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童沙池內玩耍後頭疼 一查發現鼻孔裡塞了決明子還發芽了

在商場或者一些公園

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一些遊樂設施

這就是這些年很火的決明子沙地池

孩子們在類似於沙子地的池子裡

Advertisiment

玩起來不亦樂乎

家長也覺得至少比真正的沙子乾淨

所以放任孩子們在裡面發揮自己的想像

但是, 你知道決明子沙地池有一定的危害嗎?

孩子連著四五天吵吵頭疼

一查發現鼻孔裡塞了決明子 還發芽了

醫生:不建議孩子玩決明子沙地

“太可怕了, 那東西竟然在寶寶鼻子裡發了芽, 幸虧發現得還不算太晚, 不然孩子可危險了!”3月2日, 市民常女士心驚膽戰地向記者講述了她兒子險些危及生命的事。

孩子貪玩 決明子進鼻孔發芽

Advertisiment

一周前, 常女士帶著4歲的兒子在市區頤和路上的一家店裡吃東西。 恰巧, 店裡有小孩子玩的沙池, 兒子便進去玩了個把小時, 常女士之後就帶著兒子回家了。 接下來的兩天裡, 常女士的兒子一直吵吵著鼻子疼。 “我以為他老說鼻子疼是上火了, 就給他喝了點去火的藥。 可過了三四天, 兒子連著幾天跟我說頭疼。 我這才想著不對勁, 趕緊帶著他去了醫院。 ”常女士說, 她給孩子掛了急診, 醫生建議讓孩子照個腦CT, 看看怎麼回事。

“檢查結果都出來後,

Advertisiment
醫生說哪裡都沒有問題。 ”常女士說, 雖然心有疑惑, 可看到檢查的結果一切正常, 她便帶著兒子回家了。 “大概是第二天吧, 孩子還是說頭疼, 還說鼻子也疼, 我這才仔細看了看孩子的鼻子, 發現他的鼻子一側的確有些腫脹。 我趕緊拿手電筒照了照, 黑乎乎的, 看不清裡面是什麼。 ”常女士說, 因為肉眼根本看不到孩子鼻子裡是什麼東西, 她只能帶著孩子再次到了醫院。

“孩子鼻腔有異物, 需要趕緊取出來!”醫生的一句話讓常女士嚇壞了。 她趕緊請醫生取出異物。 通過麻醉手術, 醫生用鼻腔異物鉤將異物取了出來, 隨後醫生用棉簽撥弄著, 驚訝地發現這竟是一粒已經泡漲並且開始出芽的決明子。 “也不看好孩子, 這東西怎麼敢給孩子玩,

Advertisiment
進到鼻腔裡或者耳朵裡就危險了!”醫生說。

醫生的斥責讓常女士後悔莫及:“孩子就喜歡坐在沙池裡玩, 夏天的時候每晚都要去廣場上的沙池玩一會兒。 我真不知道這東西有那麼危險。 聽人說決明子清肝明目, 孩子玩還有利於健康呢。 這下可不敢隨便玩了。 ”

醫生不建議孩子玩決明子沙池

Advertisiment

“像決明子這類東西, 進入鼻腔或者耳朵裡處理起來很麻煩, 還有可能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影響。 你們做家長的可得注意了, 不能讓孩子什麼都玩。 ”當日, 記者採訪了一位元耳鼻喉科的醫生, 他告訴記者, 跟沙子相比, 處理決明子要麻煩多了, 因為決明子如果不小心進到了耳道或者鼻腔, 會跟鼻腔內的分泌物粘連在一起, 引起黏膜充血水腫、鼻塞, 引發鼻竇炎。 如果這些顆粒是活種子, 在耳道和鼻腔溫暖濕潤的環境裡會吸水膨脹甚至發芽;如果是死種子, 也會由於吸水而造成不適, 弄不好還會進入鼻腔深處, 甚至會被吸入氣管導致兒童窒息。 如果進入內耳吸附耳膜, 輕者會發臭,重者會流膿、聽力下降,對聽力造成傷害。

至於“玩決明子能清肝明目”,也有中醫表示否定,因為決明子食用了才有清肝明目的效果,把玩並沒有什麼治療效果。另外,在消毒效果方面,決明子反而比不上沙子,會因為較多孩子玩耍而傳染細菌和病毒。

