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對嗎?

1 你只要稍微留意, 就能發現身邊的孩子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

衣著:儘管男孩、女孩有可能穿一樣款式的衣服——汗衫、運動褲等, 但男孩的衣服偏暗, 女孩的衣服顏色比較鮮亮。

遊戲:男孩喜歡玩比較鬧的遊戲, 如虛擬戰爭等;而女孩很少玩這類遊戲。 另外, 男孩一般都愛玩戶外遊戲, 而女孩一般喜歡靜坐的活動。

攻擊性:身體上的攻擊性一般多發生在男孩身上, 尤其是在他們發生分歧的時候。 而女孩喜歡鬥嘴, 她們寧願用語言而不是身體上的進攻。

獨立性:女孩一般比男孩要早獨立。 比如, 女孩學會穿衣就比男孩早,

Advertisiment
包括學會搞個人衛生。

2誰讓男孩像男孩, 女孩像女孩

主張性別差異受先天因素影響的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科學證據。 比如荷爾蒙的分泌。 研究者在孩子一出生, 甚至可以說是在懷孕期間, 就發現男孩的睾丸激素水準較高, 而這與攻擊性和活動很有關係。

同樣, 惟有女性才能懷孕和生孩子, 她們必然有一種生理上的本能——關心人, 愛在家裡呆著;而既然男性不得不保護家人並給老婆孩子掙回麵包, 他們就必須在生理上具有進攻性的本能。 這就是為什麼男孩更喜歡進攻性☆禁☆遊☆禁☆戲, 而女孩喜歡軟軟的玩具和木偶的緣故。

而主張性別差異是社會影響的產物的這一派心理學家指出, 家長從一開始就對男孩和女孩作出不同的反應——有多少家長會給男孩買粉紅色的衣服或者巴比玩具作為生日禮物呢?

Advertisiment

性別差異就是這麼來的。 研究還發現, 家長經常責怪小女孩的一些進攻性行為, 而同樣的行為, 發生在男孩身上, 家長就會熟視無睹, 家長喜歡女孩玩玩具。 因此, 這些心理學家認為, 性別差異是受家長的性別定型的強化而形成的, 另外還受到媒體上的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影響。

3性別意識發展年曆

三個月:嬰兒能夠區別男人和女人的臉。 如果接連讓嬰兒看幾張女人的半身照, 他就會慢慢失去興趣。 但只要其中插入一張男性的照片, 孩子就會立刻集中注意。 這意味著孩子能夠區別性別。

六個月:曾經有一項研究, 給嬰兒先看一張男性的照片,

Advertisiment
然後是一張女性的照片, 每一次都伴隨著一個說話聲。 結果發現, 當說話人的性別與照片顯示的性別一致的時候, 嬰兒傾向于注視較長的時間。

一歲:如果讓這麽大的孩子在一起玩, 穿的都是中性的衣服, 男孩會傾向于與男孩在一起, 而女孩則與女孩在一起。

兩歲:對玩具的性別傾向開始在這個年齡表現出來。 蹣跚學步的孩子愛玩與自己性別相符的遊戲(大多數男孩喜歡汽車和熱鬧的遊戲, 而大多數女孩喜歡洋娃娃和想像性☆禁☆遊☆禁☆戲)。

三歲:到現在為止, 孩子對性別的認識都來源於整個社會的性別定型。 比如, 孩子會認為, 女孩更擅長于烹飪, 而男孩在建構性活動上比較有優勢。

四歲:行為上的性別差異越來越明顯,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發現, 有男孩在場的時候, 女孩比較拘束, 更喜歡紮堆。

五歲:這時的孩子對“男孩子氣”和“女孩字氣”有著清楚的認識。 多數男孩與男孩在一起玩, 而女孩與女孩在一起玩。 一旦越過這一界限, 男孩會被認為時“女裡女氣”, 女孩會被叫做“假小子”。

當然也有孩子不是這樣的, 如有的女孩喜歡踢足球, 有的男孩喜歡玩娃娃。 對於這些, 你大可不必顧慮重重。 男孩不會因為玩一些通常是女孩玩的遊戲而在情感上受到傷害, 女孩也一樣。

如果成人不喜歡孩子的某項活動, 孩子的自尊會受到傷害, 同時還會使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 另外要當心的是, 如果孩子覺得他選擇異性的玩具會引起特別的興趣的話, 他就會利用這一點來吸引成人的注意力。

Advertisiment

4父母不要鼓勵孩子去順從社會的性別定型。 所有的孩子,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 都應該有機會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
自我反省 成人的態度會影響孩子, 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對性別的認識。 你覺得男孩就得有男孩樣, 女孩就地有女孩樣嗎?

遊戲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 都應該有機會出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活動、遊戲和玩具。

書本和電視 注意孩子所擁有的書或接受的電視, 其中心人物不應該帶有性別定型。

溫柔的勸說 溫柔地勸說兒童, 鼓勵兒童擴大他的活動領域, 但不要強迫孩子妥協。 如果某個男孩堅決不願意玩一般都是女孩子玩的遊戲, 也就作罷。

樹立榜樣 如果他看到角色的公平分配, 他也就學會了尊重,無論男女。

他也就學會了尊重,無論男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