意識到說謊無用, 但說真話又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受挫。 因此, 成人和孩子在相處中應該避免出現設計“圈套”的行為, 不要用咄咄逼人的態度激勵孩子努力提升說謊技巧。當我們發現孩子說謊時,可以用輕鬆的語氣和陳述事實的方式這樣告訴孩子:

● “我看到巧克力被吃完了,地上還有好多空盒子呢,下次能不能先問問媽媽?如果離吃飯還有一會兒,是可以吃點零食的。”

● “今天老師告訴我,你在幼稚園有一些不太好的表現,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我們下次改正一下好不好?”

善用獎懲手段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習慣性說謊,成人不僅要從上述兩方面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要學著建立一套自己的獎懲制度,通過一些小懲罰和小獎勵,幫助孩子認清說謊這件事情的性質:即使說謊能夠暫時矇騙過關,但比起不被懲罰,誠實和勇於承認錯誤才是更寶貴的品質。

比如,當孩子將牛奶弄灑了而不願承認時,成人可以用適當的獎懲方式來説明孩子做出選擇。如果孩子說出真實情況,媽媽就用一杯新的牛奶獎勵孩子的誠實,否則,就讓孩子自己收拾殘局,並罰他一天不准玩喜歡的玩具,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強化他們對於誠信品質的認可度。

各位家長和老師,讓我們把說謊看成孩子成長必經的事情,就像治療感冒發燒一樣,先找准病症,再來對症下藥。“育兒”先“育己”,在我們給孩子的行為貼上“說謊”標籤前,一定要先走進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並對我們的教養方式進行總結、反思和適時改變。

沒有一種語言比溫和真誠更有力量。當你說出孩子的真實感受時,會讓他們卸下心理防線,因為你懂了他。當你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時,會讓孩子學會站在你的立場來看問題,因為他懂了你。

不要用咄咄逼人的態度激勵孩子努力提升說謊技巧。當我們發現孩子說謊時,可以用輕鬆的語氣和陳述事實的方式這樣告訴孩子:

● “我看到巧克力被吃完了,地上還有好多空盒子呢,下次能不能先問問媽媽?如果離吃飯還有一會兒,是可以吃點零食的。”

● “今天老師告訴我,你在幼稚園有一些不太好的表現,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我們下次改正一下好不好?”

善用獎懲手段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習慣性說謊,成人不僅要從上述兩方面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要學著建立一套自己的獎懲制度,通過一些小懲罰和小獎勵,幫助孩子認清說謊這件事情的性質:即使說謊能夠暫時矇騙過關,但比起不被懲罰,誠實和勇於承認錯誤才是更寶貴的品質。

比如,當孩子將牛奶弄灑了而不願承認時,成人可以用適當的獎懲方式來説明孩子做出選擇。如果孩子說出真實情況,媽媽就用一杯新的牛奶獎勵孩子的誠實,否則,就讓孩子自己收拾殘局,並罰他一天不准玩喜歡的玩具,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強化他們對於誠信品質的認可度。

各位家長和老師,讓我們把說謊看成孩子成長必經的事情,就像治療感冒發燒一樣,先找准病症,再來對症下藥。“育兒”先“育己”,在我們給孩子的行為貼上“說謊”標籤前,一定要先走進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並對我們的教養方式進行總結、反思和適時改變。

沒有一種語言比溫和真誠更有力量。當你說出孩子的真實感受時,會讓他們卸下心理防線,因為你懂了他。當你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時,會讓孩子學會站在你的立場來看問題,因為他懂了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