記者採訪多名寶媽,大家紛紛表示均帶著孩子玩過決明子沙池,但並不知道孩子玩決明子那麼危險。記者翻看資料發現,6歲前的孩子特別容易發生異物進入耳鼻,甚至是下身的情況。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對外界事物好奇,他們喜歡拿手指摳小洞洞,喜歡往小洞裡塞東西等,所以身體的孔洞就有可能成為孩子的塞物對象。

在此,記者提醒孩子父母,有些東西請不要讓孩子玩。比如,黃豆、綠豆等豆類,因為豆類入孩子耳鼻的病例每年都有很多。紐扣電池等小物也容易被孩子誤食,請注意妥善保管。最後,爸媽平時要告誡孩子,身體的某些部位千萬不要塞任何東西,也不要讓別的小朋友塞進任何東西。

支招:鼻腔有異物改用口呼吸並及時就醫

鼻腔異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醫生表示,尤其在孩子1歲半到2歲半期間,孩子具有獨立玩耍的能力,且好奇心強,容易將異物如豆類、鈕扣、珠子、蠟筆、海綿等塞入鼻腔。發現這種情況時,成人不要緊張急躁,更不能訓斥和打罵孩子,以免孩子驚慌哭鬧將異物吸入下呼吸道,形成呼吸道異物的嚴重後果。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不要強行取出異物,以免損傷鼻腔或形成呼吸道異物,應勸阻孩子哭鬧,改用口腔呼吸,然後抱送醫院治療。

判斷:異物進鼻有哪些症狀

醫生稱,首先家長應注意觀察,比如孩子玩耍時是否有明顯的摳、抓動作,因為異物進入之後首先可能是癢,然後會疼痛。如果孩子玩耍後仍然有不舒服的表現,家長就要引起注意,及時帶孩子就醫。醫生會結合孩子的活動史、症狀等作出相應的判斷。

輕者會發臭,重者會流膿、聽力下降,對聽力造成傷害。

至於“玩決明子能清肝明目”,也有中醫表示否定,因為決明子食用了才有清肝明目的效果,把玩並沒有什麼治療效果。另外,在消毒效果方面,決明子反而比不上沙子,會因為較多孩子玩耍而傳染細菌和病毒。

記者採訪多名寶媽,大家紛紛表示均帶著孩子玩過決明子沙池,但並不知道孩子玩決明子那麼危險。記者翻看資料發現,6歲前的孩子特別容易發生異物進入耳鼻,甚至是下身的情況。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對外界事物好奇,他們喜歡拿手指摳小洞洞,喜歡往小洞裡塞東西等,所以身體的孔洞就有可能成為孩子的塞物對象。

在此,記者提醒孩子父母,有些東西請不要讓孩子玩。比如,黃豆、綠豆等豆類,因為豆類入孩子耳鼻的病例每年都有很多。紐扣電池等小物也容易被孩子誤食,請注意妥善保管。最後,爸媽平時要告誡孩子,身體的某些部位千萬不要塞任何東西,也不要讓別的小朋友塞進任何東西。

支招:鼻腔有異物改用口呼吸並及時就醫

鼻腔異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醫生表示,尤其在孩子1歲半到2歲半期間,孩子具有獨立玩耍的能力,且好奇心強,容易將異物如豆類、鈕扣、珠子、蠟筆、海綿等塞入鼻腔。發現這種情況時,成人不要緊張急躁,更不能訓斥和打罵孩子,以免孩子驚慌哭鬧將異物吸入下呼吸道,形成呼吸道異物的嚴重後果。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不要強行取出異物,以免損傷鼻腔或形成呼吸道異物,應勸阻孩子哭鬧,改用口腔呼吸,然後抱送醫院治療。

判斷:異物進鼻有哪些症狀

醫生稱,首先家長應注意觀察,比如孩子玩耍時是否有明顯的摳、抓動作,因為異物進入之後首先可能是癢,然後會疼痛。如果孩子玩耍後仍然有不舒服的表現,家長就要引起注意,及時帶孩子就醫。醫生會結合孩子的活動史、症狀等作出相應的判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