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孩教育著重家庭學校對接

讀《兒子不再膽小了》一文時, 我不禁想到了美國經典的青春課外讀物《小男子漢》。 這本讀物中有一個令我目瞪口呆又回味良久的情節:梅園(學校)的孩子們可以在週六晚上洗完澡之後打15分鐘的枕頭仗。 在這一刻鐘的時間裡, 孩子們盡情胡鬧, 如戰士般衝鋒陷陣, 教職工則置之不理。 如果超過時間, 處罰是失去下次玩的機會;而充分享受這15分鐘的條件是孩子們必須在其餘晚上乖乖地睡。 這一情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首先, 男孩教育要遵從男孩的天性。 男孩子有心理上和氣質上的鮮明特徵,

Advertisiment
如直爽開朗、大膽好鬥等, 有一首歌曲裡的兩句歌詞很能說明問題, "男孩子下雨天他也不帶傘"、"男孩子遇事就愛打抱不平"。 男孩行為上這些特徵的形成, 不僅受到遺傳基因、性激素水準的影響, 還受到環境因素和後天教育的影響。 如果教育者對孩子的關心大多放在對其學習成績、身高體重上, 而對他們心理發育和氣質的形成卻較少關心, 孩子容易變得性格內向、膽小怕事。

其次, 男孩教育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在兩歲左右, 自我意識及獨立性就開始萌芽, 不喜歡大人把他當作什麼都不會幹的小孩子, 喜歡有獨立做事的機會。 唐朝柳宗元寫過一篇《種樹郭橐駝傳》, 郭橐駝的種樹經驗就是:種樹時要認真,

Advertisiment
種完後就不要再去管它。 學他種樹而不成功的人, 失敗之處就在於對種下的樹過分關心, "雖曰愛之, 其實害之"。 適度放手甚至有時袖手旁觀, 收到的效果往往比一手操辦要好得多。

此外, 學校是男孩教育的重要陣地。 目前的教育現狀是"素質教育轟轟烈烈, 應試教育扎扎實實", 中考、高考是懸掛在每個教師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成績雖然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卻仍是大家關注的主要標準。 在這一杠杆衡量下, 抓學習、抓成績佔據了教師工作的絕大多數時間, 乖巧勤快的女生相對受教師喜歡, 棱角分明的男生相對得不到充分的發展空間。 近年很熱門的"西點軍校"的成功, 折射出的恰恰是普通教育中男孩教育的弱勢。

Advertisiment
在大環境沒有辦法及時改善的情況下, 教育者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座標內追求完善, 比如讓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性, 對男孩給予更多的包容等等。

另外, 要重視培養男孩的規則意識。 比較好的辦法是和孩子一起制訂規則, 共同遵守, 保持相對穩定, 逐步提高要求。 在張揚個性的同時, 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 這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路易莎筆下的梅園、黑柳徹子筆下的巴學園之所以受到這麼多孩子和成人的喜愛, 與學校和教師重視教孩子們要誠實、忠於職責、做好人、鼓勵他們相互幫助、親近自然界等有莫大的關係。 在那裡, 孩子學到了知識, 更培養了自學、自立、自製等好品質。

Advertisiment

在男孩教育方面, 如能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成功對接是最好的, 在無法對接甚至可能錯位的情況之下, 有一方必須堅守。 陽光男孩的成長並非畢其功於一役的事, 它需要通過各種教育手段長時間地栽培或者矯正, 這就要求教育者有長遠的目光和持久的耐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