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女孩子是否應施以不同教育

我過去常常假定, 父母通過為男、女孩子選擇不同的衣服、玩具, 派他們做不同的家務來加強他們的性別特徵是明智的。 這部分是因為精神病醫生曾經指出:有個別人雖然明確意識到自己的性別, 但心底裡不願承認這個事實, 因而感到十分抑鬱。

但是父母之所以熱衷於加強孩子的性別特性, 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男子氣或女子氣還不夠充足。 當我的一個兒子在3歲的時候, 要求給他一個玩偶(就象大多數男孩會這樣要求一樣), 而我的妻子提出要給他一個時, 我大驚失色。

現在我認識到,

Advertisiment
使一個男孩產生強烈的性別歸屬感的, 主要不是玩具汽車或他喜愛的牛仔服, 而是在他童年時同父親的關係, 那種關係會使他希望成為一個象他父親那樣的男人。

如果一個父親急於拒絕兒子想得到一個娃娃的請求, 或者為孩子有“姑娘氣”的愛好而流露出擔憂情緒, 那不會有助於加強孩子的男子氣。 那會使他有一種覺得他自己的和他父親的男子氣是值得懷疑或者是不充足的感覺。

我認為小男孩想要玩娃娃以及小女孩想要玩玩具卡車是正常的, 並且滿足他們的要求是十分正確的。 與其說一個男孩子想玩娃娃的願望是姑娘氣的, 不如說是象父母氣, 而那將促使他成為一個好爸爸。 男孩和女孩穿不分男女的服裝(例如牛仔褲和短袖圓領緊身汗衫)沒有什麼妨礙,

Advertisiment
如果女孩子喜歡, 穿男童裝也沒關係。

至於家務活, 我現在相信讓男孩和女孩基本上千一樣的活兒是有益處的, 就象我認為男人和女人在家庭內外分擔同樣的工作是明智的。 男孩能象自己的姐妹一樣鋪床, 打掃房間或洗碟子。 而女孩子能幹院子裡的活和洗汽車——這個我希望她們的母親也能做到。 我的意思不是男孩和女孩不能交換某些家務活, 或者所有的活兒都得分配得絕對平均。 我的意思只是不應有明顯的歧視或者區別。 父母的表率對孩子會有強烈的影響。

我並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很樂觀。 如果一個男孩想要的只是衣服和娃娃, 並且只喜歡和女孩一起玩,

Advertisiment
由於誤解和擔憂, 我會認為孩子的鑒別力出現了混亂。 應該請兒童指導診所或兒童精神分析學家診斷這種現象。 如果一個女孩想的是常和男孩們一起玩耍, 並且偶爾希望自己是個男孩, 而她和女孩玩也同樣有勁, 我就不用操什麼心。 如果她只和男孩一起玩, 並且對自己是一個女孩總是感到不愉快, 我就要求教醫生了。

應該知道, 儘管男孩主要具有他們父親的個性, 在較低程度上也具有他們母親的個性。 這使他們長大後對男女性都有所瞭解, 並具備較豐富, 婉轉的性格。 男孩的性格很少完全象女孩。 同樣, 儘管所有女孩具有她們父親的某些特性, 僅個別的女孩的性格男性化。 所以, 性格是量的問題, 而非絕對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既然不存在純粹的男子氣和女子氣這的事情, 那麼最好讓孩子們男女氣質、性格和興趣兼而有之地發展, 讓他們輕鬆愉快地成長, 而不因為父母的壓力而感到羞愧和不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