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鍛煉和愛撐起智力低下兒童的藍天

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全球大約有1.5億智力發育異常的患者。 這些智力發育的異常的朋友感知能力較一般人差, 生活也無法完全自理, 為社會和家庭帶來負擔和傷痛。 但其實如果能夠從兒童時期就幫助這些折翼的天使的話, 有一部分患者還是能夠在感知、思維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的。

感知覺能力訓練

1、視覺鍛煉:用玩具、圖片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然後不斷變換玩具的位置, 鍛煉兒童的視覺。 也可以用塑膠管裡的東西, 例如是透明塑膠管裝入水及彩球, 來回移動, 訓練兒童的目光跟蹤管中小球。

Advertisiment
還要訓練他們對顏色的辨認, 找出相同顏色的物品進行分類, 說出物品的顏色。


適當訓練提高兒童自理能力

2、聽覺鍛煉:讓孩子聽來自于不同方向的聲音並尋找聲源。 反復更換聲音的方向、遠近和強度, 以不斷提高兒童對聲響的敏感性, 以及尋找聲源的反應速度。

3、觸摸覺鍛煉:讓小朋友用手觸摸不同質感的物品。 準備一些毛巾、書本、筆等, 讓孩子區分軟、硬、輕、重等概念。 也可以將幾個兒童熟悉的物品裝到一隻布袋中, 讓兒童把手伸進口袋抓住一件, 然後反復撫摸。 通過物品的形狀和質地, 猜猜捉到的是什麼。

思維能力的鍛煉

1、找不同:拿一些有細微不同的圖片, 讓孩子比較兩幅圖畫, 讓他認出其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Advertisiment
訓練者要從中提示, 通過比較可以提高他的觀察力和分析力。

2、分類遊戲:家長將水果、蔬菜、動物、交通工具等圖片混雜在一起, 讓兒童認識圖片上的物品後, 讓他對圖片進行歸納。 比如:桃、梨、香蕉、蘋果是屬於水果類, 單車、汽車、三輪車屬於交通工具等等。

社會行為鍛煉

社會行為鍛煉能夠幫助智力發育異常的患兒儘快適應社會的生活, 融入到正常人的世界當中。

社會行為鍛煉包括模仿成人的表情、躲貓貓、招待客人、角色扮演、認識自己家庭成員、遵守遊戲規則與成人談話等等。 家長平時也要多和孩子講解生活常識, 例如紅燈停、綠燈走, 遇到阿姨要問好等。


在愛護下改善智力低下兒童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

Advertisiment

很多智力低下的兒童會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問題。 透過耐心的教導, 他們就能夠恢復一部分的自理能力。 例如教他們刷牙, 吃飯, 穿衣服, 洗澡等等。 智力低下的兒童雖然很多時候都需要家人的照顧, 但是如果你能夠耐心教導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們也是很樂意自己去完成的。

肢體康復鍛煉

有某些智力低下患兒會存在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情況。 如果患兒兼有肢體活動功能障礙的話, 除了家庭鍛煉外, 還需要同時進行肢體康復鍛煉, 如按摩、針灸、必要時手術矯治:藥物治療也是重要的治療手段, 可選用一些營養大腦組織、改善神經細胞代謝。

相關用戶問答